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线上教学:结合疫情防控融入课程思政案例
卫生管理学院洪亦卿副教授主持的《国际经济法》课程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线上专业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充分发掘课程学习对疫情防控的意义,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课上,洪亦卿老师引入疫情之下国际贸易重要性的思考,谈到国际经济法规则在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途径,谈到海关绿色通道“全速通关进口救命设备”,不仅使学生看到党领导下的巨大社会动员力量和体制优势,强化了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和油然而生的国家自豪感认同感,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课程从防控新药测试及仿制药探讨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基于生命健康权的药物可及性原则之间的矛盾与协调,从“钻石公主号”等邮轮疫情或疑似疫情谈到服务贸易所受到的影响及国际经济法规则的适用,充分发掘《国际经济法》课程学习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课程还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明确提出学习要求,强调方法与能力培养,强调爱国立场、国际视野、前瞻意识和多元开放思维的养成。
洪亦卿老师在《国际经济法》线上授课中结合疫情防控融入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学》线上教学:特殊时刻保险如何提供保障
王莉副教授在讲授《医疗保险学》课程时,指出医疗保险制度是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国家医疗保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在特殊时期及时化解各种现实问题。医保局决定对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等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一是将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全部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二是保证及时支付患者费用,发挥医疗救助资金的兜底保障作用,打消患者就医顾虑。对异地就医患者先救治后结算,减少患者流动带来的传染风险。三是医保部门将预付资金减轻集中收治医院垫付压力,患者医疗费用不再纳入医院总额预算控制指标。四是通过减免社保缴费助力企业战胜疫情。五是优化医保服务流程,实现“不见面办”“及时办”“便民办”“延期办”“放心办”等。
《医疗保险学》在教学中结合相应章节内容,通过案例讨论、小组调研汇报、选做作业等形式展开分析。通过专业知识与医疗保障部门疫情应对措施的有效整合,让同学们深入掌握医疗保险学的基础知识,更加充分意识到医疗保险对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地位。
《卫生经济学》线上教学:“一床难求”的经济学分析
向国春副研究员在《卫生经济学》课程授课中,结合湖北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出现的“一床难求”的情况,分析导致住院床位供给与患者需求失衡的原因并分析当前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同时,针对中央在肺炎疫情的巨额资金投入和各地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的投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投入与产出效果。
向国春老师在《卫生经济学》线上授课中将疫情防控案例融入经济学理论讲解
课上,高其法老师带领同学们分析了居民不同的应对疫情方式,通过人们这些不同的方式作为案例,使同学们学会分析什么是风险因素,什么是风险事故,哪些是物质风险因素,哪些是心理风险因素,能够在案例涉及的心理风险因素中,区分清楚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高其法老师还引导同学们结合实例思考投机风险与纯粹风险的区别,并根据风险管理的全面周详、量力而行、成本效益比较原则分析评价我国政府及社会各阶层在应对疫情方面的巨大付出及必胜信心。
高其法老师的《保险学原理》线上课堂,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
毋庸置疑,线上教学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卫生管理学院各位授课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利用假期加班加点,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深受学生欢迎的线上教学模式。听课学生踊跃留言,积极参与讨论。这是卫生管理学院混合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进一步提升了老师们的授课能力和专业素养,可谓化疫情危机为机会,实现线上线下两面开花,为混合教学开山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