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论文(精选5篇)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口与劳动力基础发生了快速变革,传统的农村社会形态逐步瓦解,农村社会加快转型,表现为:传统小农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居民老龄化群体比重迅速增加,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在城市及城市周围,非正规居住的农村流动人口大量积聚。这就导致了农村家庭、集体和个人储蓄、养老功能的减弱,家庭养老面临挑战,集体养老保障功能弱化,储蓄养老保障功能不足。为此,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则成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

选题的科研现状及前沿水平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采取个人、单位和国家等多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它是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社会化养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础。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和其它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处于早期试点的发展体制阶段,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尚未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本文借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的一些做法,力图在我国农村解决农村居民养老方面做点探索。

【1】唐钧《问题与障碍: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的社会政策思考》宁波出版社2003年

【2】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小编著《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

【3】黄黎若莲《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服务需求》《学习与实践》(武汉)2006.12

【4】刘子兰《养老金计划挤出效应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6.12

【5】周德民《长株潭沛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探析》《社会保障制度》2007.4

【7】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经济学家》2005.5

【8】樊天霞、徐鼎亚《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困境与出路》《上海经济研究》2005.6

【9】许雄奇、赖景生《21世纪中国农村社会保险体系的构想》《农村经济》2005.4

【10】武深树、邓真惠《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当代财经》2004.1

【11】姜木枝、张朝蓉《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计生纯女户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社会保障制度》2008.4

【12】郑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困境反思》《保险研究》2007.11

我国改革开放已三十年了,城乡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但城乡差距却没有随经济的发展而缩小,特别是城市与农村在养老问题上,城市里职工退休后有国家和企业发放的退休金和社保基金及低保金,老人可以免除生活无保障的在家里自己与儿女或到养老院安度晚年,可以说养老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农村的老人,由于多种原因这一问题已十分棘手的摆在了各级政府面前,应该下大力气给予重视和解决。基于此,进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一、建立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农村社会形态处于快速转型期

农村家庭、集体和个人储蓄养老功能减弱

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与问题

(二)影响因素

三、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一)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

1、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了重大创新

2、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3、区镇联动,有序推进

4、宣传有力,补贴到位

(二)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1、加快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保障制度框架

2、推进保障形式和补偿保障模式的创新,将农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相结合,提高保障能力和效果

3、加快解决重点人群的养老保障问题,着力提高保障水平

4、推进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5、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发展政策

关键词智慧农业;物联网;物联网架构;发展现状;问题

DiscussionDevelopmentofInternetofThingsandWisdomAgriculture

DONGMiaoHUANGRong-rongZHENGYongZHAOShi-jingCHENJie*

(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1800)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internet,wisdomagricultureisatrendofagricultureinourcountry,andtheinternetofthingsisthekeytechnologyofwisdomagriculture.Thispapermainlyintroducedtheconnotationofinternetofthingsandwisdomagriculture,architectureofinternetofthings,mainlyincludingperceptionlayer,networklayerandapplicationlayer.Atthesametime,thepaperconcretelyintroducedtheinternetofthingsinwisdomagriculturedevelopm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

Keywordsinternetofthings;wisdomagriculture;frameworkofinternetofthings;developmentsituation;problems

智慧农业是我国近几年根据农业的发展而新产生的一个概念,就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用物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传感器和其他平台软件对农业生产生活进行监测和控制。由于我国农业已经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智能技术融入到农业中,而物联网技术则是智慧农业的主要支撑技术,我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智慧农业给我们带来的便捷、高产和优质,这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1物联网与智慧农业

1.1物联网

物联网[1](internetofthings)定义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主要是将物品与物品之间用互联网进行连接,所使用的技术包括智能感知识别技术、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管理控制的智能化网络,从而更好地将物与物、人与物进行连接,可以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兼容了互联网所有的应用后,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私有化和个性化。农业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相结合,是将其具体应用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整个产业链当中,即将农产品与农产品之间的信息应用现代智能感知技术进行采集测定,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再传到操作终端,实现智能化控制[2]。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就是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安装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通过数据连接,将无线传感网络、电信网、互联网进行集成,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在各个环节的传输,最后将大量农业生产信息进行整理融合,由操作终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过程监控,进而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高产、高效、集约的目标。

