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刑某于2014年7月投保保险产品,附加医疗保险。2021年9月28日,公司接到报案,客户称其于2021年8月14日被一辆电动车撞伤并遭驾驶员殴打,驾驶员驾车逃离现场,现向公司申请住院日补津贴。通过调阅历史保单承保及赔付情况,理赔人员发现该客户近几年内曾多次发生意外事故,且存在理赔材料造假行为,为进一步核实本次事故真实性,公司随即展开调查走访。
调查取证:
1.走访事故现场
调查人员走访事故现场,现场目击者称当时的确有人发生冲突,但仅是拉扯推搡,并未见到车祸及殴打事件,目击者证词和客户本人描述有所出入,事故真实性不明确。
2.排查医院就诊信息
3.核查事故真实性
走访当地交通及公安部门,未发现当天事故地点有车祸及斗殴事件,事故经过及受伤原因不明。
风险评估:
1.意外出险频率高
客户意外出险频率过高,平均每年出险2-3次左右,且出险原因均为意外受伤、遭人殴打、意外车祸等。
2.同业多家投保
经排查,该客户在多家保险公司均有投保记录,且主要投保险种为意外伤害险,附加高额住院日补。
3.意外风险保额高
意外风险保额较高,同时附加高额住院日额补贴。
意外轻伤住院过久,疑似挂床,近年来多次长期住院。
案件处理:
经调查,该案件事故原因不明,意外证据不足,公司不承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保险金赔偿责任,本案最终拒付处理。结合历史承保及理赔信息,公司发现刑某:
(1)投保行为异常,在获取医疗险后撤退寿险;
(2)多次申请理赔,事故原因均为被他人殴打、意外受伤等;
案例启示:
医疗险、意外险类赔付案件,单案赔付金额小,证明材料相对简单,理赔审核快,反欺诈难度较大。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保险欺诈风险管理建设,如开展大数据反欺诈专项行动、推进欺诈风险数据分级管理等,以传统反欺诈经验手段为基础,借助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反欺诈管理机制,提升了反欺诈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