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改革方案(精选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二、改革的基本框架。

三、改革试点推进的制约因素。

改革的试点方案是2008年3月份通过,2009年1月份正式下发的。众所周知,2008年一场金融海啸席卷了全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中国的经济的发展面虽然算是比较好的,但也不能忽视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问题和负面影响。在经济发展放缓时,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改革承受力通常来说都比较差的,而选择这个时候进行改革必然会给尚未退休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全国事业单位人员近4000万人,其中3000多万名正式职工,900万名离退休人员。这次改革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虽然总人数并不算太多,但按家庭计算却将近牵涉一亿人,并且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126万个单位,每个单位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单位的众多和复杂的情况也使得改革必定是一场持久战。

四、基本评述。

参考文献。

[1]董力堃。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重新审视。学术界。2010(2)。

[2]汪孝宗,韩文,曾娟。难改的事业单位养老。中国经济周刊。2009(41)。

[3]姜爱林。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为何困难重重。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5)。

1.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就是削减自身福利,这也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因而在改革上必然存在自上而下的阻力。

2.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并不应仅仅是向企业养老保险模式对接.而是应与公务员群体、企业职工养老机制三种类型改革形成联动、对接。改革与并轨,并不只是制度革新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处理不好,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容易引起更大的矛盾。当前人社部对于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就引起了职员与公务员之间的矛盾,也造成了民众对于政府满意度的下降。

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以及其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现在才处于初期阶段,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与并轨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也是从一部分先改革先动手做起,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导致公平的缺失,改革和并轨中遇到的阻力,也可能导致新旧政策的连续和过渡中产生新的问题。

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对策

1.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首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就要做到一体联动,不可分割改革。否则,可能造成事业单位职员与公务员之间的矛盾,引起较之现行双轨制更为剧烈的矛盾。所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向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变时,应当是一体联动的,这是一个总的大前提,也是必要的条件。

2.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向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要像企业职工一样承担缴费义务,同样实行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一样的统账结合财务机制,退休金也分解成基本养老保险金与职业年金,采用双层结构代替单一层次,分别对应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和企业年金。适当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使之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接近,逐步实现大范围的全国统筹,辅之以职业年金,力争做到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和公务员退休待遇不降低,在公平的同时,也兼顾效率。在可行性上,以2012年深圳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进人员的养老制度改革方案为例,深圳市人社局局长王敏表示,经测算,在几个参数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改革后的事业单位职员养老金和现行的退休待遇大致相当。与此同时,还应放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代之以与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一样的机制,减少两者差距,促进制度并轨。

3.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在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纳入公务员群体,逐步推出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方案,依法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2008年3月,国务院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决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人社部于2009年1月公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但近年来改革进程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看来,“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并不该仅仅是向企业养老保险模式对接,而是应与公务员群体、企业职工养老机制三种类型改革形成联动、对接。在对事业单位实行改革的同时,《社会保险法》等对公务员体系的养老保险改革语焉不详,这正是山西等5个试点省市多年来难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我国至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条文,因此,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法》,将公务员群体纳入进来,以法律为依托,严抓落实,必然能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

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养老通常由国家财政负担或单位自理,个人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据预测,到2030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数将占在职人员的40%,退休费占人员经费支出总额的50%,这意味着未来的各级财政每年将拿出财政收入的80%左右用于支付在岗和退休人员的工资及养老金,只剩下20%左右可以用于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现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个人依附于单位、退休养老全部由国家或单位包下来的传统保障方式,这种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亟待改革。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进行一些小的调整,但从总体上看,体制框架和组织模式基本沿袭着50年代所确立的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财政保险”(全额拨款单位)、“单位保险”(自收自支单位)或“国家财政与单位共同保险”(差额拨款单位)的制度,其改革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起步、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