1.2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即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用物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传感器和其他平台软件对农业生产生活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农业系统不再像传统农业一样封闭,而是具有“智慧”,智慧农业不仅可以进行基本的感知、控制和管理,更是扩展到了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物联网技术可以说是智慧农业的基础[3]。

2智慧农业物联网架构

2.1信息感知层

顾名思义,感知层相对于物联网而言,类似于人类的感觉器官,主要是用于识别物体并进行信息采集。信息感知层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即利用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各种传感器,得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信息,如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情况、CO2浓度、土壤湿度、营养液浓度等信息,是对植物生长状况进行判定的基础[4]。

2.2信息传输层

信息传输层由互联网、云计算平台、移动通信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组成,主要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也是物联网的中枢环节。信息传输层主要作用就是将信息感知层获取的数据以多种通信协议向局域网或广域网。其中应用较多的为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5]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自行组网,对网络覆盖区域中的对象的动态信息进行采集,并进一步计算处理。由于其监控效率高,且具有成本低的有点,因而在农业领域的信息采集工作中应用广泛。

2.3信息应用层

信息应用层通过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决策,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控制。例如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作物生长环境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等信息,并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依据制定的管理策略,与传动机构进行通讯,控制传动机构,进行自动灌溉、施肥、加温、控光等,同时对异常信息自动报警[6]。

3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分析

3.1信息感知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农业的基础,而信息感知技术又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信息感知技术是整个智慧农业中最基础的环节。该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农业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等。

3.1.1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射频识别技术在食品行业中主要应用于食品的跟踪和溯源。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系统可确保食品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可确保食品源的清晰,实现产品追踪,从而实现质量监控和追溯[7]。同时,射频识别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可以感知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环境的状态信息,因为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影响很大,记录分析这些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方便地把这些状态信息及其变化传递出来。

3.1.2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在1994年全面建成,可以在海陆空的三维空间中进行全方位的导航和定位。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定位定时功能能够实现对农田具体生产状况的跟踪与描述,同时辅助农业机械将农作物肥料等定点运送并喷洒到准确的位置[8]。

3.1.3农业传感器技术。农业传感器技术是农业物联网的核心,主要用于采集各类农业信息,包括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参数,畜禽养殖业中的有害气体含量,种植业中的光、温、水、肥、气等参数,以及水产养殖业中的酸碱度、氨氮、溶解氧、浊度、电导率等参数。

3.1.4遥感技术。遥感技术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传感器,对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谱信息进行收集,并进行分析处理。遥感技术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察目标的电磁波信息以达到获取目标的几何信息和物理属性的目的。在智慧农业采集地面空间分布的地物光谱反射或辐射信息,实施全面监测,同时根据光谱信息,进行空间的定性与定位分析,从而提供大量的田间时空变化信息[9]。

3.2信息传输技术

农业信息感知技术在智慧农业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网络[10]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负责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蓝牙(bluetooth)[11]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规范,能够实现数据和语音通信,蓝牙通信带宽为lMb/s,一个“蓝牙”主设备最多同时与7个其他的“蓝牙”设备通信,支持点对点和点对多的连接,使用灵活的无基站组网方式。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有数码相机图像传输,计算机、手机等的交互会议,耳机、游戏机等的电子娱乐产品等,汽车产品等。Wi-Fi(wirelessfidelity)是IEEE定义的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802.11),主要特点是可靠性高、速度快,在开放的环境通信距离达到300m以上,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通信距离在100m。组网灵活、成本低、可移动性好,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非常容易整合。但是其明显的缺点是信号强度影响其稳定性,抗干扰性不好,且设备的功耗非常高。目前,Wi-Fi应用在如手机、PAD等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中,有效解决校园网或办公室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问题[12]。

