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载货车风险晴雨表今日出炉。2022年5月31日,中交兴路通过分子实验室直播间正式发布《全国重载货车保险大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梳理货车市场规模与结构、分析风险分布与关键因子,预测发展走势,为险企绘制作战地图。据悉该报告也是行业首份针对重载货运保险的大数据分析报告。
中交兴路保险科技事业部总经理李成才表示:“公路货运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保险承接和转嫁风险,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中交兴路基于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智慧承保、保中干预、理赔支持等服务,以科技能力提升货运车险业务的精细化管控水平,在提高经营效益、扩大业务规模上赋能险企“。为贯彻落实“防赔并举,以防为先”的保险理念,李成才强调:“中交兴路将持续以数据智能驱动决策,推动险企向风险减量服务模式转型”。
货运车险难题
5月2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21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1全年公路货运量391.39亿吨,周转量69087.65亿吨公里,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市场。重载货车年保费大多在2万元以上,较私家车保费高出5-8倍。轻中型卡车与重型卡车等营运货车保险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但现实是即使规模如此巨大,险企却更愿意在竞争激烈的家用车险市场厮杀,对货运车险望而却步。
据普华永道统计,截止2019年,我国公路货运百万公里事故数为3.7起。而来自于美国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公路货运百万公里事故数为0.1起。重载货车体大量重,转弯半径长、制动慢,可操控性差,容易对第三者造成严重伤害,一旦发生事故就是重大事故。高事故率直接导致出险频率、案均赔款和赔付率居高不下。
保险科技扫清盲区
据中交兴路保险科技事业部副总经理常劲松介绍,该报告中交兴路耗时数月研究,结合驾驶风险、道路风险和运营风险,全面梳理重载货车营运结构变化和风险分布特征,为险企扫清盲区,助力高质量发展。
1、重载货车新车销量下跌,1-3年车龄车辆风险最高、微型车队风险最低
据报告统计,2021年,货运平台货车数量为739万,在新车增长为负的情况下,旧车的稳定增长是主要的拉动力。在种类构成上,牵引车占比48.26%,成为主力,评分上升,风险下降。而在所有车型中,自卸车风险最高,普通货车风险最低。
排量上,据报告统计,国五货车占比最高,为63.8%,风险与国六持平,但明显比国三、国四高。报告提醒,国三货车虽然驾驶风险低,但基于过往理赔统计,险企要同时考虑道德风险,做好平衡。
报告进一步将企业户作为对象重点分析。中小微车队构成了企业户的主体,占比超过88.8%。而在风险构成上,5台车以下的微型车队和百台车以上的大型车队风险最低。20-50台之间的车队由于扩张需求,对生产运营的重视高于安全管理,从而使风险加大。
2、珠三角运营强度最高、东北高危驾驶行为风险高
报告还基于地理分布对全国货车的风险性做出了详细分析和深入洞察,进一步增强了对险企的决策支撑。综合计算优质车队数量、高危驾驶行为、运营强度等维度,报告显示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优质车队占比最少、高危驾驶行为和运营强度最高。
东北(黑吉辽)地区,优质车队占比高,但高危驾驶行为风险高;河南作为货运大省,运营强度高;而长江中下游(上海、江苏、浙江),西南地区及周边省份(重庆、云南、四川、西藏、湖南)道路风险较高。
从2018年开始,中交兴路积极探索保险科技。联合银保信推出保险风控服务,打造行业唯一覆盖保前、保中、保后和理赔支持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保险服务产品车旺慧保成为行业标杆。截止目前,该公司已服务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国寿财险、大地财险等20余家保险公司。通过《全国重载货车保险大数据分析报告》,中交兴路建议险企经营思维向数据驱动转型,服务模式向风险减量转型,运用保险科技,抓住千亿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