1992年至1996年为起步阶段。1993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依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体现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机关的工资制度挂钩。启动改革的省、直辖市在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的全部工作人员,以及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的合同制工人、聘用制干部、计划内临时工和挂靠在机关事业单位或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人员中开展了养老保险业务,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1997年至2005年为发展阶段。不少试点地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机关公务员全部纳入了参保范围。全国共有江苏、福建、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28个省份陆续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改革试点的队伍不断扩大。

2006年至今为完善阶段。首先是对制度空缺进行弥补,解决事业单位中的农林渔工、民办学校教师、科研院所改制转企人员、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开发区引进高科技人才等特殊群体以及原在机关社保参保的刑满释放人员等的参保、续保、转保等问题。其次是试点改革待遇问题,确定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为改革试点地区,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与企业一致,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第三是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它被认为是“首个统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顶层设计”。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受阻原因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虽然已是大势所趋,但是从2009年正式试点改革以来,屡屡受挫,其原因认为主要为以下三点。

(一)制度性原因

1.路径依赖与改革制度不公平性

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在未发生社会重大变革的情况下,新的制度建设总是或多或少受到原有制度的影响,形成制度发展的承继现象。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工资标准都是比照公务员工资标准建立起来的,在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前,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一直是统一的工资标准。然而,2006年的工资改革成为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差距的分水领,公务员开始实行新的工资制度,退休公务员的工资也随之上调。但是,2006年工资改革至今,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却未出台,而公务员退休金和企业退休金都在“普涨”时候,事业单位退休金不仅多年不涨反而变成改革对象。

现行的事业单位改革独将事业单位第二类中的第二小类,即医疗卫生部门和大学等准公共部门作为改革对象,而事业单位的“大群体”不在其列,由此制度性地把事业单位内部划分为三六九等,造成事业单位内部的不公平。

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重庆、太原、广州、上海等城市的近千名居民进行调查显示,7.6%的被访者表示公务员养老金不改革而只改革事业单位养老金是公平的,93.4%的被访者表示不公平。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环节,但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外部比较不公平和内部制度性不公平使得制度改革推行受到阻碍,更无法达到帕累托改进。

2.不符合现行法律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指出事业单位人员也要和城镇职工一样统筹缴纳养老保险,即单位缴20%,员工缴8%;养老金发放办法也与城镇企业职工一样。然而,根据《教师法》地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虽然法律指的是平均工资水平不是退休金,但是作为工资延续的退休金,也应是符合《教师法》的要义。然而《方案》规定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与企业一致的内容,显然与《教师法》的规定不相符。

3.改革配套制度滞后性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指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但是,就试点省市情况来看,更多改革的重点工作放在分类归属、工资薪级等上,而职业年金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现在的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是按照退休前工资的80%或是90%领取退休金,企业职工是按照退休前工资的50%左右领取退休金,依据《方案》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下调与企业一致的内容,在未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前,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部分明显下降。滞后的职业年金制度,使得改革推进受到阻碍。

(二)效率与公平的博弈

凯恩斯提出工资具有刚性。广义的工资主要是包括了保险、福利、津贴,显然可以看出,福利也具有刚性。正因为福利的刚性,福利改革只能向上看齐,很难向下看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最终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制,而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为了让没有或是享受较低养老保障水平低的国民享受其他群体已有的保障,更为体现公平。但是,保证公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当政府无力承担时,就不得不削减享有高水平退休保障群体的保障水平,让其他群体在此水平上达到平等。于是在改革中就出现了,让处在中间群体的事业单位向处在低水平的企业合并,而这又降低了效率。

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逐渐上涨,但是退休金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替代率在不断下降,到2008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平均替代率已经低于70%,与企业社会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相当。在事业单位职工看来,改革就是让大家进社保、向企业的养老金给付水平看齐,而实际上就是削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既不公平也降低效率。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话语权

在当代社会思潮中,话语权指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欧洲问题研究中心AlfioCerami曾指出思想和话语权在福利国家制度变革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话语权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2009年对试点的五个城市进行实地调查的情况反映,广东省深圳市早在2006年7月就启动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但是由于分类归属、工资薪级、退休待遇等问题持不同意见,自该年年底,深圳市一些被改制事业单位的员工就不断上访、怠工、怠课,或签名讨要加班费及社保费。基于此种情形,一些深圳区属事业单位迟迟不愿启动分类改革。

