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经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学术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兼任LAWASIA“OnebeltOneRoadCommission”委员、全国知识产权青联委员、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政府法律顾问、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河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等。在科研领域,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国际项目1项,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项目13项,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2项;出版学术著作、日文译著4部;于JournalofPoliticsandLaw、《当代法学》、《光明日版》(理论版)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70余篇;荣获省部级奖励6项。
作者2001年访学日本,开始接触反垄断法。本成果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是作者研习日本反垄断法20载的研究心得和体会。
1
书籍简介
日本作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及法律移植的典范,在竞争法移植及本土化改造中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日本《禁止垄断法》自1947年顺应占领军要求继受美国法制定以来,历经70年发展,已从被迫接受、逐渐磨合,发展到完全植入本国的法制土壤。进入21世纪,日本更是经过2005、2010、2013、2019年四次大规模修法,实现了本土化的理论创新,建立起扎根于本国经济、法治、文化土壤的竞争法律制度体系。
2
主要内容
该著作在反垄断法视角下,以探明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共性原理及竞争法移植的客观规律为目的,以研究日本反垄断规制制度在实现本土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为重点,以日本反垄断法历史沿革及制度变迁为主线,对日本反垄断法(1947—2019)70余年历史沿革与制度变迁展开系统研究,著作共分上下2卷15章,45余万字。
3
上卷:沿革史
4
下卷:制度篇
下卷以日本反垄断法基本制度为视角,以“不正当交易限制规制制度”—“私人垄断、垄断状态规制制度”―“企业结合规制制度”―“不公正交易方法规制制度”―“经营者团体限制竞争行为规制制度”―“行政指导规制制度”―“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公正交易委员会中心地位”―“反垄断法的责任体系”为主线,体系化分析了日本反垄断法主要制度从“严厉—宽松-严厉”的本土化变革过程,从而探索日本反垄断法70年来的实施经验、竞争法治制度变迁的规律及对中国反垄断法治发展的启示。
我国反垄断法治的发展背景与日本存在诸多方面的相似,在我国反垄断法治加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系统研究日本反垄断法(1947-2019)70年间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变迁,阐明垄断规制的共性问题,探寻出反垄断法律移植的规律,对我国竞争法治的发展与完善有所帮助;同时,也为我国学界全面了解日本反垄断法70年发展的全貌、探明竞争法法律移植的原理及垄断规制的共性规律,开展后续性研究有所帮助。
书籍目录
第一章日本反垄断法的引入期(1942—1952)
第一节制定背景:二战前的统制经济
一、1931年:统制经济时代的开启
二、20世纪40年代:财阀的形成及弊害
三、二战后的经济民主化政策
第二节1947年日本《禁止垄断法》的颁布
一、日本《禁止垄断法》的制定经纬
二、日本《禁止垄断法》的主要内容
三、日本引入反垄断法的意义
四、日本国内对反垄断法引入的排斥
第三节日本《禁止垄断法》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区别
一、两法的构成和目的
二、实体规定的比较
三、法的执行运用比较
第四节1949年日本《禁止垄断法》的修改
一、1949年《禁止垄断法》修改的历史背景
