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庄户人家几乎家家养猫、养狗。不像现在城里人将猫和狗当宠物来服侍。养猫是为了捉老鼠,养狗则是看家护院,它们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我们家也曾养过猫和狗,印象最深的当数花狸猫和小黄狗。我曾对花狸猫没有好感。祖母常说,猫小人,狗君子。谁家有好吃的,一声唤,猫就过去了。狗不同,就是跟了个讨饭的,也是一辈子忠心不变。再加上这只花狸猫,每次捉到一个老鼠,都要拼命叫唤,在人前跑上一大圈,最后叼着老鼠站到祖母面前表功。祖母见状说,看到了,你能干,赏给你解个馋吧。它这才躲到一边慢慢享受它的“战利品”。为此,我对它更加反感。
然而,有一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令我对花狸猫刮目相看。那是在它刚生完一窝小猫后不久。一天下午,还在“月子”里的花狸猫正领着四个儿女在屋前地里晒太阳玩耍,陡然间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只见花狸猫嘴里衔着一只小猫,背上驮着一只小猫,跑跑停停招呼着另外两只稍大点的小猫,等跑到锅屋猫窝里时,母子五个都成了“落汤猫”,它们依偎在墙角抱团取暖,老花狸猫开始一个一个地在小猫身上舔水,小猫睡着了,花狸猫还在不停地舔……看来,爱子女,护犊子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天性。仅凭这一点,我要给花狸猫点个赞!
对花狸猫的印象改变了,也就不再偏爱小黄狗了。但是,狗忠于主人的“君子”天性,一有机会就要表现出来。18岁那年我应征入伍,告别家乡,也离开花狸猫和小黄狗。1974年5月,我第一次从部队回家探亲。在路上巧遇弟弟建林后,我们一起结伴回家。大约半夜时分,我们走到离家还有一里多路的拐弯处,冷不防突然窜出一条黑乎乎的东西,建林说就是我在家时养的那条小黄狗。它比我离家的时候大多了,已成了大黄狗,立起来足可以扒到我的肩上。它在我前后转了几个圈,摇头摆尾,在前面一路领着我走进家门。
我休假半个多月,大黄狗几乎寸步不离我左右。我外出探亲访友,它都是又送又迎。由此让我对“犬有湿草之恩,马有垂缰之义”的典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