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发谁来给保险行业“上保险”?

近年来,极寒、极旱、高温、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

保险业既要提升巨灾保险的覆盖率,又要面对日益频发的灾害所带来的赔付额的提升,还要确保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在极端天气频发的今天,保险业如何分散自身风险?谁又能来为保险业“上保险”?

刚刚结束的COP28大会尽管还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但大会开幕伊始便正式批准通过了“损失与损害”基金决议草案,成为大会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标志着国际社会意识到用灾害专项基金来补充巨灾保险体系的重要性。

受访专家认为,给保险业“上保险”,不仅仅是直保公司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构建一个由直保公司+巨灾共保体+再保公司+资本市场+巨灾专项基金+政府财政兜底共同构成的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

而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以下简称“瑞再”)数据显示,今年全球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值达2690亿美元,较此前10年的均值增长了15%;其中保险损失达1080亿美元。可见,保险赔付仅占经济损失的40%。而在中国,这个数字估计不到10%。

北京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汪申博士向记者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由“百年一遇”变成“十年一遇”、“十年一遇”变成“一年一遇”,资产价值受到极大冲击,面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持续攀升,保险赔付成本不断上涨,当前巨灾保险的覆盖率和准备金是远远不够的。

汪申认为,完善巨灾保险体系,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保险公司的能力范畴,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建立一套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直保公司、巨灾共保体、再保公司、资本市场、巨灾专项基金、政府等各方都需参与其中。

“近年来,直保公司作为第一道防线,已经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仅仅依靠商业保险公司是无法抵御日益增长的巨灾保险损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各大保险公司联合出资,形成巨灾共保体,多渠道分散巨灾风险。目前,我们的商业保险公司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积极尝试和创新。”汪申说。

在这两道防线基础上,直保公司通过再保公司分散风险成为保险业重要的风险分散渠道。

戴鑫表示,引入再保险一方面可以利用再保险额外的承保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风险分散到国际市场上,从而提升保险业整体的承保能力。

“在上述三个环节仍未能覆盖风险敞口的情况下,近年来,保险业也正在通过产品创新,如发行巨灾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将风险进一步分散到资本市场,以弥补缺口,从而形成巨灾保障体系的第四道防线。”汪申说。

据戴鑫介绍,巨灾债券是通过发行收益与指定巨灾损失相连接的债券,它将保险公司部分承保风险作为可交易的资产品类在资本市场进行交易,一方面起到资本市场募资的目的,一方面将风险转移到了资本市场。

戴鑫表示,巨灾债券主要用来应对潜在的重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与金融市场表现的关联度较低。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巨灾债券能够起到多元化投资组合的目的,而巨灾债券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预期收益水平,因此投资者会将其视为投资机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巨灾债券发行量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50亿美元规模。近六年来,全球巨灾市场存量年均增速约为4%,与全球自然灾害风险敞口的增长速度相当;而全球再保险市场资本趋紧的状况对巨灾债券的收益率构成支撑,巨灾债券的发行量预计在2024年延续增长趋势。

这一点,从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受青睐的巨灾债券市场就可以看出。数据显示,巨灾债券在过去一年回报率几乎超过了所有其他债券市场。

“这对中国的巨灾保障体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未来中国可以尝试推动巨灾专项基金的设立,在资本市场分散风险与政府财政应急救援之间,用市场化手段来进一步覆盖风险敞口。”汪申说。

构建上述由直保公司+巨灾共保体+再保公司+资本市场+巨灾专项基金+政府财政共同构成的巨灾保障体系需要多方参与,而直保公司首当其冲。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公司一直致力于提升保险覆盖率和赔付效率,保险产品体系也在不断创新并完善。

今年9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绿色保险分类指引(2023年版)》将气象灾害类保险作为绿色保险的第一个保险类别,内容囊括了气象灾害巨灾保险、公共基础设施灾毁保险和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等。

汪申认为,上述巨灾保险的产品体系在不断完善,而保险产品的创新趋势也十分明显,即从传统巨灾保险产品向指数型巨灾保险产品过渡。

“过往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往往需要进行人工现场查勘。而现在,指数型保险按灾害级别直接定损,快速赔付,大大减少了赔付纠纷,提升了赔付效率,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投保率。”汪申说。

在产品创新之外,另一明显趋势是,保险业正在经历从事后理赔向事前预防、事中应急响应转移,逐步强化巨灾风险减量服务。

戴鑫表示,在气候变化加剧的今天,巨灾保险服务正在经历显著变化,即更加注重风险减量服务,并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服务融入其中。

