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1年西部12个区域保险市场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684.95亿元,在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为18.72%,较2010年上升约0.78个百分点。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西部地区的保费基数与中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距离,但是西部地区在发展速度上还是表现不俗。2011年,西部地区财产险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38.51亿元,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20.33%,在全国占比达到20.32%,较2010年上升约0.3个百分点;寿险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38.08亿元,在全国占比为17.69%,较2010年上升约0.75个百分点;意外险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8.36亿元,在全国占比为23.45%,较2010年上升0.41个百分点;健康险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9.99亿元,在全国占比为18.79%,较2010年上升0.62个百分点。
从西部地区自身比较,2011年12个地区的总保费区域排名并未变化,依旧为四川、陕西、重庆、云南、内蒙古、广西、新疆、甘肃、贵州、宁夏、青海、西藏。
四川升至全国第六位
从西部地区来看,2011年四川原保险保费收入虽然以29%的占比高居第一位,但相比2010年还是下降了0.38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225.09亿元,比2010年的191.56亿元增长了17.51%,排名全国第七位;寿险方面共实现保费收入499.02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74%,比2010年上升0.3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六位。
作为西部保险的排头兵,四川保险业在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四川将基本建成具有较强跨省区辐射力的现代区域保险中心,全省保费收入达到1500亿元左右,保险深度达到5%左右,保险密度达到1800元左右,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达到40万亿元左右。
边远省份后劲十足
虽然在保费排名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但西藏、青海、宁夏等西部边远地区在发展速度上却在全国排名前列,尤其是财产险保费收入方面。2011年,西藏、青海、宁夏和贵州财产险保费收入均实现了25%以上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全国18.54%的平均增长幅度,而西藏和青海更是达到了39.31%和32.16%的增长率。如此高速的发展,一方面与这些边远省份保费基数小有关,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保险业在西部边远地区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的积极成效。
以西藏为例,2011年,西藏保险业积极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提升保障水平,争取中央财政扶持,在能繁母猪、藏系牛羊、青稞保险的基础上,努力扩大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同时,大力发展工程项目保险,依托大项目、大工程,以发展工程保险为重点,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特色矿产业、能源等战略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保险服务,以此推动了财产险的高速发展。
2011年,青海则实现了保险直投零的突破,平安集团与冷湖滨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首期股权投资2.5亿元落地青海,同时已筛选储备“十二五”期间保险直投重点项目110项,力争2012年完成保险直投10亿元。
市场主体快速增加
贵州虽然依旧没有本地法人机构,但是保险机构数量还是实现了快速增加。2011年,贵州保险市场主体22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4家,较年初增加2家;人身险公司8家。保险分支机构930个,较年初增加47个,其中财产险机构438个,较年初增加31个;人身险机构492个,较年初增加16个。
同时,随着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的设立,西藏地区的保险机构也上升至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