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以下简称杨凌片区)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创新保险品种,增强风险保障,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扩大保险覆盖面,探索构建多元化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有效化解了农业风险,稳定了农业生产,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农业保险品种。
一是从保农户收入出发,推出果蔬收入保险,实现了农业保险由成本保障向收入保障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二是从发展地方特色出发,推出“银保富”系列保险品种、价格指数保险、价格+期货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通过试点“银保富”大棚保险、玉米期货价格保险、蔬菜和水果价格指数保险、葡萄和猕猴桃气象指数保险等19个特色险种,为杨凌片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从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同需求出发,推出个性化定制保险品种。如针对肉牛养殖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了“银保富”繁育肉牛险,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扩大了保险覆盖面。
(二)构建保险服务网络。
在重点乡镇设立“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或乡镇营销服务部,在村级组建了农村保险协保员队伍,形成“镇镇有网点,村村有人员”的保险服务网络格局,使各类农业主体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办理农业保险和农业保险贷业务。近年来,先后为当地8万多户农民提供了便捷周到的承保、理赔等服务,打通了保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推进险资支农融资。
实行“政府政策支持+保险资金融资+保险风险保障”运行模式,由保险公司直接向农户发放贷款,无担保,无抵押,贷款利息经贴息支持后,比银行机构低3—4个百分点,有效破解了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创新保险服务模式。
通过应用新技术,推进保险理赔承保智能化。将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应用于种植业承保理赔,探索出了“按图承保,按图理赔”的农业保险经营新模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动物面部和耳标识别等实现远程定损理赔等,减少了理赔程序,加快了理赔速度,帮助参保农户及时恢复再生产。
二、实践效果
杨凌片区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保险服务体系,满足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从源头保障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基本收益,降低了生产经营风险,发挥了“兜底”功能,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累计承保农业险15.65亿元,累计赔款5380万元;通过险资支农为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和涉农企业提供保险融资约1500万元,当地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保险直接受益。同时,保险公司发挥保单增信作用,推进涉农企业用农业资产抵押贷款,累计撬动银行资金1.43亿元,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杨凌片区将继续开展农业保险示范创新,试行气象指数、价格指数、农业科技研发等保险产品。支持农业保险机构通过农产品期货、期权等优化风险管理。整合计量种植成本、产量、品质、库存、销售等农业生产大数据,形成“智慧农业+金融保险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