汪申也认为,保险的产品和服务如同硬币的正反两面,正面是产品,背面则是巨灾风险减量服务。“在COP28会议上,巨灾风险减量服务成为焦点。COP28全球盘点第64条明确提出到2027年所有参与方要建立多灾种的早期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将引导巨灾保险的工作重点从灾后理赔转向灾前预防和灾中响应。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到保险公司层面建立一个早期预警体系是极其关键的。”汪申说。

今年1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要求各保险公司应积极协助投保企业开展风险评估等风险减量工作,根据自身条件研究制定风险减量服务总体规划。

记者采访数家保险公司获悉,目前,已有部分保险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风险减量部门或专项工作组,推动被动理赔向主动预防。

汪申认为,风险减量服务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需要建立拥有产品和服务的完整体系,对风险做到看得清、算得明、管得住、想得远。而科技手段的赋能也使得这套完整的事前防范体系成为可能。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由国家,地方,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早期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让风险能看得清,以绘制风险地图的方式呈现出风险点的位置,风险的强弱,风险的实时变化,以及与历史风险数据的对比等。这需要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包括遥感数据、卫星数据、气象数据等。”

看得清风险后,还需要通过风险建模的方式让风险算得明,对风险进行定量化评估与管理。

“通过灾害模块、风险暴露模块和易损性模块三个巨灾风险测算模块可以帮助我们定量计算风险敞口有多大。而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要以分秒为单位实时计算出资产与人员伤亡的预期损失,短期内迅速做出应急预案,对算力的要求非常高。”汪申说。

而如何让风险管得住?依据预警和应急预案,在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及时进行人员财产转移和资产修复是关键。而这个阶段,通过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如摄像头、振动器、红外探测仪等替代人工去探测降雨、水深等,大量代替人工,实时将预警数据传输到保险公司数据中台,能有力地辅助保险公司快速做出灾前和灾中的应对措施。

汪申举例,保险公司的风险减量服务有效保障了灾害过程中电力与电网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台风为例,在台风来临之际,通过实时获取气象数据,包括台风风眼距离海岸线200海里、100海里、50海里、20海里,甚至更近时的推进速度,保险公司可以进行实时预测,估算承保资产的预期损失,对于预期损失较大的地区,则调动救援团队进行实时资产加固和人员转移。

“这种做法将被动处理保险赔付的模式转变为主动预防风险的模式,不仅保障了能源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也降低了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此外,风险减量服务也是‘双碳’与可持续背景下能源转型的重要保障力量。”汪申说。

最后,保险公司还要想得远,预测未来数月甚至数年后可能发生的风险,而气候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则是主要的预测手段。

而作为巨灾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能为保险行业如何赋能?

汪申认为,政府与保险公司是相互减缓压力的关系。如果巨灾保障没有政府财政兜底,保险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偿付压力;而保险公司若没有前置做好风险减量服务,将增大后续政府财政兜底的负担。

但与此同时,汪申也认为,在启动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应急之前,政府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帮助保险业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多层次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

“政府可以探讨发行巨灾债券,以政府信用为背书向资本市场进行募资。此外,政府还可以参考COP28通过的损失与损害基金机制,牵头组建‘中国版’巨灾专项基金。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牵头推动与保险业与多边银行、主权基金、市场化基金进行合作。”

戴鑫也认为,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协同应对风险,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杠杆撬动作用。“政府具有国家信用背景,在推动保险产品和业务的落地和普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的普遍模式是以政府牵头,商业银行或者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的结构来为国家的巨灾风险提供保障,在保险市场层面成立巨灾共保体来提升它整体的承保能力。而部分国家已经建立了强制性巨灾投保的机制。”

“目前,我们看到中国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了行业层面的共保体来应对极端风险,如2020年,由9家单位共同发起筹建了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分散农业风险的巨灾风险,为面临巨灾风险的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额外的保障。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进展。”戴鑫说。

受访专家认为,在推动建立政策性保险机制方面,财政资金引入保险机制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杠杆作用。目前,也有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在开始尝试。

汪申介绍,由于广东沿海、浙江宁波等地台风频发,当地政府积极尝试了指数型巨灾保险,支持地方应灾建设。

而成都市政府则针对巨灾风险推出了普惠性质的家财险,由18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为当地家庭财产提供保障,而政府部门的推广则显著促进了这类产品的普及。目前,上海、重庆、宁波等地也推出了城市专属的普惠性家财险产品。