3.3信息应用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最后环节,也是智慧农业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应用的技术有云计算、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

3.3.1云计算。云计算指将计算任务分布在资源池上,使应用系统实现根据需要获取存储空间及软件服务。面对智慧农业中的大量数据,云计算可以实现信息存储资源和计算能力的分布式共享,超级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为大量信息提供支撑[13]。

3.3.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在农业节水灌溉优化、大型养鸡厂管理、小麦栽培、饲料配方优化设计、农机化信息管理、土壤信息系统管理上进行了广泛应用研究[19]。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可对地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模拟,预测不同决策方案的效果与效益,从而优化农业生产决策。目前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在农业结构优化、产量预测及潜力分析、确定农业投资规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20]。

3.3.3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模拟人类专家解决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具有与专家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系统在利用农业专家多年积累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对需要解决的农业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决策,使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人类农业专家的作用[17]。例如专家系统在榨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为农户和科技人员提供了病虫害信息交流平台,为菜农提供了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指导,现实意义显著[18]。

3.3.4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建立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土壤数据、作物病虫草害发展趋势、作物产量等的空间信息数据库,为分析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决策方案[15]。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壤适宜性评价就是将土壤质地、类型、氮磷钾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土地数据进行整合,并赋予权重,再进行分析运算,生成土壤适宜性评价图,也可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土地适宜性的分级[16]。

4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4.1传感器在温室中的应用

在此过程中,对各类参数的测定采集尤为重要。主要是采用温度、湿度、光照、CO2、土壤湿度、土壤养分等各类传感器检测农业环境中的各项物理量参数,并根据生产控制策略,实现生产自动控制,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21]。

4.2传感器在自动化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机械各部分强度的测量也就尤为重要。例如,应用传感器技术测定农机的性能指标及零部件的结构强度;用应变式传感器测定犁体的阻力,为犁体曲面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播种机上安装的光电传感器可随时监测机器是否堵塞,保证农作物出苗率;自动灌溉装置中土壤温度、湿度传感器的使用,在保证农作物灌溉用水的同时实现节约用水[22]。

4.3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一种现代测量技术,它是通过非接触、少破坏的方法对农林业等方面信息进行测定获取,它可以测定农作物品种的分布区域、植物品种的分类、土地肥沃程度、植物生长情况、植物受灾情况等,然后通过遥感所获得的信息来确定最合适的种植和最适度的施肥,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防止了环境污染,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23]。

5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存在的问题

农业物联网是一项创新型现代化信息集成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我国传统农业的面貌,即便如此,农业物联网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24]。

5.1物联网设备概念性产品多于实际应用性产品

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自高校院所的实验室,很多都是学生们研究出的概念性产品,实际应用推广并不高,且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

5.2不计成本的示范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并没有实际价值

物联网技术虽然说是在农业中要进行普遍推广,但更多的注重试点示范而不看重经济指标,尚无法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实际价值不大。由于我国农业仍处于弱势地位,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受限,发展初期同时受到资金的限制。

5.3资金投入回报周期长,不利于物联网推广

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

5.4传感器的缺乏

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在温度和湿度监测方面,对其他农业生产环境因子的监测传感器严重不足,对生物本体的感知传感器则更少。同时,国产传感器性能不稳定,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足,且器材寿命较短[25]。

6结语

智慧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技术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现在,已经可以看到物联网技术为智慧农业带来更多智能化和信息化,而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升农业物联网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低成本、高可靠性、使用期限长的传感器开发,加强Zig-Bee技术等新型无线传输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提升专家系统等智能决策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通过单项技术突破与多项技术集成应用并举,加快技术研发应用步伐,使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可以在农村地区大范围使用,这是我国未来农业的趋势和目标。

7参考文献

[1]范珊珊,李忠,柴荣.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41-42

[2]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2):94-98.