三、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建议

(一)坚持联动改革

改革时事业单位与公务员改革应一起行动,事业单位的三个类别也应一起改革。以避免相互攀比,相互掣肘,左顾右盼。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同属于公职人员,具有许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在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待遇享受方面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别,坚持联动改革,既可以避免制度的碎片化,同时还可以减少不公平性,从而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专门立法

立法先行是一项基本原则,而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总是呈现出滞后性,要使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要有法可依才能顺利进行,这需要对其专门立法。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单位和个人之间的责任分配和利益分配,使各项改革工作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三)建立“多层次”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

第一层次是建立事业单位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层次的养老保障,可以按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与企业一致,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

第二层次是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尽快设计出适合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产品,以满足不同单位、不同职工的需求。事业单位可以根据级别、职务、工龄等情况确定职业年金,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待遇高低取决于职业年金缴费的比例、投资收益率等因素。把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下调至于企业一致后所降低的这一块收入,用市场化运作的途径补回来,并且无须财政更大的投入。

第三层次是个人养老储蓄和商业养老保险。鼓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养老储蓄,普及商业保险知识,增强个人保障意识,提倡通过参加商业保险来提高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水平。

这三层次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第一层次体现政府的强制性,只能保障职工最基本的生活;第二层次由单位内部决定,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退休收入水平;第三层次则遵循自愿原则。值得提出的是,在改革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中,这三个层次的第一和第二个层次需要同时建立,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郭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Z].国务院第411号令.

[3]中国社会调查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卷[EB/OL]/html/newsopen1431.html,2009-12-23.

[4]AlfioCerami.AgeingandthepoliticsofpensionreformsinCentralEurope,South-EasternEuropeandtheBalticSta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SOCIALWELFARE,2011.

[5]何文炯.构建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J].浙江统计,2009(03).

[6]龚秀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李雅琳,毕睿琦,徐卫琼.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年01期.

[8]郑秉文.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受挫制度原因分析——关于“三个联动”的政策建议[J].激辩“新养老策论”,2010年6月.

如今当兵不只是做贡献了,也不只是精神鼓励了,物质优抚也跟上来了。比如,非京籍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如从北京市入伍,退役后可落户北京;服役两年本科生总经济补助不低于13.4万元。

得到北京市户口是一方面,每月5500多元的收入,也比大学毕业生强许多,还包吃包住包看病。在应届生中,上海月薪4859元最高,北京4746元第二。

军队是行政范畴里的顶端,高待遇是自然。就是在社会中,行政性质单位,也是就业竞争的热点。比如北京,竞争指数由高到低依次是:上市公司、国企、合资、事业单位、外商独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

不能怪求职者势力眼,现实逼着他们追逐政府买卖。比如养老金,一直以来,双轨制被视为养老制度的最大不公。目前,中国机关、事业单位的4000万职工并不进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由财政直接给发退休金。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平均1900元,而同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是其2倍到3倍。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整体改革方案设计已经启动,关键是破除双轨制。不过,学界普遍认为,若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并入城职保,腰斩其待遇,改革阻力过大,并不现实。改革必须稳定被改革者心理预期过渡期内,不大幅降低其待遇;差距部分,以职业年金进行弥补。5月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亦表示:“对于这方面的改革,我们知道公众有很多的反映,我们一样也很着急,但我们这次一定要力争改革能够成功,不能做一个夹生饭,半道又退回来了。”

这是怕公务员造反呀,但就不怕公众不高兴吗?

