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时候,我一个自由职业的朋友托我介绍帮忙开了个收入证明,很简单,只需要盖个公司章就能够拿去办房贷了,这个情况当时满大街都是,没有谁觉得不妥。后来2013年之后,我就陆续听说很多朋友因没有交社保导致收入证明被判无效的事情,2020年时候,一位朋友,花呗逾期也被延迟了贷款发放。
目前,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如何实现数据一体化并建立一个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或消费者特征库。例如有的银行分很多业务线,如网金部、消金部、信用卡部、大客户部、海外部等,部门之间、客户之间的信息是不打通的。一旦数据打通,很多机会就会随之而来。数据一体化之后,就可以对特定客群,针对不同场景,设计针对性营销手段或者提供差异化服务,银行捕捉信息就会更快、更直接,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这些新的变化和需求,对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和效率均提出了巨大挑战,只有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银行业迎接数字时代,锤炼数字化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SaaS是一个洋名字,本质是提供一个基于数据和算法的软件,但是与上一代软件公司的业务员有着截然的不同。SaaS的灵魂是基于客户的业务进行智能化赋能,这种赋能体现在深入理解业务本质,将每一个业务模块力求数据化,精确计量,AI辅助,以此删减掉大量重复冗余,降低人力成本,建立高效高质量高成果转化的业务模式。
中国的金融市场在过去10年增速惊人,目前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个人信贷规模更是以25%的速度增长。在此过程中,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支撑建设,推动线下网点智能化转型、业务线上布局、数据治理等转型初级阶段工作。随着大行的示范引领,更多银行提出聚焦智能化生态系统、智能化平台、智慧渠道及运营的建设。体现在科技投入增速上,银行业整体都在加大数智化转型的投入力度。
在营收高增长的背后,是基于全面消费者用户画像,建立于SaaS平台上的智能分析与运营,精准营销,保险营销服务的三大业务共同发力。
2021年,中国消费者信贷余额高达54万亿,并且在居民消费结构方面出现一定变化。住房支出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发生一定转移,线上、线下新消费场景出现,信贷机构对新消费场景下客户画像标签存在重建需求。个人信贷金融机构队伍持续扩容下,银行、消金公司、互金公司以及保险信托等机构纷纷入局,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如何把握个人消费者消费特征和信用资质成为消费金融机构关键议题之一。
“当前,银行正在向数智化转型的纵深挺进,但是变革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也不会一蹴而就。希望各界能够为科技公司提供一个鼓励和积极的环境,让科技公司能够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个赋能者。”张韶峰说。
2017年,基于对业务场景再拓展的考虑,百融金服收购黎明保险经纪公司70%股权获保险经纪分销资格。截止2021年,公司共向119家保险公司提供保险营销等服务。业务模式方面,黎明与保险公司签订人身险或财产险分销合同,通过科技化工具赋能经纪人团队开展保险产品分销工作,线上+线下渠道共同发力。在科技化展业工具与公司自身扁平化管理模式驱动下,经纪人可更好评估消费者保障需求及保险产品适用性,通过移动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程序日月保盒为经纪提供针对客户关系的高效实时追踪及管理工具,从而显著提升公司销售及留存表现。
截至2021年,黎明寿险分销业务实现95%以上的保单继续率,逐步建立对客户佣金费率的议价权。另一方面,与传统保险经纪公司金字塔式多层管理架构不同,黎明采用仅两层的团队管理模式,团队管理者与其余经纪人均由总部智能系统直接管理,中心化管理模式扩大了经纪人覆盖范围,沟通效率提高,更透明、稳定的佣金激励也使黎明经纪团队稳定性优于同业,降低了人员流失或频繁切换带来的营运成本。
公司嫁接商业模式的能力比较强,一方面可以在目前三大块主营业务上持续深耕,从提供智能分析,到决策支持,到业务赋能可以一直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另一方面面对日新月异,个性化需求层出不穷的金融市场,公司可以持续开辟新的业务战场。
过去10年以来,银行的主要痛点在于息差下降,核心一级资本增速降低,所以发展不用占资本金的通道业务,和利润更高的个人金融业务越来越被银行看中,同样零售业务也存在评估难度大,风险管理成本高的难题,如何做到保证银行放贷的可靠性、可收回,并争取进一步在财富管理规模上取得突破,都是需要利用科技升级来解决的问题。
机构预测2022至2024年营收分别实现20亿元,25亿元,3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1亿元,1.9亿元和2.8亿元。从目前来看,公司PE和PB均出于较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