[3]李道亮.物联网与智慧农业[J].农业工程,2012(1):1-7.

[4]施连敏,陈志峰,盖之华.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3(6):250-252.

[5]段益群,刘国彦.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系统设计[J].软件工程师,2013(12):35.

[6]顿文涛,赵玉成,袁帅,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发展与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4(12):9-12.

[7]王文洋.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探析[J].科技信息,2009(26):587.

[8]LANBin.TheestablishmentofagricultureinformationsystembasedonGISandGPS[J].ICSREI,2013(2):506-511.

[9]刘晓明.信息技术打造“精准农业”[N].中国电子报,2004-09-10.

[10]YANJi-Feng,ZHANGJian-Gang,DONGFei-You.WirelessSensorTraceabilityAlgorithmBasedonInternetofThingsintheAreaofAgri-culture[J].Sensors&Transducers,2013(15):14.

[11]杨宝祝.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7(9):4-8.

[12]XIAOYan,AIDong-Sheng,XUFeng,ctal.Ag-ricultureIntelligentControlSystemAlgorithmforWirelessSensorNetworksBasedonInternetofThings[J].Sensors&Transducers,2013(15):811.

[13]赵丽.浅议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及关键技术要求[J].电信科学,2011(增刊1):71-74.

[14]云计算在农业上的应用[J].黑龙江粮食,2014(4):25.

[15]赵赏,钟凯文,孙彩歌.GI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4(4):234-237.

[16]王璐,翟义欣,王菲.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增刊1):362-366.

[17]刘卫华,张顺,许家来,等.农业专家系统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农业灾害研究,2015(2):52-54.

[18]石琳,陈帝伊,马孝义.专家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概况及前景[J].农机化研究,2011(1):215-218.

[19]章牧,陈飞香,刘文玺,等.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设计与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2005(2):58-64.

[20]张波,罗锡文.ICT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与展望[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CSAE).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5.

[21]BIGGSP,SRIVASTAVAL.ITUInternetreports2005:theinternetofthings[M].Geverna: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2005.

[22]HEYong,NIPeng-cheng,LIUFei.Advancementandtrendofinternetofthingsinagricultureandsensinginstrument[J].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forAgriculturalMachinery,2013,44(10):216-226.

[23]刘歆.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144-145.

李宪生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迫切需要,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他要求立足重点特色领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他说,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先机。无论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发展新型工业,或是发展现代农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海南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也就无从实现。

大会现场(王树明摄)

陈永明在致辞中指出,学术交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科技工作者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桥梁。他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交流与争鸣中启迪思想,孕育创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推动海南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振兴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崛起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本次论坛设“医药科技创新与药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热带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等3个专题论坛,围绕生物与新医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等三个领域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组织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张伯礼院士做报告(王树明摄)

海南省科技论坛创办十多年来,立足海南实际,把握科技进步方向,服务海南发展大局,以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和谐宽松的学术氛围,为海南科技界提供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交流平台。

1.3加强编辑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培养高效的复合型人才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网络刊物,手机阅读已经成为未来期刊发展的方向,农业期刊也不例外。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库已经收录了各类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以及各高校优秀的硕博士论文,极大地满足了农业科技者浏览、学习、交流的需求。随着网络在农村的普及,建立“农业数字期刊群”实现农业期刊的免费浏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期刊要想长足发展,实现服务“三农”的目标,除了要有稳定的作者群提供优质的稿件外,还需要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编辑人员要熟练掌握、应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通过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人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4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期刊的办刊水平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工业、服务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逐步提高农技推广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依靠政策积极有效地促进农业期刊的发展。

