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是指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涨水现象。汛常以出现的季节(如春汛、秋汛等)或形成的原因命名(如梅汛、台汛、潮汛等)。梅汛是指江河流域内由于梅雨季节集中降雨汇流形成的江河涨水;台汛是指江河流域内由于过境台风所夹带暴雨汇流形成的江河涨水;潮汛是指滨海地区海水周期性上涨,如遇过境台风引发的风暴潮现象往往会产生较高的潮位,威胁海塘、江堤的安全。
2、洪涝是什么?
3、浙江洪涝灾害主要有哪些类型?
浙江洪涝灾害常见的有江河洪水、山洪、泥石流、积涝洪水等类型,主要由暴雨、风暴潮等引起。
4、什么是暴雨洪水?
暴雨洪水是由暴雨引起的江河、水库、湖泊等水域水量迅速增加并伴随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但春季也时有发生。
5、什么是积涝洪水?
积涝洪水是指因大雨、暴雨或连续降雨,雨量大且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并且由于排涝能力不足或排水不及时,致使部分地势较低的城镇、村庄、农田、房屋等受淹。
6、什么是江河洪水?
江河洪水是指一个流域内出现强降雨或连续降雨、冰雪融化、冰凌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水量迅速增加并伴随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若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则可能发生洪水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河水泛滥。
7、小流域山洪是怎样形成的?
小流域山洪是指由于暴雨、融雪等原因,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山洪极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的特点是:季节性强,频率高;来势迅猛,成灾快;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
8、什么是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城市内降雨强度超过了排水能力而导致积水的现象。城市内涝易发区域有城区低洼地区、下沉式立交桥、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地下空间,以及在建工地等。
9、浙江暴雨有哪些类型?
浙江暴雨按其形成条件,可分为梅雨暴雨、台风(热带风暴)暴雨、东风波暴雨和强对流暴雨等四种。每年6月上中旬至7月上中旬,江南地区冷暖空气交绥,形成东-西走向的地面静止锋,常出现持续性的降雨或暴雨天气,这期间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人们习惯称其为“梅雨”,即梅雨暴雨,浙西和浙北为梅雨控制区。台风暴雨主要集中在7-9月,降雨强度比梅雨大,浙东南沿海地区为台风暴雨控制区。东风波是一种天气系统,在副热带高压南侧对流层中下层的东风气流中,常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区,呈波状形式自西向东移动,东风波有时可发展成热带低压,有的则可发展成为台风。强对流暴雨即热雷雨,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的天气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后的雷阵雨天气。
10、江河有哪些特征水位?
江河的特征水位主要有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分蓄洪水位等。
警戒水位:指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堤防可能发生险情的水位。通常,有堤防的大江大河多取决于洪水普遍漫滩或重要堤段水浸堤脚的水位,这是堤防险情可能逐渐增多时的水位,也是防汛部门规定的各江河堤防需要处于防守戒备状态的水位。到达该水位时,防汛部门要加强戒备,组织开展堤防巡查。
保证水位:即危急水位,指汛期堤防及其附属工程能保证运行的上限水位,又称最高防洪水位或设计水位。它主要依据工程条件、保护区情况和洪水特征等因素分析拟定,一般采用河段控制站或重要跨堤建筑物的历年防汛最高洪水位。保证水位高于警戒水位,接近或达到该水位时,防汛部门要采取防洪应急措施。
分蓄洪水位:为防御洪水,尽量减少洪灾损失,在洪水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在河道(洪道)两岸辟有临时蓄滞洪水的区域称为蓄滞洪区。当河道水位超过分洪水位时,表明洪水将超过堤防的安全防御标准,需要运用分洪工程控制洪水,减缓河道的防洪压力。分洪水位主要根据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确定。
11、水库有哪些特征水位?
水库的特征水位主要有死水位、正常蓄水位、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
死水位: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消落的最低水位,又称设计低水位。
正常蓄水位: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为满足兴利要求可蓄到的高水位,又称正常高水位、兴利水位或设计蓄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简称“汛限水位”,即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时的起调水位。它可根据洪水特征和防洪要求,要汛期不同时段分期拟定,如梅汛限制水位、台汛限制水位。
防洪高水位:水库遇到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标准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设计洪水位:水库遇到大坝的设计洪水标准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它是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
校核洪水位:水库遇到大坝的校核洪水标准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它是水库在非常运用情况下,允许临时达到的最高洪水位,是确定大坝顶高及进行大坝安全校核的主要依据。
12、怎么区分洪涝的大小?
