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宠物保险”逐渐在市场上发展。在宠物主看来,宠物得病或受伤而产生的医治费用都相对高昂,为宠物买一份保险,无疑能够减轻长期养宠的负担。
网络平台热推宠物保险几百块可投保一年
多数宠物保险除了提供基本的报销额度,还会赠送宠物体检、接种疫苗等服务,作为促销吸引宠物主投保。
同一保险公司在不同平台推出的宠物险也有差别。
有人为减轻养宠负担
有人则表示不大信任
不少宠物主坦言,之所以选择为宠物购买保险,是因为如果宠物出现受伤或染上疾病,医治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多位宠物主告诉记者,在宠物医院一次消费,少则花费数百元,有时花上三五千是很常见的事。
市民阿升养有一只柯基犬。他告诉南都记者,去年在网上看到关于“宠物医疗险”的宣传,在某平台为宠物购买了一份医疗险,按月付费,一年需要500多元。
“主要是价格不高,还消费得起,理赔一次后基本也回本了。”阿升表示,小狗前一阵子误食东西,到宠物医院前后花费了700多元,事后向保险公司成功理赔了400元。“服务还是到位的,打款速度也OK。”阿升表示,他生活附近的定点宠物医院足够多,因此会继续为小狗购买医疗保险。
另一位宠物主则告诉记者,自己给家里三只猫都购买了医疗险。“每只每月保费60多元,日常生病体检之类的都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报销。”
也有不考虑为宠物上保的宠物主。有市民认为宠物保险更多的是噱头,不太信任此类产品。宠物感染疾病或受伤的机会较少、保险公司定点的宠物医院很少……这些都是不少宠物主拒绝购买保险的理由。另外,在网络投诉平台上,记者看到上百条关于宠物保险的投诉,宠物看病理赔被拒、保险公司乱扣费是常见的投诉方向。
宠物保险正在成为一些宠物主的新选择。
业内称宠物险仍属小众宠物医院乐于合作推广
记者发现,早在2015年国内就有宠物保险产品出现。保险从业者靖文(化名)向记者透露称:“(宠物险)目前仍属于小众险种,主要是发达城市有,但销量也不多。”他还表示,所有上市销售的保险都必须经过银保监会审批,所以消费者可以对宠物保险的正规性放心。“按照大类来分,保险主要分为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宠物也是人的一种财产,所以一般来说都把它归类为财产保险。”
为何宠物保险还属于小众险种?靖文认为,这与保险的设计、认证投保宠物的方式都有关系,“早期购买宠物保险必须要办理养犬证明,有的还要给宠物注射认证芯片,对宠物主来说不一定能接受。”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如今一些保险公司联合互联网平台,推出鼻纹认证、AI认证等识别技术,以提高投保便捷性,不少宠物主只向平台提交了宠物的正面照,便完成了投保。在靖文看来,虽然采用了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但宠物保险在识别认证方面仍旧需要不断完善。
阿毛医生还建议,宠物主在购买保险前,要仔细了解报销的疾病范围,避免出现购买保险却无法报销的情况。
专家:
宠物保险尚在试水,仍有可完善之处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虽然宠物保险迎来了发展契机,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是保障范围不够广,个性化设置程度不足。”张毅称,目前市售的宠物保险主要以猫狗两大类为主,一般保障宠物的医疗健康和意外伤害行为,但还有其他饲养鸟类、啮齿类动物等宠物的消费者也可能有投保需求,因此在参保宠物类型、宠物险险种方面还有更多开发空间。“目前市面上的宠物险竞争不算激烈,很多保险公司的宠物类保险还属于试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