1.5建立过刊赠送制度,延伸期刊的读者群,增加传播手段期刊是连续性的出版物,期刊社每期刊印都有剩余,部分期刊积压形成过刊。可以把这些过刊免费发放到农民手中,继续发挥作用。此外,农业类期刊有着自己固定的读者群和作者群。期刊可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把作为作者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作为读者的农民有效连接在一起,定期组织专家赴实地进行农业考察技术推广,将科技信息的供体和受体联系起来,形成良性的科技生态链,巩固期刊的科技纽带作用。

2结语

关键词:道义经济;理性小农;农业革命

江苏省沭阳县曾经是一个贫困的苏北县城,如今,其经济已经迅速腾飞,成为苏北大地上一颗闪耀的明星。在其经济变革与发展中,沭阳的花木经济可以说是尤其浓重的一笔。沭阳县的农业在以前是典型的粮食作物农业,而在当下,沂河以北的以产业中心新河镇为代表的沭阳县下辖的许多乡镇都基本实现了农业变革,完全种植花卉苗木。我的硕士论文便是基于这样的经验背景来开展的,在近六个月的田野调查中,许多事情令我很是难忘。其中,在后屯的田野经历我在此单独出来与大家做一个理论性的探讨。

一、在后屯村的田野经历

我住的这户人家姓庄,他们家有近20亩地。如今他们家的地里全部是花卉苗木,同时,很有意思的是,隔壁人家的地里就种着齐刷刷的玉米,我来这个时节长得已是两米高了。在他们家左手边的隔壁邻居家不但种玉米还养猪、养羊、养鸡。

这个村的农业形态多得出奇,有传统的粮食作物,例如在地里的玉米和即将播种的小麦;有所谓的经济作物,例如马上要收获的花生和夏天的西瓜;还有小农经营式的“畜牧业”,包括养鸡、养猪、养羊等;还有诸多的木材,多是杨树;再有就是少有的几家完全种植苗木的花木农业。这引起了我的巨大兴趣,新河镇俨然是地区内花木产业的产业中心,在那里,农业形态已经完全从传统农业转向了花木农业。这里处在整个产业的边缘,各种形式的小农传统经济糅杂在一起。那么这样的混合型农业状态背后是一种什么逻辑呢?既然大家都知道种花木赚钱,为什么没有像新河镇那里一样形成庞大规模呢?

二、多种农业形态的逻辑——“各家有各家的算盘”

我住的这户人家姓庄,他家父亲20世纪90年代在该镇供电所任所长,2005年以后调动到新河镇供电所(现在的国家电网)工作。当年在该镇供电所工作时有个同事是新河镇人,闲来聊天就建议他们家种花木,说肯定比种粮食赚钱。虽然他们家有5个孩子要抚养,但是供电所丰厚的待遇也使他们家的生活水平在当地比较优越,早早就盖起了大院子和贴了瓷砖的砖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家在2001年合计开始种花木。他们的算计是:家里有工资薪水保底,地里花木种植先小规模试验,第一年大概种了有五亩冬青和大叶女贞,即便开始成活率低,也能赔得起;大规模种以后,确实证明由于地处偏远,很难销售。有时候达成协议以低于新河那边的市场价卖,但又由于交通不便而作罢。据阿姨讲,前几年基本上没什么收益,有些年份因为死了一些苗,还赔了点。但是他们家有其他收入,生活还算过得去。后来庄叔叔工作调动,因为种植花木,主动申请调到了新河镇。在新河镇供电所上班期间,认识了不少当地老板,对于花木市场行情也是能迅速把握。就这样,他们家的花木逐渐有了销路,前几年没有卖出去的苗木都已经长大。