二、1949年《禁止垄断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三、1949年《禁止垄断法》修改后的实施情况
第二章日本反垄断法的寒冬期(1953—1973)
第一节1953年日本《禁止垄断法》的缓和修改
一、1953年《禁止垄断法》修改的时代背景
二、1953年《禁止垄断法》缓和修改的主要内容
三、1953年《禁止垄断法》修改的影响
第二节1953年《分包法》的颁布
一、《分包法》的立法背景
二、《分包法》的内容及特点
三、1962年的《分包法》修改
四、1965年的《分包法》修改
第三节1962年《景品表示法》的颁布
一、《景品表示法》的立法背景
二、《景品表示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日本反垄断法的强化期(1974—1999)
第一节1974—1980年日本反垄断法的强化修订
一、本次修法的背景
二、1977年《禁止垄断法》的修改内容
三、其他配套法令的颁布、修订
第二节1981—1999年日本反垄断法的发展
一、规制缓和的经济背景
二、反垄断法实践活动的日趋活跃
三、反垄断法及配套指南的主要修订内容
第四章日本反垄断法的经济宪法地位之确立期(2000—2010)
第一节2005年日本《禁止垄断法》的修订
一、2005年《禁止垄断法》修改的历史背景
二、2005年《禁止垄断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三、2005年《禁止垄断法》修改的意义及评价
第二节2009年日本《禁止垄断法》的修订
一、2009年《禁止垄断法》修改的历史背景
二、2009年《禁止垄断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三、2009年《禁止垄断法》修改的评价
第五章2010年后日本反垄断法的最新发展(2011—2019)
第一节2013年日本《禁止垄断法》的修订
一、公正交易委员会审判程序的废止
二、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救济程序的修改
三、排除措施命令等意见听取程序的完善
第二节2019年日本《禁止垄断法》的强化修订
一、课征金计算方法的修订
二、课征金减免制度的修订
三、课征金减免保障制度:经营者与律师秘密通信的保护制度
第三节2013—2019年反垄断法配套指南的最新发展
第六章不正当交易限制规制制度
第一节不正当交易限制的概念演进
一、早期判例的限定性解释
二、1993年“社会保险厅粘纸串通投标案”的“非限定”解释
第二节不正当交易限制的构成要件
一、实施主体:复数的经营者或经营者团体
二、行为要件1:行为的共同性
三、行为要件2:对经营者的相互拘束
四、后果要件:一定交易领域实质性限制竞争
五、公共利益的违反
第三节不正当交易限制的行为类型
一、横向不正当交易限制
二、纵向不正当交易限制
三、具有不正当交易限制内容的国际协定或国际条约
第四节串通投标行为
一、专门化的法律体系
二、串通投标的性质界定及规制依据
三、投标人之间横向串通的行为类型及违法判定规则
四、“官制”纵向串通的判定规则及防范路径
五、双轨制的串通投标规制机关
六、对我国的启示
第七章私人垄断与垄断状态规制制度
第一节私人垄断与垄断状态规制的历史沿革
一、萌芽时期
二、制定与发展时期
三、完善与新发展时期
第二节私人垄断的界定
一、私人垄断的内涵界定
二、私人垄断的构成要件
三、私人垄断与不公正交易方法的关系
第三节私人垄断的行为类型
一、排除型私人垄断
二、支配型私人垄断
第四节私人垄断的规制措施
一、制裁措施的强化和体系化
二、行政制裁措施
三、刑事制裁措施
四、民事制裁措施
第五节垄断状态
一、垄断状态的界定
二、垄断状态与私人垄断及企业合并的关系
三、垄断状态的制裁措施
第八章企业结合规制制度
第一节企业结合规制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1949年《禁止垄断法》的修订
二、1953年《禁止垄断法》的修订
三、1977年《禁止垄断法》的修订
四、2004年《关于企业结合审查的反垄断法运用指针》的制定
五、2009年《禁止垄断法》的修订
第二节股份保有的规制
一、股份保有的一般规定
二、股份保有的违法判定条件
三、股份保有的类型
四、金融公司股份保有的特别限制
五、对事业支配力过度集中公司股份保有的限制
第三节企业合并、分立、共同股份转移的规制
一、企业合并的规制
二、企业分立的规制
三、共同股份转移的规制
五、事前申报义务及规制制度
第四节事业受让的规制
一、事业受让的一般形式
二、事业受让的事前申报义务
第五节管理人员兼任的规制
一、管理人员兼任的一般规定
二、管理人员兼任的规制范围
第六节日本企业结合规制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第九章不公正交易方法规制制度
第一节不公正交易方法制度的引入及演进
