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19日,中国保险业国内业务在被停20年后,启封!
这一天,是中国保险人永远的大日子。
弹指40年,看业内业外,观潮起潮落,赏群星闪烁,叹人物轮回……
40年,乘风破浪。受益恢宏的国运与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由一个保险弱国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看得到的未来,中国必会登顶世界第一大保险市场、保险强国。
40年,风华绝代。中国保险从仅有的130人,发展至今成为容纳千万就业者、20万亿总资产的金融大产业。期间是一代代保险人奋斗、努力的轨迹,有他们的青春、职业生涯,甚至整个职业周期。
在那里,有他们的欢笑、祈祷与寻找,也有他们的哭泣、迷惘与收获。
40年,白驹过隙,总有一些事儿、一些人,当铭记,这也是中国保险人不该忘记的年份。
唯此,《今日保险》杂志社、《今日保》公号,共同开启《中国保险40年40人》及《特别致敬40中国保险人》选荐活动。如今,这个活动已经结束,共80人已选定。
今日,更新四十年保险英雄第三集。
张维功阳光集团创始人(2005年—今)
经过3天的苦思,张一咬牙,退了租住的酒店,退了置办下的车子,退了允诺给自己的股权,当然也退了最初的5家股东。几天内,张维功从政府大员变为职业经理人,又变为自主创业的热血青年。
在2005年到2007年两年间,约有40家保险公司获批,以此为节点,中国保险市场迎来了市场化进程最快的10年。
2015年6月底,阳光产、寿总保费收入突破400亿元,总资产达到1500亿元,旗下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资产管理、融和医院、惠金所等多家专业子公司。
张维功不甘寂寞,说:“从外部打破是一种毁灭,从内部突破是一种升华。”在张维功主导下,阳光全员参与,自我救赎,17天间,霹雳速度,令行禁止。
六载新华,搭档三任总裁,康典功成名就。
万峰保险职场老兵(1984年—今)
或许,2014年万峰转会新华,伴着一丝悲情。然而,不到5年的新华岁月,也成为万峰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5年。他不仅功成名就,还得以坚持一生追求的寿险经营理念。万峰曾戏言“赶不上真正寿险时代”,但在新华岁月,在宏观环境及监管政策的双向调整中,在一度集体焦虑、迷茫的转型踯躅中,万峰凭借出众的专业素养和保险履历,成功地将新华带上他理想中的寿险公司之路。新华近年来的转型得到舆论认可,颇受媒体及分析师推崇。时也运也,实力也。
或许正是这8年的香港寿险市场履历,奠定了万峰坚持一生的传统寿险公司经营与管理理念——主要通过发展期缴类健康险、养老险业务,推动保费规模的持续稳健增长。其间,万峰将自己的讲义整理成书——《寿险基础数理》,被誉为国内第一本精算教材。此后多年,他还主编了《寿险公司经营与管理》、寿险教育训练系列教材,编译了《日本寿险数理与实务》《日本寿险会计》等。新华时期的风险管理师教材,亦是万峰主编。
2003年国寿股改上市,万峰成为主抓业务管理条线的副总裁。2006年,万峰成为国寿股份执行董事、排名第一的副总裁,同时兼任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2007年,国寿股份A股IPO,49岁的万峰升任总裁。此后7年,直至2014年离开国寿,万峰历经杨超、袁力、杨明生等三任国寿董事长。
回顾万峰的国寿生涯,恰逢中国寿险市场极具自身特色的做大之路——以趸缴、理财型产品成为各大公司开疆拓土的利器,尤其是2001年银保渠道崛起后,中国寿险市场形象几乎锁定在中期理财险产品。其间原因,包括发展阶段、消费者认知、投资渠道及环境等客观原因,也包括以规模保费和市场份额为核心要素的考核体系及盈利模式等内部原因。这也是中国寿险业转型持续十余年,监管当局数度旗帜鲜明地提出转型的背景下,依旧很难将调结构增效益的动作执行到底的原因。
事实上,万峰掌舵国寿股份最后3年,已经启动大力推进期缴业务、消化趸缴业务的转型策略。转型策略与后来到新华推行之策略如出一辙,皆是锁定保费规模的情况下,调整保费、久期、产品之结构。
万峰对续期拉动、价值业务的执念或许与这个时代的狂躁不能完全合拍,尤其在“寿险一哥”排位赛的现实下,即便是新华“第二战“,最终,两次大业未竟。
解植春光大永明人寿董事长(2009年6月—2014年10月)
一言天下闻。
解植春认为,保险业在整个金融资产中占比小、发展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保险业没能及时跟上整个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步伐,在产品预定利率等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些根本问题上,没有下决心进行改革,从而影响了整个保险业发展前进的步伐。
如何推进费率改革?解植春提出要打破行业的“两个惯性思维”:其一是扩充保险业态的内涵,改变过去把保险业的转型发展简单等同于回归保险保障,甚至回归传统险业务的惯性思维。回归保险保障应该是保险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但不应成为全部内容和唯一路径。回归主业,回归传统保险保障产品没有错,但过分夸大了保险业与金融业的区别,从而否定两者的共性和相容性,最终会使整个保险行业越干越小,同整个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拉越远。