和庄家不一样,跟我聊天的张大爷家就算着另一笔账。他们家培养四个孩子读书,一直没什么积蓄,通常都是卖粮食和卖西瓜的钱补贴家用。当我问道为什么他们家不养花时,他说:“那还不简单,我们家赔不起也等不起啊!”他们家每年甚至每个季度都等着农地里的产出过活,包括孩子的学费。他家孩子努力,据他说上大学后都没怎么向家里要钱。近几年,孩子们都毕业独立了,他和老伴儿省吃俭用才有了点积蓄。他给我算先前,“麦口天”(收麦子的季节)把粮食卖了,然后种西瓜、玉米、花生,这几样卖了以后,再买麦种,种小麦。家里的开销不算,光买种子、农药、化肥就花去了不少钱,行情好也能多挣几个。但是如果要种花木,万一成活率不高怎么办?赔不起!万一种出来,一时半会儿没人来收怎么办?每季地里产出的钱都有急用,没钱全家就得喝西北风。按张大爷的说法叫:“各家有各家的算盘”。现如今,他们有了点积蓄,孩子也都不用钱了,村里也经常有老板来收花。所以,他们家去年才种起花来。

“各家有各家的算盘”这个说法提醒了我,农民并不是如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因循守旧的,他们关于农业生产的决策往往有他们自己的算计。这种算计里,往往体现出他们对于生存的智慧。

同样的逻辑让我想到张大爷讲的,有人家自己在外打工从事别的生意很好,家里的地也不用老人家种,索性就租给有些花老板种,一亩一年1000元。当我问李奶奶他们家为什么不把地租给大老板时,她惊讶的说,那怎么行,我稍微种种也比租给人家划算。她和李大爷腿脚都好,她又说现在种地比以前轻松多了,有除草剂,有农药,有化肥,有收割机,所以家里只要有人在,是不可能租给别人的。

三、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位于花木经济边缘的后屯村的多种农业形态以及其实践的逻辑。通过细致深入的田野,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在生产上的主动性。如果我们用经济人理性的角度来理解的话,通过精确的成本收益的分析,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很多农民的生产决策是错误的或者说不明智的,然而如果我们以一种波拉尼所说的“嵌入”的视角来看他们的农业生产的选择,可能却是充满智慧的。这可能要涉及到经典的“斯科特—波普金论题”了,即“道义经济”(themoraleconomy)和“理性小农”(therationalpeasant)之争。

其实,无论将农民表述为“道德的”或“理性的”,还是将其行为逻辑概括为生存逻辑与投资逻辑,或群体逻辑与个体逻辑,都是在理论层面讨论农民问题,这可以形成完全合乎理性的假设,但与现实常常会有距离。对农民行为的分析必须放在其特定的、具体的生存境遇、制度安排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中进行。农民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生存境遇和制度性安排。处于生存危机边缘的农民并不是不去进行计算,而是没有可能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当然也就无从进行计算。如果一个企业家或经营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时无法做出最优的选择,那么他至少可以选择仅次于最优的;而农民常常不得不做出没有选择的选择——不是最糟的选择而已。由此让人想起近年来不时见于传媒报道的悲剧性事件:农村中非法爆竹生产厂的爆炸和非法开采矿井的恶性事故等造成的重大伤亡。人们自然会问,在其中工作的农民难道不知道那种危险性吗难道不懂得生命的可贵吗

“道义经济”与“理性小农”的概括都不难在农民的生活世界中找到根据。事实上,这两种特性取向可以在同一个选择过程中呈现。对中国华北农村社会素有研究的两位著名学者杜赞奇与黄宗智不约而同地注意到这两种取向的综合。杜赞奇在其《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24年的华北农村》一书中指出,斯科特和波普金二人中任何一位的理论都不完全符合华北农民的行为特征,但他们各自强调的不同因素在华北乡村中似乎相处得十分融洽。合作与竞争,开放与封闭的二重性特征在实践中往往并存,用以应付变化不定的周围世界。而此二重性并不是无理性的大众文化中的偶然现象,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黄宗智的研究更表现为一种综合,即对分化中的小农经济的一个综合分析。他将小农特性的三个方面视为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小农既是一个追求利润者,又是维持生计的生产者,当然更是受剥削的耕作者。而黄宗智的分析在理论上同样采取了将形式主义、实体主义和学派综合在一起的方法。

