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6年,全国各地涌现了大批刘茂英、唐君尧这样的“中国好人”,他们以平凡的感动激发社会共鸣,讲述着中国人的精彩故事,构筑起中国人的“精神脊梁”,展现了当代中国普通百姓的高尚品格和生命光彩,勾画了一年来神州大地的温暖群像。
推线索、评百姓挖掘“好人”渐成风尚
“我要推荐我们邻居王金祥,他中午回家饭都没顾得吃,开车把晕倒的邻居老太太送医院了。”夏日的一个中午,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小罗山村村民彭淑芬走进村委会,推荐村民王金祥的好人好事儿。
这是城乡基层群众踊跃推荐好人好事线索的一个缩影。发动广大群众在熟悉人群中推举好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好事,“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自2008年5月开展至今8年多,每月发动群众推荐、评议和投票,形成了“好事天天有、好人月月评”的长效机制,搭建了一个百姓广泛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舞台,成为引领道德文明风尚的重要载体。
为便于群众推荐,中国文明网联合中国移动开设了好人线索推荐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和手机操作便捷、互动性强的优势,让群众随时随地推荐身边的好人好事,让每个人都是正能量的“伯乐”。2016年,活动累计收到群众推荐的好人好事线索984万余条,从中产生“中国好人”候选人10000多名。
青海八旬离休教师赵明贤省吃俭用却捐出毕生积蓄助学;江苏老党员韩守训成立“家庭慈善基金”、带动全家帮助失学儿童;北京90后女医师王子惠在商场卫生间为临产孕妇紧急接生;上海小伙王海滨大火中挨家挨户叫醒邻居逃生;江西80后“托举哥”胡云身悬8楼防盗窗外20分钟救下3岁娃;河南理发师王成俭不忘初心守承诺1元理发25年;云南“好的哥”吴振宏15年捡拾81部手机全部归还失主;甘肃农民梅怀成30年默默守护革命老区遗址;湖南八旬“医生夫妻”杨文钦、扎西志玛信守承诺,从大城市回侗乡边区行医半世纪;广东“金牌经理”陆建新在建筑技术创新中创造世界奇迹;湖北“愚公支书”王光国7年带领村民绝壁凿路脱贫致富;陕西好婆婆柯善凤十几年如一日照料瘫痪儿媳;广西坚强妈妈王芳在帮助脑瘫女儿康复的同时十年帮助1800名脑瘫儿……一年以来,1289名“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从耄耋老人到高中生,从南国的山山水水到北疆的村村寨寨,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山区,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党员干部、企业家、医生、教师、司机、邮递员、农民工……年龄不同、身份各异,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一千多位(组)中国好人、一千多个普通名字、一千多个感人故事,真实地反映了社会道德风尚的主流,体现了中国人对精神家园的执著和坚守。
小故事、大道理道德典型可信可学
“典型宣传要吸引群众、走进群众,必须善于讲好先进典型的故事。”2016年9月,刘奇葆在第十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指出要用故事化的方式讲述典型。
在网上、手机上传播“中国好人”精彩故事的同时,《中国好人传》《好人365(青少版)》等好人系列图书编撰出版,为好人树碑立传,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
“2012年是张海卿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她的儿子被诊断患上骨癌中晚期,这使得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蒙上了阴影。然而张海卿没有被阴霾吞噬,作为一个母亲,她吞下眼泪、强忍悲伤,4年写下了40余万字的母爱日记,‘重启’儿子生命。”——这是专栏《好人365》中“坚强母亲”张海卿的故事。
“大火吞噬了家产,病魔夺走了亲人。她擦干泪水,在艰难中挺起刚毅的脊梁,内心笃定倔犟的希望。她用最朴素的方式,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用诚信的火炬照亮艰辛还款那一串串铿锵的足迹。”——这是图书《中国好人传》对打工12年为亡夫还债18万元的黑龙江普通工人王静贤的致敬词。
“富裕不忘帮助弱势群体,聚财有方、散财有道,这才是最好的‘炫富’。”——这是网友在看完图书《好人365(青少版)》中内蒙古农民企业家呼登林的故事后写给青少年读者的留言。
……
小故事,大道理。多讲故事、善讲故事、讲好故事,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互联网、音视频节目创新讲述凡人善举,中央、地方不同媒体共同传播好人故事,开创了融合传播的新纪录,引导和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深深滋养着网络空间和社会生活。
乡村学校少年学生翻阅《中国好人传》《好人365(青少版)》图书。中国文明网刘鲲鹏摄
在《中国好人传》赠书活动中,中国好人、青岛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昭自豪地说:“摔倒的老人有人扶、心脏骤停的有人救、抛锚的汽车有人帮、遗失的财产有人还。这一切,应该归功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倡导引领,得益于一批批愿意践行的个体。”
在湖南,中国好人声音传记故事每天在湖南广电早、中、晚黄金新闻时段播出。一位10多岁孩子的母亲说:“看好人故事,学好人精神,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广大未成年人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好人365》《中国好人传》《好人365(青少版)》等网络专栏和系列图书故事,打破了中国人传统的好事不出门的传播法则,使好人事迹得到了大张旗鼓的宣传。
网络直播、现场交流礼遇好人已成常态
“洪泽湖的巨浪劈头盖脸地压了下来,搜救艇上的海事所所长老孙一咬牙坚定地向遇险船舶开去。越来越近了!遇险船上隐约能看到一家人,一位孩子在风雨中拼命抱着船舷,眼看遇险船就要沉没。就在两艘船到达同一高度的刹那,搜救艇上的老孙猛地探出身子,拼命拖拽,遇险船上一家五口终于获救……”这是2016年3月2日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在江苏淮安的现场交流,舞台上的情景剧《风雨马浪岗》真实再现了“中国好人”孙成斌的生活状态与感人故事。
过去的一年,像这样通过情景还原、现场访谈、网络互动讲述身边好人故事的“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每个月都在不同的城市上演。
2016年,中央文明办在全国举办了12场示范性的月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好人们走上舞台,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成为耀眼的道德明星,带动着更多人加入到了“身边好人”的行列中。
一年里,活动经历了形式和内容上的一次次创新:对话交流,不断打动着人们柔软的内心;网络直播,把人们连进现场,激发着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好人”节目,用艺术形式再现好人事迹,用艺术力量感染人鼓舞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生动、鲜活,其潜移默化的渗透力、感染力激发出巨大的道德正能量。
2016年11月30日,中央文明办在上海市长宁区举行“中国好人榜”11月入选名单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图为根据敬业奉献好人邹碧华事迹改编的音画故事《你的生命是我爱的雕塑》。中国文明网王一冲摄
在12场示范性交流活动的带动下,各地在村组(社区)、乡镇、县区、地市、省(区、市)等各个层面举办各类形式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累计超过2万场。
这一年,一张张朴实面孔,一个个感人故事,谱就了一曲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之歌。这一年,无数次感动交流、道德思考,让人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这一年,执著闪亮的人性光芒成为中华美德传承至今的动人写照,催人奋发的道德力量更成为社会前行的见证。从一个好人的凡人善举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已经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张青玲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