其二,要改变长期以来单纯提“负债驱动资产”的惯性思维。这是形成长期以来负债成本高企,营销恶性竞争,并形成目前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根源。
解植春疾呼:“现在不改革,未来将面临更高的风险,付出更多的代价。”
在一贯低调的保险业,解植春的高调颇为惊人,甚至另类。
2009年,伴随股权变更的完成,光大集团副总经理解植春接替许斌出任光大永明人寿董事长。之后,光大永明通过增资扩股,由合资保险公司变身为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控股的中资保险公司。
变为中资险企后,光大永明人寿步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凶猛扩张、增资扩股后,光大永明人寿注册资本金增加至30亿元,跃升国内寿险公司第一梯队,业务也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2010年,光大永明人寿实现总保费收入51.06亿元,超过改制前7年的保费收入总和,同比增长243%,近8倍于行业平均速度,全行业排名提高了8位。
由于在银行、证券、保险各类公司担任高管的履历,解植春在2014年的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选拔中脱颖而出。遗憾的是,仅一年后,解植春就挂靴而去,引发各方猜想。
中央汇金对解植春的评价颇为积极:“解植春同志任职期间,在不断推进汇金公司改革发展、提升股权管理水平,改善所投资机构及直管企业的公司治理,丰富和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汇金模式等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
胡义南泛华集团创始人(1999年—今)
2007年10月31日,泛华保险销售服务集团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是为中国保险中介第一股。
纵览国际发达保险市场,尤其是北美大市场,专业中介可占三四成业务,甚至垄断部分细分保险领域。但中国内地,大保险公司与小中介,这个局面成型久矣。
海外上市,胡义南和他的泛华凭什么?泛华与资本并不陌生。从2001年,泛华获得了来自国泰财富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开始,泛华就是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4年,泛华决定大举进入保险中介市场。国泰财富两度追加投资,鼎晖投资基金也斥资1.5亿元。
胡义南为泛华制定的企业使命,未来绝不仅是一家只会赚钱的公司,也是一个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是雇佣大量员工并与所有营销伙伴共同成长的公司。泛华,会成为保险中介的理想国吗?
林克屏大童保险销售创始人(2008年8月—2014年8月)
林克屏有三次华丽转身,一路向下。莫非,水往低处流?
从官员到企业,一下。
2008年,林克屏离开新华创业。8月1日,大童在北京成立。“第一次,有一群保险公司的高管集体出来,创办保险中介,这是中国保险中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其后,大童与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签署协议,泛华出资2.2亿元人民币,获得大童55%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该投资曾被称为保险中介最大投资案。之后大童快速发展,至2009年底,其销售服务网络已遍布12个省、18个市、25个县。也是在2009年末,大童获得保监会批准,成为内地第一家全国性保险专业销售机构。2011年3月,大童与泛华分手,美国华平投资集团以4.18亿元,悉数收购泛华手中大童55%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从保险公司到中介,二下。
2014年8月14日,大童正式宣布,董事长林克屏、总裁田朝林、副总裁赵忆洲3位大童创始人退位,交由4名“70后”掌舵大童。大童员工都收到一封由林克屏、田朝林、赵忆洲3人共同署名的邮件,《用最深切的爱与责任呵护大童走向美好未来》。退位后3人都不再担任实际职务,林克屏当名誉董事长,田朝林、赵忆洲任高级顾问,保留股东和董事席位。
大童新一代高管团队分别是董事长兼总裁蒋铭,执行副总裁李晓婧,总裁助理张宏坤。其中,蒋铭、李晓婧、张宏坤皆出身新华。
从创始人到顾问,三下。
每一次下位,都是对职业的深思,对人生的领悟。
于文博保险行业穿越者(1994年—今)
经全国14亿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查询,全国叫“于文博”的有50人。
“我是现实版的堂吉诃德,自不量力地冲上去和风车作战。很多人说我傻,笑我痴狂,但我相信,堂吉诃德代表的是人类精神中最可宝贵的力量——向不可能挑战。”
是不是堂吉诃德另说,但于文博却有鲤鱼跳龙门的本事。1994年,寿险个人营销刚刚进入内地市场,于文博一个猛子跳了进去,而且是带着两个妹妹一起跳了进去。“带上你的妹妹,带上你的嫁妆……”