养老之外,通胀也是直接损害公众利益的祸首之一,而政府发票子,发地方债,是通胀的重要推力。其实,许多地方政府发债时就没打算还。

审计署网站6月10日公布了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12.94%。

2年就增加12.94%?这只是对36个地方政府的审计,结果是否准确?全国情况如何?这让人猜疑,也让公众无奈。

除去政府,垄断国企也坐拥巨资,推涨物价。据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求国务院免除2.6万亿债务,并称铁路总公司现在连利息都还不起。

铁路总公司的资产债务究竟是多少?据2013年4月26日中国货币网的原铁道部2012年审计报告,原铁道部在2012年实现税后利润1.96亿元,比2011年的3100万元增长532%。其总资产为44877.00亿,负债合计为27925.62亿元,负债率达到62.2%。由于铁路总公司继承了原铁道部的资产和债务,也就是说,2012年底,铁道部的债务余额约为2.8万亿。

审计报告称铁路总公司的资产只有4万多亿元,这被指严重低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曾表示,若按铁路每公里2亿元评估,那么全国近10万公里的铁路线路就有20万亿元资产。如果再算上全国5000多个火车站,按平均每个车站6亿元算,那又多出3万亿元的资产,再加上车辆设备等,估计铁路总公司的总资产不会低于30万亿元。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和社会财富增长幅度应该同步,垄断行业的改革是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领域。

一些一线职工正用“脚”丈量着改革进程。鞍钢集团名下的鞍钢集团总医院(以下简称鞍钢医院)数百名职工就为增加工资待遇问题,奔走了一年多。

“我一个月工资包括各种补贴总共就1500多,这还得加上去年刚增的300元,去年年终奖才950元。”

在鞍钢医院工作了32年的全民所有制护理员韩洪利说,这么低的工资此前多年没变。

根据拿到的18页联名签字反映,该院139名医院职工表示现有的工资待遇低、分配制度不透明。

经过采访韩洪利等多位受访者后证实,鞍钢医院的普通员工(包括护理员、后勤等)大概有200~300人,他们的平均收入在1600~1700元/月,而医院一个科室主任的月收入是11800元。

“都说国企有钱,其实他们不知道里面的底层员工有多艰难。”鞍钢医院原假肢制作师、现器械科员工张国贤无奈地说,外界看到的国企高收入都是“被平均”的。

被平均的一线员工工资

从鞍钢医院职工处获取的该医院工资协商会录音显示,医院院长耿树刚公布,2011年全院工资总额为5100万元,医院员工总数大约在一千二三百人,半数以上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低于院平均工资三四千的水平。

医院后勤人员老李等人证实,由于去年8月将无意中获得的干部工资条晒到网上,没过几天张国贤就在自己办公室被四名不明身份的人打伤,住院好几个月。

根据张国贤提供的2011年1月“鞍钢总医院职工工资清单”,上面数十人的普通职工工资都在1500~1600元左右。

老李目前月收入1700元左右,但在去年维权之前,他每月只有900元,“20来年没涨过,有时候还没到900块。”

但老李介绍说,这两年医院处级干部每个月的车补费就有1800元。

这远远低于辽宁省人社厅公布的2010年辽宁省在岗职工月均工资2900多元、鞍山市在岗职工月均工资2700多元。

此外,跟鞍钢集团其他子公司相比,医院的待遇也相对较低。鞍钢下属生活协力公司一线员工的平均收入大概在2400元/月左右,且岗薪工资浮动没有医院这么大。

相比普通职工工资,两份印有“王某、何某”等人名,抬头为“机关支部”的鞍钢医院工资条上,所标工资总额在5000~8000元之间。

除了多年未变的低工资外,韩洪利等数百名员工不满的还有不升反降的退休金。

明年1月韩洪利就可以退休了,超过30年工龄的她了解到,大概可以拿到1600元/月退休金,30年以内工龄的只有1100~1500元/月的退休金。韩介绍,在之前,类似她这样的工龄人员,至少可以拿到1700多元。

