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校本课程: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故事
(共10个教案设计)
删除。
教学目标:
3.学会如何维护自身权利,培养理性和法律意识等核心素
养。
主要教学过程:
案例回放:
2014年6月,XXX在淘宝网发现XXX有一款记忆枕出
售,标价为89元。该公司在销售网站描述枕头具有“保健护颈、
治疗颈椎病”等功能。正为颈椎疾病烦恼的XXX看到这款枕
头比市面上同类型的要便宜不少,随即下单购买了一只。但在
关部门咨询,XXX得知该枕头并不具备以上功能,卖家属于
虚假宣传。XXX遂向法院起诉,要求退回货款89元并按《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赔偿500元。
案例分析: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
权益受法律保护。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
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本案XXX不是药
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销售的枕头为家庭普通用枕,没有证
据证明其具有治疗颈椎病的功效,被告在销售网站上宣传该产
品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属于虚假宣传,对消费者具有误导作用,
构成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构成欺诈的,
经营者除退还消费者货款外,还应按照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
三倍增加赔偿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
赔偿”。最终法院判决支持了XXX的诉讼请求。
友情提醒:
由于网络购物的虚拟性,消费者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要能够在网络世界中辨别真假,不过度追求高销量低价格。同
时,在自己的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学会搜集相应证据,如网站
的宣传页面、交易时的聊天记录、交易完成时的画面截图等,
为维护自身权利提供有力保证。
综合探究题: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何制裁商家和厂家的虚假宣传
行为?
2.面对商家的虚假宣传,消费者如何维权?
2013年9月23日,XXX在海安县城的XXX购买了四件
男性T恤,共花费了1196元。衣服的吊牌上标明成分为“羊毛
31.5%、羊绒8.5%、莱赛尔纤维25%、纤维素纤维35%”。
XXX将衣服送到XXX进行检验。检验报告显示,衣服的纤维
成分含量不符合GB/T-2009标准规定的明示要求,成分为腈
纶69.6%和粘纤30.4%。几天后,XXX又到该专柜购买了单
价为458元的西服四件,合计1832元。今年初,XXX将乐天
玛特告上法庭,要求XXX双倍返还货款并承担检测费、交通
费,合计1万余元。
案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
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权益受法律保护。然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加侧重于保护生活消费的权益。在本案中,
XXX一次性购买了多件同样型号的衣服,这不符合日常生活
消费的常态。此外,他在得知产品质量问题后仍然继续购买,
这被认为是知假买假的行为。因此,他不能获得加倍赔偿。在
2014年3月14日的庭后调解中,原告XXX同意将惩罚性赔
偿请求核减。被告XXX及第三人某服饰公司自愿共同赔偿原
告8000元,其中包括“退一赔一”,并且包含了检测费和交通
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0条(旧
法35条)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
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如果责
任属于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销售者有权向其追偿。在本案中,
原告XXX表示如果调解不成,选择XXX主张权利,符合法
律规定。然而,以调解方式结案时,被告和第三人愿意共同赔
偿原告损失,也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友情提醒】
本案例是关于汽车消费中的侵权与维权问题。XXX购买
了一辆道奇公羊5-2L汽车,但车内存在甲醛超标的问题,导
致他的身体受到影响。在多次协商无果后,他选择起诉XXX,
并最终获得了返还购车款及各种费用的判决。这个案例反映了
汽车消费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侵权行为,如虚假宣传、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