除此之外,汪申认为政府还可在数据方面为保险公司提供共享支持,尝试构建气候风险大数据平台和早期预警系统。

“这些大数据要素将大幅提升对保险公司绘制风险地图、精准评估风险方面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供风险减量服务,帮助保险公司降低赔付额,最终减轻保险公司的偿付压力。”汪申说。

THE END
1.中国保险行业智能风控白皮书.docx20 20 2018年以来,随着保险科技与保险行业的深度融合,保险行业开始进入“智能风控阶段”,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能预警和多维核验。智能风控管理的核心是基于智能算法,运用合适技术,以“电脑”协助“人脑”自动进行一系列风险管控操作,从而准确快速、全面有效地实施各业务环节的风险识别、...https://m.book118.com/html/2019/1015/5141314300002140.shtm
2.河南保险业普惠金融典型案例汇编协会要闻创新引入卫星定位、遥感、物联网、无人机等新技术,利用农险GIS系统承保模块,实现“按图承保,地块落图”,解决“保没保、保在哪、保多少”问题,面临大规模灾害时可及时大范围精准查勘、定损,提升农户投保、理赔体验; 利用紫农保APP,实现验标、查勘工作的效率提升,便于基层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使用,借力科学技术,实现技...http://www.xxsbxhyxh.com/news/7_2322
1.中国大地保险山东分公司护航科技企业发展签署网络安全保险首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网络安全已成为科技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近日,中国大地保险山东分公司顺利签署网络安全保险首单,为山东某科技公司提供涵盖数据隐私责任、检验鉴定、法律费用等诸多保障责任在内的保险保障服务。 今年来,中国大地保险山东分公司认真落实关于完善产品体系、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要求,聚焦科...http://www.sdbx.org/export/sites/IASD/content/hangyeshixun/html/news_0273.html
2.平安产险再获“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产经动态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公示“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名单。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携手平安科技,凭借“数智化理赔新模式建设项目”荣获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且排名第一,这是继其“财产险业务数字化转型工程”在2022年度摘得一等奖后,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与此同时,“基于好车主APP...https://www.cet.com.cn/wzsy/cyzx/10136426.shtml
3.科技重塑保险业核心竞争力金融物联网保险行业保险公司机动车...《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险科技技术标准供给。在保险科技领域加强行业标准供给,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区块链、下一代互联网、智慧健康、物联网等领域制定相关应用标准,以标准凝聚行业共识、积累行业经验、规范引领保险科技创新。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J7L4CE0514CQIE.html
4.保险科技的革新与未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保险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保险科技,作为科技与保险行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保险选择和体验。本文将深入探讨保险科技的最新发展、应用及其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带您领略保险科技的魅力。 二、保险科技的最新发展 人工智能在保险中的应用 ...https://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0962978905559040?searchValue=%E5%93%81%E7%89%8C%E5%BD%B1%E5%93%8D%E5%8A%9B&keyword=%E5%93%81%E7%89%8C%E5%BD%B1%E5%93%8D%E5%8A%9B
5.多家财险公司宣布暂停开展互联网财险新业务近日,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财险”)发布公告称,已暂停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新业务,对于已经承保的客户,将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保险责任,保障客户权益。这也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第5家宣布暂停开展互联网财险新...http://finance.ce.cn/insurance1/scrollnews/202408/31/t20240831_39123724.shtml
6.天安财险(物联网支公司)电话,地址北京找商户 > 金融银行 >保险 > 天安财险(物联网支公司) 天安财险(物联网支公司) 分行 0510-66966621 电话 13182790720 电话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合作电话 纠错专线010 8917 7728 客户服务400 061 8800 周一至周五09:00 - 18:00 服务邮箱 客户支持 help@dianhua.cn 合作咨询...https://www.dianhua.cn/detail/1a614a8c324f4a28a58d6fb8ba23c3e1
7.中意财险LNG物联网是LNG全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为LNG行业提供全方面的资讯分享、动态报道、趋势分析等信息服务;帮助企业进行网络推广,提高企业知名度;将行业资源有效对接,快速跟踪行业需求;http://www.lng168.com/gateWay/zycx
8.三一为装备制造业量身定制久隆财险2016年3月18日,由中国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三一集团为主要发起人的中国*5656家基于物联网的装备制造专业财险公司——久隆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在广东珠海正式开业。 借力老本行 发展新事业 目前,主导国内保险市场的综合性保险公司的产品多聚焦于车辆保险。装备业因其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鲜有保险公司深入这一领域,而三一成...https://www.sanygroup.com/news/2180.html