韩有些焦心。她还了解到,去年退休的普通职工郝建文只拿到1200元/月的退休金。当他们要求公布养老保险中单位缴纳详细份额时,遭到单位拒绝。

因此,他们中的部分人不肯签下离职退休同意书。“我们这儿养老院都得一个月2000块,这点退休金连养老院都进不去。”韩洪利说。

为此,从去年6月下旬,鞍钢医院几百名职工奔波到北京等地,辗转反映情况。去年7月末到8月中旬,医院七八百员工陆续签字要求脱离鞍钢系统,归入市卫生系统,未果。

最终,鞍钢医院在去年同意给每人都增加300元工资,今年又同意给大部分人增加230元工资,但这些职工们称,仅增加几百元,并未使得工资差距过大的情况扭转。

测不准的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在鞍钢集团母公司跟子公司之间同样存在,“母公司普通员工平均能拿到4000块一个月,其他子公司的一般都只有2000块左右。”鞍钢集团后勤人员老张告诉笔者。

鞍钢母公司的普工收入,在三大钢铁行业的普工收入中相对算高,根据58同城网上的招聘信息,宝钢、武钢的普工工资在2500~3500元/月之间。

跨出钢铁行业,收入差距在金融、电信、石油等行业同样存在,甚至更大。“一般金融业最高,其次是电信、石油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称。

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总工会委员张世平了一项关于职工收入的专项调查,据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分析,208家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最新的数据虽未披露,但采访中专家称并不乐观。

“拿最高的和最低的比,上百倍都有。”李实说。

深圳一家大型金融国企下属分公司部门负责人许某说,他们公司新员工大概是每月3000多元,年终奖1万左右,全年收入大概近5万;而公司一名20年工龄的副总,一月工资2万多,重点是年终奖,至少有两三百万,加上差不多两万元的高管津贴,一年收入至少300多万。

在这家公司,普通员工和老总的差距是近60倍,“金融行业是所有国企里平均工资排名最高的,但实际上我们都是被平均的。”许某无奈地叹道。

“奖金算什么,背后的无形收入或许比这还要多。”一名能源国企财务人士透露,一些招投标项目,经手双方协商做高成本价,从中获取的利益动辄几百上千万元。如果把这些违规地带的收入算进去,他认为高管和普通职工局部收入差距相差千倍都可能。

此外,2010年国家审计署查出的新华人寿给前总裁孙兵等47名高管购买的补充养老险保单上,56岁的孙兵退休后每个月领取9.28万元,加上医疗费用可报销部分,每月最高可得11万元。

缩小差距求解

随着国企内部收入差距的拉大,最近几年的政策动作不可谓不密。

2009年9月“人社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国企高管基本年薪与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联系”,绩效年薪根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

并且,收入的透明化做得并不好,“为什么不能公开?工资有个具体方案依据,能说清楚也好啊。”张国贤说。

“有些国企高管其实收入还算正常,但不公开的情况下大家都觉得不正常,甚至认为是天价薪酬。”上述国企财务人士说。

李实进一步指出,国企收入差距大,直观看是其内部收入分配不合理、高管收入不透明,而根本原因在于国企的垄断地位。

通过垄断获取巨额利润后,国企上交红利比例却不高。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国企利润上交5%,按不同行业分别提至10%和15%两档,但这当中部分并不进入国家财政,只上交国资委,国资委收到后二次分配返还给企业,“所以国企的可支配利润非常高。”李实说。

具体到改革路径,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建议,必须先区分不同国企定位和发展阶段,“对市场化较高的国企,一定要尽快建立正常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社会化、股份化;对那些改革比较滞后的、公益性的国有企业,确实要在薪酬方面有所控制。”

