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保险营销的时候,“多开口”是所有营销方法的根基,开口量上不去,就算再万能的方法,也很难起到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不同单载量的目标客户应该如何锁定,锁定了之后又该如何营销。
1
5万以下,安全和收益是主导
先举一个案例: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位几乎每天至少一张年金险的理财经理,他是怎么做到能如此持续出单的?他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保险收益有优势,而且还安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银行目前销售的产品还能够承诺“保本保收益”的,也就只剩三类了:第一类是存款和存款类产品,但很多客户又嫌存款的收益低,比不上其他产品;第二类是国债,收益是高些了,但客户又抱怨买不到;那收益又高又安全、还能买得到的产品,就剩第三类保险产品了,当然是现金价值或者收益明确写在保险合同上的保险产品。
这个时候,对于相对保守的中老年客户,保险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安全的基础上获取更高的收益,而且他们的观念还是比较谨慎的,或者资产不够多,因此选择压力并不是很大的期交保险,实现积少成多的目的,就相对可行了。
知:重点是什么?对方听明白了吗?
感:和你沟通的人的需求你明白吗?
行:现在我们所需要做什么?
在营销小单的时候,因为主要是以产品为中心,所以要清楚所有的行为一定要维持在这三个方面上,并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快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以下是几个有用的提示:
(一)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晰地表达你自己,让对方明白你所了解的就是他想明白的事情。
比如请给客户一个听下去的理由,就是指的这个方面。我们别总用“我们有一款非常适合您的产品,我来给您介绍一下”这样的话来开头,对于客户而言,他并不清楚所谓“适合”是怎么个适合法,也不明白你推荐这个产品的目的,所以被拒绝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更有效率的做法是,在这两句话中间,加一个产品的卖点,比如“收益更高,也更安全”,这样会更有针对性。
(二)在自己表达结束之后,必须让对方有想表达自己意愿的意思,当然我们不可能让他一定对我们所说的产生想法,但必须让他明白你是通过再三自我的表达来营销的,而且以此作为自己的个人要求。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客户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时,我们事先要总结客户最常见的反馈,并从容给出科学应对,别等到那时候再想该怎么回应客户,就像这句话——千万别高估了自己的现场应变能力。
我很理解,毕竟看上去要交很多年(先肯定,营造沟通氛围)。只是我为什么还要给您推荐保险,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三)在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必须让对方有所行动,例如赞成你的所有观点,并且请你详细地解释你的想法和原因,甚至进入促成动作。
这个时候,我们要反复向客户说明产品卖点,目的就是为了明确促成。对于这类客户而言,我们促成越坚定,他们就越会受到这种气场的影响,再加上金额本来就不大,购买的几率也就大了很多。
接着上一条话术,在解释完了之后,促成就要非常干脆坚定了:
所以您看,这样的长短搭配,既能够满足您短期要用钱,也能在您可以承受的风险前提下获取更大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中长期的保险产品来为您的投资夯实基础,还能做到专款专用,简直每一条都是为您量身打造的呀。
所以我们今天先把这些产品一并给办了,您带着材料回家,心里也很清楚我给您做的配置,家人问起也好解释。哪怕退一万步讲,就算您觉得有什么问题,保险还有15天的犹豫期呢,犹豫期间您可以随时全款退保,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对不对?
您看你是年交10万还是20万呢?
我们在营销的时候切记一定要让客户现场购买,千万别让对方回去考虑,因为有营销经验的伙伴都知道,只要客户回去“考虑”了,90%以上的可能就不会再回来了,所以让对方有所行动非常重要。
2
5-30万年交的客户,配置是主流
很多营销人员都接受过资产配置的培训,可真正能用上的并不多。
资产配置很考验客户跟我们的熟悉度,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跟我们并不熟悉,他又凭什么要把自己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说给你听?而且反过来讲,如果我们把客户的收入支出情况,还有理财的规划和目标都搞得很清楚了,那说明客户已经对我们很信任,就算不做那套复杂的资产配置方案,客户也一样有很大可能在我们手上购买产品。
还有就是,因为银行的产品和任务导向,还有产品线的未必完整,让营销人员的资产配置一般都变成了产品配置——手上有什么产品,就拿这些产品往客户身上凑,总能找到一些匹配的地方。
其实,不管是资产配置,还是产品配置,都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我们要给客户一个配置的理由。
5到30万年交的客户,从个人资产来看,一般都会在100-1000万左右,具体多少还要看保险是三年交、五年交还是十年交。
有人会说,100万资产的客户,只让他买5万的期交保险,是不是太少了点,或者1000万资产的客户,年交才30万,是不是显得更少了?