9.未来已来,6大前沿科技助力智能保险保观|专注互联网保险 文末有福利! 编者注:在《智能保险,未来已来》一文中,我们提出了智能保险的概念。而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各项技术在保险业的落地与展望,这六项技术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VR,全方面剖析了科技如何变革保险业。本文节选自由曲速资本联合保观出品的《2018年智能保...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109/12/73295338_955997234.shtml
10....人保财险的信保业务何去何从对于与头部互联网平台和持牌金融机构合作的风险相对可控的线上消金项目,在确保有效益的情况下对于业务模式进行改造,同时按照监管要求,合作银行引流平台进行风险共担,继续经营。”沈东表示,对个别给公司带来重大亏损的线上消金项目,人保财险在去年底已经全面停止合作,业务上不再出新的单,但是贷后的催收追偿工作双方还在...http://www.yingcankeji.com/news/11187.html
11.久隆财产保险怎么样简介三一集团等公司10亿筹建久隆财险获批 久隆财险全球招贤 填补国内装备制造专业保险空白 定位物联网保险 久隆财险探路专业保险市场 国内首家物联网险企久隆保险开业 行业大数据成依托 首家物联网装备险企开业 久隆力推“产品经理负责制” 久隆财险高管班子搭建完成 向文波担任董事长 推荐产品 专家解答 相关专题推荐 需求测...https://www.vobao.com/zt/jiulongcaichan/
12.我国“智能家居+家财险”发展研究而我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家居的落地应用为每个家庭搭建智能互联场景成为了可能。在智能互联背景下,通过智能家居设备触达各种场景,运用物联网技术创新风险管控模式,并从产品管理与服务、承保、定价、损失预防和理赔等多个维度重塑家财险的价值链,倒逼家财险传统经营模式创新升级。因此探究“智能家居+家财险”的...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40-1021064989.nh.html
13.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融资10人保财险债 n24041403 60亿 5年 2010-06-30 2015-06-30 详情 1 2 跳至 页 担保信息7 导出 不限7身为担保方 4身为债权人 3 是否履行披露年份 序号担保方被担保方担保金额担保方式担保期限报告期操作 1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厦航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厦航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质押...https://www.qixin.com/financing/d44f381a-d0fb-42c5-8fbd-cc67c603dd9b
14.首家物联网专业险企久隆保险浮出水面18日,我国第一家基于物联网的装备与装备制造专业财险公司——久隆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隆保险”)在珠海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扩容。 保监会批复显示,久隆保险由中国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三一集团和珠海当地资本巨头珠海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珠海铧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五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该公司是国内首家服务于...https://blog.csdn.net/weixin_33889245/article/details/90464470
15.智慧消防消防云平台消防系统厂家思诺科技,是嘉合旗下专业提供智慧消防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系统服务厂家,智慧消防安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思诺云智慧消防云平台。https://agsxiaofang.com/intelligent/15.html
16.物联网+保险颠覆了保险业?新技术小规模负利或让人望而却步目前,欧洲和美国的几家财险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利用物联网设备的新服务,那么这些公司具体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其运营模式又是怎样的,物联网与保险结合又存在什么机遇和挑战呢?我们具体来看。 险企首选发展物联网?负盈利需谨慎 在美国家庭保险行业,成立于2015年的Hippo短短几年时间就在大多数已经存在了近百年的大型竞争者...https://insurance.hexun.com/2022-01-18/205152078.html
17.“电梯物联网+保险”!创新电梯后市场服务,护航群众美好生活...1月21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广州市分公司”)和梯云保(广州)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梯云保”)在广州黄埔区联合举办“中国物联网+电梯数智化管理生态平台”启动会,并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 启动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https://www.xxsb.com/content/2024-01/27/content_225013.html
18.中国人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发挥“两器”作用守护民生福祉“智慧渔业”系统是广东国寿财险研制开发的农业保险“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试点项目。近年来,广东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高温暴晒容易造成水体变质,强降水更是引发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对水产养殖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广东国寿财险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创新打造“智慧渔业”服务系统,将现代科技与水...https://fund.eastmoney.com/ba/news,cjpl,1464353859.html
19.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怎么样建筑智能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公共安全 职位(21)/工资(¥11.1K)/浏览(118次)/100-499人/其他行业 收藏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让泰康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职位(727)/工资(¥20.7K)/浏览(68.3万次)/1000-4999人/保险 收藏 隆昌立旺食品有限公司 ...https://www.jobui.com/company/79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