而在国企内部,当下应采用更多的考核指标分清垄断所得和竞争所得。

THE END
1.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28期(总期127期)在线培训课程完善有利于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各项制度,优化专项排名机制,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公司、银行理财、证券基金机构等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投资。 加强监管规范方面,《通知》要求加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强化信用意识,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信用信息采集、记录、共享机制。引导信用...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50.html
2....印发人身保险公司监管主体职责改革方案的通知》,方案自2021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1月8日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人身保险公司监管主体职责改革方案的通知》,方案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通知》中提出,人身保险公司划分为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和银保监局属地监管两类。其中,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公司39家,银保监局属地监管公司52家。以下为文https://xueqiu.com/9066782454/168482728
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机构体制的通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 我行《关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机构体制改革方案的报告》业经国务院批准。现根据《国务院批复通知》要求,将修改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机构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并就落实《方案》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https://china.findlaw.cn/fagui/p_1/34238.html
4.14综述:实施延迟退休,需系列政策配合20212017年7月公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里提出要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2018年1月,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人民日报》刊发《全面简称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一文。文章表示,今后一个时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1_03/202101/t20210120_447953.htm
5.2024年财产保险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一、财产保险公司IT架构图 二、财产保险公司信息化需求 1、客户维系服务类 2、门户黄页类 3、营销服务类 4、内部办公、业务支持类 三、财产保险公司信息化困难及方案 1、业务受理流程及解决方案 2、理赔环节及解决方案 四、财产保险信息化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章 国际财产保险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财产...https://www.cir.cn/R_JinRongTouZi/15/CaiChanBaoXianWeiLaiFaZhanQuShiYuCe.html
1.保险业新征程:政策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报告精读保险行业在政策的引导下,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保险“新国十条”的出台为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商保年金政策激发了市场活力,个险渠道的转型成效初显。保险公司需要紧跟政策导向,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化渠道结构,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保险行业...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190666188be40a16ebe91d718b.html
2.财联社保险周报(12月7日)界面新闻德勤:市场缺乏集入院、住院、照护于一体的整合服务方案 车险综合改革后 三大变化显现 前三季度保险代理相关企业新增注册3.6万家,同比增6% 保险业前10月保费出炉:车险综改保费压力尚未见底 中小公司保费增速赶超老牌险企 108家险企偿付能力下滑 30余家增资发债忙 ...https://m.jiemian.com/article/5366964.html
3.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lqz.gov.cn1.《社会保险登记表》,原件1份; 2.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通过基本证照凭证核验,如未能获取单位还需提交)验原件; 3.属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需提供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批复文件,属于分类的事业单位需提供分类改革的批文,复印件1份。 注:所提供的复印件均应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http://www.glqz.gov.cn/ggfw/shbx/bsfw_73744/202311/t20231116_2602360.html
4....延迟退休2021最新消息!人社部正研究延迟退休改革方案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延迟退休作出回应:目前正会同相关部门在研究具体改革方案。有关延迟退休的议题再次引起公众普遍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延迟退休2021最新消息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在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退休年龄总体偏低问题十分突出,“正会同相关部门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https://www.chinaxiaokang.com/caijingpindao/gongsichanye/20210301/1130580.html
5.商业车险改革与监管趋势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影响研究报告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了商业车险改革和监管趋势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和策略的显著影响。随着费率市场化和产品创新的推进,保险公司需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优化定价策略,并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监管趋势的改变要求保险公司加强合规性、风险管理,并提升服务标准。论文讨论了面临的挑战,如费率调整、投保人行为变化、技术应用...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661119/article/details/143699398
6.存款保险制度:缺陷与变革编者按: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外金融监管的重要一环。在证券业中也有类似的制度,例如美国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本期刘胜军的文章。本文全面地分析了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与种种变革方案,并探讨了金融监管激励机制的构建问题,所使用的基本理论及其分析方式值得大家借鉴。 https://www.szse.cn/aboutus/research/secuities/documents/t20040106_531411.html
7.中国保险业改革(精选8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一、中国保险业的恢复阶段(1979年~1995年)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商业综合保险公司,1979年开始恢复营业,从此中国保险业进入到强劲复苏下的混业经营阶段。细分此阶段其特征为:一是国资保险公司不断出现,二是外国保险公司开始重新进入我国,三是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入保险...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f72szbr.html
8.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下面是番茄小编来为您整理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深圳发展老年人福利服务项目等相关资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会议提出,要推动养老保...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知识,跟着华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https://m.66law.cn/laws/52199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