在平安湖北分公司,于文博从一个试用保险营销员干起。他以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第一天,他在大师的引导下,信心满满地拜访了20多位客人,一单也未签成。第二天,他勉强拜访了十几位,却已心力交瘁。第三天,他只拜访了几位,就打道回府了。他说,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
“把目标写在钢板上,把方法写在沙滩上。”
于文博坚持了下来,混成了正式营销员,又到见习业务主任、二级主任、营业部经理、区域经理,步步高升。1996年10月,外勤变内勤,于文博放下数千人的团队,出任平安湖北分公司营销部副经理、培训部经理。
1999年8月,于文博已转投泰康人寿,任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保监会官员在任职资格谈话后说:于总,好好珍惜,你注定会被载入到中国保险业的历史画卷中,因为你是第一位从寿险营销系列,获得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人。
什么情况?从“伪军”转正了。
2001年8月,于文博任泰康人寿总公司营销部总经理。
从伪军,到士兵,再到元帅。
在泰康,于文博参与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终身利益和级差制的外勤业务基本法,为泰康人寿在WTO前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然而,风云又变。于文博辞去高官,重走营销路,到泰康北分做业务代表。有人怀疑他的动机,是不是要跳槽?但于文博真是埋头做销售,一干就是两年半,在北京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营销团队。
事儿还没完。2005年,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学会换届改选,于文博参与竞聘并脱颖而出,成为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学会的首任专职秘书长及法人代表,开启了行业协会和学会改革的先河。
2006年,于文博再度回到泰康人寿,从个人营销系列跨界到银行保险系列,“杂交的地方容易出成果”。果然,在他担任银行保险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总督导的二年半里,泰康人寿银行保险业务突飞猛进,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2008年,于文博受邀出任生命人寿副总经理,主持个团银续经全部五个系列的业务,一举将生命人寿的业务由38个亿提升到350个亿,再次一战成名。
保险业像是给于家开的,任穿越。
于文博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学而优则书,则师,则传道。2012年4月,于文博任海菲销售管理集团品牌导师,2017年7月任保险岛总裁。出书《每天进步1%》《绝对销售》《让生命微微笑》《销售冠军的10个策略》《生命的定金》,光碟《神奇营销术》,公开课《冠军团队复制》《领袖模式》。从1997年
起,他开始全国巡讲,至今已达500余场,号称“保险狂人”。
面对毁誉,于文博说:我不是一个成功者,也不是失败者,我只是追求者。谁升起,谁就是太阳。
欧亚平众安保险董事长(2013年—今)
马明哲,马云,马化腾,三马算不得耀眼。
为众安保险敲钟的,不是曾经为之集体站台的三马,而是,站在灰色T恤团队中的欧亚平。
1984年,22岁的欧亚平是华东理工大学管理系教师,一年后他在湖南省国际经济开发总公司任总裁助理兼进出口部副经理,及湖南省经济技术开发促进会会长。最终,欧下海经商。
1993年房地产市场正值寒冬,欧亚平反其道而设立深圳百仕达实业有限公司,进军房地产,并于1996年耗资9亿拿下深圳罗湖一块32万平方米的土地。2007年,欧亚平再放弃发展多年的百江燃气(主要为燃气开发和控股管理业务),将其卖给香港富豪李兆基,由此专心经营房地产。
2013年,欧亚平获得三马支持,创办众安保险进军互联网保险。
2019年7月,众安高管变动,引发震荡,欧亚平再次出现在台前,稳定军心。他在内部信中直言,“一年前,作为一个外人看众安,满是闪耀的光环;而如今外人看众安仿佛是遭遇至暗时刻。身在众安,此刻我看到的与外人恰恰相反,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退去光环的众安更有力量,更有希望。
“从大的尺度看,众安有三个优势:生逢大时代,拥抱新科技,重仓年轻人。从我近一年做业务的经验看,众安也有三把利器:全国互联网牌照,业务和IT的高度融合,青春有活力的企业文化。这三样是中国甚至全世界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没有的,都羡慕不已的。
“踩坑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bug也就没有迭代,现在或许是外人眼中的至暗时刻,但却是我们内心的高光时刻,相信众安,相信众安的事业一定会更好。永远没有舒适区,永远都是从一个舒适区走向挑战区。”
踩着风口而起,如何带着初长成的众安在科技故事后面再续辉煌?
