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李某驾驶被保险车辆与郑某驾驶的四轮拖拉机相撞,导致双方驾驶员和李某车上的乘员受伤。交警部门认定李某占事故主要责任,郑某次要责任。其间双方多次联系保险公司催促理赔医药费、车辆维修费,且对事故责任、保险赔偿责任、赔偿标准等均有异议,12月,郑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要求赔偿90万元,矛盾进一步升级。
二、纠纷化解
为妥善处理该纠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司邀请当地道路交通调解委员会、镇政府及死者村委会干部与双方当事人及家属进行纠纷调解。
(一)责任划分
调解员首先对双方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进行了说明,让双方充分了解事故主次责任:驾驶员李某超速行驶且与前车未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死者郑某夜间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上路行驶,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
(二)调解赔偿金额争议
死者亲属要求赔偿90万元,超出赔偿范围,调解员从条款制度和情感关怀的角度出发,最终达成赔偿协议,由我司向死者家属支付赔偿款66万元。考虑死者家中的“顶梁柱”不幸离世,原本温馨幸福的家庭瞬间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经济负担沉重,村委会干部在调解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调解,李某同意承担郑某医药费、死亡赔偿金、埋葬费用及拖拉机修理费,并自行承担车辆损失及车上乘员的医药费用,我司将预付的埋葬费5万支付给李某。
最终,死者家属向李某出具谅解书,双方纠纷得以平息,死者家属得到慰藉。
三、案例启示
根据甘肃省公安厅统计,2023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38人,全省近900人因车祸丧生,在这种非正常死亡纠纷处置过程中,死者亲属对赔付金额经常存在争议,如何有效化解矛盾并维护双方合法权益是纠纷调解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交通事故死亡纠纷,调解员以丰富的调解经验,理清双方的心理动态,邀请公职人员、村干部出面给双方当事人及家属分析利弊、释法明理,使纠纷得以妥善化解,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案的成功调解是中国人寿财险充分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节约了行政诉讼成本,从基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冬日午后,阳光稍显丰柔,康县长坝“一带一路”会馆便成了一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