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众生命健康,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必须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确保食品安全,维护人民健康。对那些造成严重食品安全事件后果的企业责任人,要从重处罚,罚到他们倾家荡产!”
数据资料
保险是风险防控和参与社会问题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参与承担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和经济补偿以保障消费者权益,是保险公司责无旁贷的使命。推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以下简称“食责险”)的发展是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
食责险使多方获益
近年来,随着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等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隐忧加剧,食责险成为消除这种隐忧的有效途径。当一家企业投保了食责险,如果消费者食用了该企业的食物导致疾病,其看病费用在由该家企业垫付后,保险公司会按条款向企业进行赔偿。赔偿限额根据企业投保需求确定,费率一般根据保障额度、营业规模、业务类型、场所数量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我国,食责险采取了法律鼓励、行政引导、商业保险公司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2015年,我国颁布了“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为食品安全的从严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新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同年,国务院原食品安全办、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原保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开展食责险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坚持市场运作、公平竞争,坚持先行先试、分步推广。
而食责险更大的作用则体现在参与社会管理。通过食责险的理赔可以积累大量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找出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点,以此优化食品行业安全管理水平,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
供给需求均显不足
尽管发展食责险的理由充分,但落地过程中依然受到很大阻碍。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责任险保额为866.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4.04%,但食责险的整体投保率却偏低。目前食责险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多省市进行试点推行,但投保率不足10%,远低于50%以上的国际投保率,且大多是因出口需要。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的食责险主要承保对象为餐饮、配送类企业,对食品加工生产业尤其是食品农业承保相对较少。保障范围也局限于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失赔偿,而对食品召回费用等鲜有涉及,很难满足大型食品企业的需求,且主要起到赔付功能,尚未有效介入食品行业的风险管理领域,发挥风控功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责任险的发展需要与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及对不合规、不合法行为的惩罚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食责险发展缓慢的原因也是如此。我国尚未建立涵盖所有食品类别和食品链各环节的法律体系,发生食品安全责任事故时没有有效的法律依据进行追责。即使追责,现有法律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违法处罚金额偏低,部分由政府先行对事故进行人员救治及财务救助的情况,导致企业抱有侥幸心理,降低了投保意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燕芳认为,一方面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食品企业为压缩成本倾向于选择不购买保险。特别是很多流动性食品小作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概率较大,但逐利驱使下他们通常选择放弃投保食责险,导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食品安全责任险在定价、风险管理、理赔等环节存在较高技术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公司的供给热情。
强制投保可为解决方案
由于我国食责险的供给和需求均显不足,近年来“强制投保”呼声越来越高。
从国际经验来看,对于食责险的强制性效果主要通过两种模式实现,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强制投保,由政府立法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在货品上市前投保食责险。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愿投保模式,但由于美国法律对食品安全责任的规定十分严格,一旦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无论生产商有无过错,均需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所以在事实上形成了类似强制保险的效果。
由此可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或是有实际存在的强制投保形式,或是有强大的法律体系进行约束,而在我国法律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推行强制食责险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今年两会期间,周燕芳呼吁加大食责险的强制力度,建议在我国推行强制食责险,将上述规定中的“鼓励投保”改为“应当投保”。她提出食责险仿效交强险的做法,餐饮与食品消费企业须从保险公司取得强制食责险凭证,才可办理许可和年检手续,否则不得进行食品经营。具体而言,针对不同风险特征对象按不同条款强制投保。可先从食品销售与餐饮服务企业开始强制投保试点,也可在婴幼儿食品、牛奶及基本食品的范围内进行优先试点。
在推动强制实施方面,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有所作为。该局提出,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根据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需要,主动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对应当投保而未投保的企业名单予以公告,责令限期投保。虽未明确强制投保,但要求已具有一定强制性质。
无论如何,严格的法律体系是推行强制性食责险绕不开的基础。有了更细致的法律准绳,强制食责险发展有望提速,前进方向也变得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