我想,关于后屯的花木经济的理解可能还是要以一种整体性的视角,把它放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并且将其一并纳入整个花木经济体系的脉络里去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没有行政手段压种花的后屯村是如何自行进行农业革命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THE END
1.物联网传感器在数字化农业环境监测中的应用.docxMacroWord. 物联网传感器在数字化农业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目录 TOC o 14 z u 一 物联网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二 关注数字化农业在水果种植中的社会影响与伦理问题 4三 水果种植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7四 加强数字化农业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1283743.html
2.农业类案例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与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产品供应链理论研究的进展和成果,以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物联网时代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协调与风险控制等问题。http://m.lanzhuwh.com/p-37
3.东北农业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必需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以东北农业大学为署名单位,在影响因子2.0以上SCI检索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在国家级CSCD源以上层次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须为SCI、EI检索源期刊论文。 http://www.okaoyan.com/_m/kaobo/497665_4.html
1.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潜力展开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潜力展开 一、引言 随着科技发展的好处100条中提到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不断推进,物联网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其中农业领域尤为显著。通过将传感器、RFID标签等设备嵌入作物或农具,实现了对种植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从而提高https://www.qoqyvmbk.cn/ke-ji/370296.html
2.农业物联网技术范文10篇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物联网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摘要: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促使各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农业生产。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更加集约高效,逐渐朝着信息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https://www.gwyoo.com/nongyewulianwangjishu/
3.物联网IoT在农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物联网IoT在农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引言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通过将传感器、智能设备和网络连接起来,物联网能够实时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确监控和管理。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保障粮食...https://www.0p0cgtygy.cn/xing-ye-zi-xun/305519.html
4.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潜力展望在智能时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变。物联网(IoT)技术作为这一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其广泛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也为农产品质量控制、精准施肥、自动化种植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物联网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场景 https://www.gkmhatqkj.com/ke-ji/442349.html
5.学术论文范例摘要:以花卉产品的网络营销为切入点,介绍当前花卉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利用网络培育和挖掘需求、品牌战略、移动互联、电商平台、物联网5个方面给出了花卉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花卉;网络营销;策略;移动互联;物联网 1我国花卉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20923130709_5645602.html
6.农业物联网实验室赵生慧教授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成员累计发表各类论文近40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 团队主要针对农业物联网与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括: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畜生长监测及销售溯源;②.作物生长的视频监测;③.结合地理特征的农业基础设施调度;④.作物生长需水模型...https://csci.chzu.edu.cn/iot/9437/list.psp
7.物联网技术论文[通用15篇]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联网技术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联网技术论文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管理和服务是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研究交通...https://www.ruiwen.com/lunwen/8195850.html
8.(热门)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15篇3.1 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我国政府在环保事业上的整顿力度逐渐加大,安装监控设备的重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针对辐射源进行监管,并在重点的饮用水水源和流域加强水质监控站的建立,能够实现环境预警系统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应该针对有害物体进行监控,尤其是在防霾工程上做好数据的收集...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240609170204_3871554.html
9.农业论文新的信息技术在一些地方农业生产上得到初步应用,如精准农业技术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农垦系统以及各大型国营农场有效进行推广应用;3G、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部分地区农业领域开始试点示范。https://www.yjbys.com/file/nongyelunwen.html
10.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本文以物联网在农业预测预警和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为例,介绍了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前景。分析了物联网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必要性。 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物联网架构,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等核心技术。 详细介绍了物联网农情监测系统的系统...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1225667.nh.html
11.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农业物联网系统可行性方案.doc 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doc 浏览:157 5星 · 资源好评率100% 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doc 智慧农业云平台之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_图文.doc 浏览:163 智慧农业云平台之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_图文.doc 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设计硕士论文.doc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feijiaogu7393/16580976
12.2019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成人高考招生专业有哪些* 理工类: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包装工程、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城乡规划; * 经管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https://www.eol.cn/baokao/ck-wyw/2023080510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