这里请注意三点,而这三点就是我们给客户的配置理由:
01
我们的目的是把保险营销出去,因此别把期交保险当成趸交来卖。
保险的“双十法则”中,其中之一就是“保费占可支配收入的10%以内”,想想看,就算是三年交的产品,年交5万就已经15万了,已经占了客户总资产的15%,绝对不算低了,更何况五年交或者十年交的占比更高。一旦我们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最后的结果就是连汤都喝不到。
02
03
不过我为什么只让您买5万期交保险,就是考虑到您对中短期收益的重视,我并不是没有给您配中短期的产品啊,您看这些存款和理财产品,不就是满足您这方面需求的嘛?而且当这笔理财到期的时候,收益正好可以用来缴纳下一期的保费,还不用影响到您的本金,等于只是用现在的收益换取将来更加可观的回报。而且,我还给您搭配了基金产品,也是为了让您在短期内享受到市场的红利啊。
在资产配置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说法,叫做‘同一产品的不可能三角’,就是说同一个产品是不可能同时实现收益性、安全性和灵活性三方面的需要的。想要实现其中一到两个目标,就意味着要放弃另外一到两个。比如给您配置的存款产品,是让您享受到安全性,这是您配置的根基,但同时也要牺牲收益性和灵活性;给您配置净值型理财产品和基金,就是让您享受到收益性和灵活性,但牺牲的是安全性;所以我才要给您配置期交保险,它实现的是您的收益性、安全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灵活性。为什么我要说一定程度,是因为您要是真的急用钱,也可以通过保单质押来周转。这几类产品虽然每个都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可组合起来不就实现资产配置这三个要素了吗?
所以,给您推荐期交保险,就是起到这个作用,而且根据您在我行的资产状况,年交的保费压力也不大。当然,如果您在其他行还有资产,我也建议您一并转过来,我好给您做一个更为有针对性的规划,避免资金使用重复或者效用不足……”
从以上话术就能看出,针对这个层级的客户,我们不需要过于了解他们的资产规划、理财需求,因为资产在1000万以下的客户,传承、婚内资产规划或者债务隔离等需求还没这么明显,只是刚刚到了这个门槛而已,我们要是过多去从法商的角度去跟他们进行需求挖掘,挖来挖去不是保费对应的保额满足不了法商的起步标准,就是满足了标准客户又没这么多钱交费,曲高和寡的情况很明显。
除非客户有非常明确的法商需求,不然我们只需要从客户的配置三要素的角度出发,就已经有足够的话题跟客户推荐产品并做好异议处理工作了。
而且要注意的是,我们准备的其他产品,都是围绕着营销期交保险的,是为了期交保险服务的,这样我们才能讲得更加顺畅合理。
3
30万年交以上的客户,专业是关键
30万以上年交的客户,差异就非常明显了。这类客户一般都是行内的私行级客户,不仅掌握着大量资产,还能接收到大量信息,同时个人的需求也复杂得多。
针对这类客户,我们要做到的是在他们面前展示我们的专业,而展示专业要从两个方面去实现:一是营销前置,二是专业面谈。
当我们再次面谈的时候,保险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需求就已经不是重点了,重点就在于保险是怎样解决他们的需求的。
而且当我们专业了,我们才能和这些客户平等交流,我们说的话他们才能听得进去。毕竟一年要交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保费,还要连续交几年,就算是私行客户,如果不能直接击中他们的需求点,他们也未必就会买单的。
以上三类客户,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面谈和促成角度。但不管是什么特点和角度,在这里还是要重申两个最为根本的要素:关系和专业。
和客户的关系好坏会直接影响客户的接受度,笔者曾经看到过一位理财经理,就因为让私行客户感觉受到了重视,从而建立了很亲密的朋友关系,从那以后对该理财经理非常信任,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关系越紧密,壁垒就越少,就算拒绝也会比较委婉,多少有能够商量的余地。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环球银行月刊。(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环球银行官方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