健康、汽车、金融、科技、国际,哪个是下一个撑起众安估值的支点?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掌门(1999年3月—2019年9月)
2013年11月,众安保险开业,蚂蚁金服是出资者之一,马云出现在现场。这只是马云的保险梦的小试马刀。
在成立第二年,蚂蚁金服便正式进军保险业,在内部搭建保险部门的同时,对外投资了多家保险机构。
2017年,蚂蚁金服控股的“杭州保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获保险代理业务的许可,获得了保险中介资质。
马云发明了“保民”一词:“股市有股民,网络有网民,保险也要有保民。”
2016年8月18日,马云出席保险发展年会,说:“现在投保居民有3.3亿,人数上是股民的3倍。我觉得还太少,保险应该保障的是所有人,不是3亿,而是13亿。只有人人都有保险,未来社会才有更大的确定性。”
信口大开?错。2019年尾,蚂蚁金服的相互宝突破亿级用户。
复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进入医药健康和房地产等行业,打下根基;发展阶段:投资钢铁和矿业等实业;升级阶段:迈入金融服务、能源资源和消费及制造业升级领域,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是保险。
复星要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将向以保险为核心的投资集团转型,以对接中长期优质资本,将复星的投资能力与保险资本相嫁接。
这就是郭广昌的巴菲特之梦,即“产业+保险+投资”的业务模式。
十年布局,保险板块占据复星三分之一版图,拥有过千亿元保险资产。
实际上,同样是保险企业,巴菲特旗下主要是产险为主,而复星是按照客户需求全方位布局。产险可获得无成本的现金流,通过投资获取高额利润;寿险,尤其是传统寿险业务,蕴含着利率风险,长寿风险,受限于长期赔付和利率波动。如何满足全球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做好服务……
刘益谦国华人寿董事长(2007年11月—今)
“法人股大王”,“第一牛散”,纵观刘益谦20年的资本路,他几乎精准把握住了每一个制度红利窗口期。
但涉足保险,却令刘老板历尽心血,充满烦恼,甚至一度心生退意。在很是费劲地控股了一财一寿两家保险公司后,煞费苦心推出“天平”模式苦求上市,却多年无果。
刘老板手里只剩下国华人寿了。国华人寿成立于2007年,恰逢保险市场第三波扩容潮,着实有过一段痛苦岁月。投资渠道窄,费率管制,是那个年代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共同苦楚。
接下来是持续的亏损,2011年到2013年,国华人寿合计亏损近10亿元。随后在投资放行及产品费率改革中,国华人寿展现了民营险企灵敏的市场嗅觉和投资管理能力,成为行业内首批获得投资全牌照的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显著高于寿险行业平均收益率,2014年到2017年盈利超过60亿元。
相对国寿、人保、平安、太保等传统大保险公司深厚的个险底蕴,国华人寿避开正面交锋,以银行保险、互联网为主渠道,做大公司体量,实现全国布局。尤其在互联网寿险销售,国华算得上是国内首吃螃蟹者,从当年的淘宝聚划算平台“3天过亿”“单团破亿”,到如今的网销长期寿险、健康险,其互联网保险业务规模始终居前茅。
2018年,国华人寿总资产近2000亿元,18家省级分公司,90家中心支公司。尤其是2019年4月,国华人寿完成百亿级引资后,股东累计资本投入达到175亿元,国华人寿净资本超过250亿元。
如此红火,刘益谦即刻加大对国华的投资。8月13日,刘益谦在朋友圈感慨:入主天茂19年,付出心血烦恼,今改头换面,努力成为第六家上市保险公司。
若果,国华人寿将成为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之后的第六只A股保险股,也是第一只民营保险股。
鲁伟鼎民生保险董事长(2002年4月—今)
鲁伟鼎48岁,衣着朴素,低调,他从父亲鲁冠球手中接万向集团的班,并非易事。
万向集团创建于1969年,鲁冠球以4000元资金在钱塘江畔创办农机修配厂开始,以年均递增25.89%的速度,发展成为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2019年,鲁伟鼎以49.6亿捐赠额成为中国首善。目前鲁伟鼎家族以365亿财富列胡润百富榜第75位。
2002年保险市场第二次大扩容,资本围城,热忱喧天。4月,在北京成立的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树起民营大旗,来自北京、浙江、山东、山西、江西等地的17家民企,投资民生保险占比80%以上,万向集团是最早的出资人,成为第一大股东。
当时,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称,此次投资民生人寿,是万向涉足金融产业的一大重要举措。万向有一个保险梦,早在2001年,万向已通过海外子公司参股美国最大的非上市保险公司霍顿保险公司。
在民生人寿创立大会上,鲁伟鼎当选董事长。
资本和保险之间,究竟是加持还是互斥?民企能否扛住亏损期?这是一个问题。虽然问题很大,但资本仍然奋勇,如安邦吴小晖、MT系肖JH、特华系李光荣、杉杉系郑永刚、珠江系朱氏三兄弟,他们都有一个梦,搞一家寿险公司,堂而皇之地获取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