一、1947年“不公正竞争方法”的引入
二、1953年“不公正交易方法”的重新定位
三、1982年《不公正交易方法》的颁布
四、21世纪不公正交易方法的新发展
第二节不公正交易方法的法律体系
一、规制基石:《禁止垄断法》
二、一般性指引:《不公正交易方法》和《关于流通与交易惯行的反垄断法指导方针》
三、特殊性指引:针对特殊行为与特殊领域的庞大指南体系
第三节不公正交易方法的行为界定
一、行为要件:实施了指定行为
二、结果要件:阻害公平竞争性
三、不公正交易方法与垄断行为的关系
第四节转售价格维持协议
一、表现形式
二、经典案例
三、转售价格维持协议的规制
四、转售价格维持协议规制的例外:豁免范围
第五节附排他性条件的交易
一、附排他性条件的交易之表现形式
二、附排他性条件的交易中合意或相互拘束之认定
三、附排他性条件交易中“公平竞争阻害性”效果之认定
第六节附不正当拘束条件的交易
一、地域限制
二、交易对象的限制
三、销售方法的限制
第七节差别待遇
一、差别对价
二、交易条件的差别待遇
三、经营者团体的差别待遇
第八节不当低价销售
一、规制不当低价销售的必要性与目的
二、不当低价销售的构成要件
三、高发领域中的不当低价销售之规制
第九节滥用优势地位行为
一、日本规制滥用优势地位行为的法律体系
二、滥用优势地位行为的“阻害公平竞争性”之界定
三、滥用优势地位行为的构成要件
四、滥用优势地位行为的类型及违法性判定
第十节日本不公正交易方法制度的意义及启示
第十章经营者团体限制竞争行为规制制度
第一节日本规制经营者团体活动的法律体系
一、《禁止垄断法》第8条的基础性规定
二、专门性指南的体系化规范
第二节经营者团体的界定
一、经营者团体的内涵界定
二、经营者团体的范围界定
三、事业团体申报制度
第三节经营者团体的行为准则
一、原则违法行为:黑色标准
二、可能违法行为与原则上不违法行为
第四节针对经营者团体的制裁措施
一、责令经营者团体实施排除措施
二、对成员经营者征缴课征金
第十一章行政指导规制制度
第一节日本行政指导的历史沿革
一、行政指导的引入时期
二、行政指导的发展时期
三、行政指导被纳入法律调整的时期
第二节行政指导的效果
一、行政指导的积极作用
二、行政指导的消极影响
第三节行政指导的反垄断法规制之基本方法
一、有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
二、无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
三、伴随许(认)可的行政指导
第四节行政指导的基本类型
一、关于市场准入与退出的行政指导
二、关于价格的行政指导
三、关于数量和设备的行政指导
第十二章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第一节适用除外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适用除外的兴盛期:1947—1990年
二、适用除外的减少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二节适用除外制度的类型及发展趋势
一、确定性适用除外
二、倒退性适用除外
第三节《禁止垄断法》中的适用除外制度之运用
一、一定合作社行为的适用除外
二、转售价格维持行为的适用除外
三、知识产权行使行为的适用除外
第四节日本的适用除外制度所揭示的原理及启示
第十三章公正交易委员会的中心地位
第一节公正交易委员会的性质及中心地位
一、公正交易委员会的性质
二、公正交易委员会的中心地位
第二节公正交易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一、委员长和四名委员
二、事务总局
第三节公正交易委员会的权限
一、公正交易委员会的行政权
二、公正交易委员会的准立法权
三、公正交易委员会的准司法权
四、公正交易委员会的义务
第十四章反垄断法的责任体系
第一节反垄断法的行政责任
一、课征金征缴制度
二、课征金减免制度
三、行政排除措施制度
四、行政处罚程序
第二节反垄断法的民事责任
一、民事请求权的类型及作用
二、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三、请求停止侵害制度
第三节反垄断法的刑事责任
一、刑事责任的适用情形
二、刑事责任的形式∶双罚制或三罚制
三、公正交易委员会的专属告发权
第十五章日本反垄断法70年的实施成效及启示
第一节日本反垄断法70年的实施成效
一、反垄断执法从被迫移植、规制缓和到强化实施
二、自成特色的反垄断规制体系
三、公正交易委员会执法队伍的日益壮大
四、反垄断执法体系的多元化补充与构建
五、反垄断执法手段的日益强化
六、活化课征金减免制度,垄断案件发现率显著提升
第二节日本反垄断法70年的经验启示
一、立足于本国实态的本土化改革
二、防控自由裁量权滥用的量化立法
三、倚重官民协商共治来化解垄断问题
四、依托适用除外制度来实现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