一般以洪峰流量(洪峰水位)的重现期作为洪水等级划分标准,即通常所说的某个洪峰流量(洪峰水位)是多少年一遇。例如百年一遇是指大于或等于这样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100年出现一次,这是说明本次洪水的量级,而不是说恰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据此洪水等级划分为一般洪水、较大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
洪水等级划分
洪水等级
重现期(年)
一般洪水
<10
大洪水
20-50
较大洪水
10-20
特大洪水
>50
13、洪涝主要有哪些危害?
洪涝灾害危害极大,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导致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破坏,农田、城镇、村庄等大面积受淹,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耕地失去耕作条件,企业停工停产,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等。同时,可能会造成河流改道、生态破坏、水环境污染,引发疫情,直接危及人民群众健康。
14、浙江洪涝灾害严重吗?
洪涝是浙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950-2014年,全省发生较严重的洪涝灾害97次,平均每年1.5次,其中:由台风暴雨造成的占56.7%,由梅雨造成的占35.1%,其他占8.2%。全省有47年洪涝受灾面积超过200万亩,因洪涝(台)灾害平均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1.21%,并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15、浙江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浙江省洪涝灾害多发生于6—9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梅雨季节,7月中旬至9月的台风季节,都易暴发洪涝灾害。
16、洪涝影响期间哪些地方比较危险?
(1)危房、工棚、临时设施、低标准房屋和未经考验的新建房屋。
(2)山丘区易发生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域。
(3)病险山塘水库下游影响区。
(4)城乡低洼地、溪流、河流边等易淹易涝区域。
(5)有警示标志的江边、河边、溪边、湖边、库边、山边。
(6)电力设施、危化产品生产及贮运地周围。
二、防汛日常准备
1、防汛为什么要从我做起?
洪涝灾害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保护防汛防台抗旱设施和依法参与防汛防台抗旱与抢险救灾工作的义务。因此,防御洪涝灾害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要学习防汛知识,提高防汛意识,懂得自我保护,并积极参与防汛工作。
2、如何获取防汛知识?
通过宣传活动学。政府及有关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基层组织发放一些公众防灾知识读本、宣传册、宣传单、明白卡,张贴防汛宣传图片,举办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大家要留意这方面的活动,积极主动参与。
通过网络学。政府部门的防汛、水利、气象等门户网站上一般有防汛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大家可上网浏览这些网站,学习防汛知识。
通过媒体学。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有时会播出或刊登防汛方面知识内容,大家要注意收听收看。
3、防汛信息从哪里来?
政府及有关部门会及时通过门户网站、广播、电视、报刊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防汛信息,大家要注意收听收看。
村(社区)等基层组织也会直接向当地群众传递防汛信息,大家要主动配合。
4、家里应储备哪些防汛物品?
家里平时要准备蜡烛、手电筒、收音机、应急灯、雨具、木板、盛水舀水器具等应急物品,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准备一个应急救援包,内备有绳索、锤子、剪刀、哨子等应急工具以及碘酒、胶布、止血带等应急医药用品。
5、暴雨、洪水有哪些预警信号?
暴雨、洪水预警级别分4级,预警信号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暴雨预警信号
预警级别
预警信号含义
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洪水预警信号
蓝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
黄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接近保证水位。
橙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
红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堤防设计水位/堤顶高程/50年一遇水位。
6、为什么要进行防汛演练?
为保证防汛应急工作依法、科学、有序、高效进行,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制定了防汛应急预案,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演练,以提高实战能力。防汛演练需要群众参与,才能取得实效,因此,大家要积极参加当地政府及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开展的防台风演练,特别要熟悉避灾转移预警信号以及转移路线和避灾场所。
7、汛期和紧急防汛期是什么?
汛期是指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集中出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规定,每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为汛期,遇特殊情况,汛期可以提前或者延长。紧急防汛期是指当发生重大洪水灾害、防洪工程出险、台风即将登陆或其他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情形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宣布的特定时期,其目的是授予政府采取应急非常措施的权力,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调度各类资源参与救灾,确保防汛防台抗洪工作顺利进行。
8、为什么要参加洪涝灾害保险?
洪涝灾害危害大,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通过保险机制,可以提高受灾群众灾后恢复能力。浙江省已出台政策性农房保险、农业保险和渔业互保政策,政策性保险政府扶持,保费政府财政给予补助,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投保。如果家庭富裕,财产较多,还应该考虑参加人身意外和车辆等财产商业保险,这样可以提高遭受洪涝灾害后的恢复能力。
9、躲避暴雨洪涝灾害的要领是什么?
躲避暴雨洪涝灾害要做好思想准备、物品准备、撤离准备等。
物品准备:在暴雨来临或洪涝灾害发生前准备几天的食品,备足饮用水、药品和日用品,备好应急工具、收音机、手电筒和救生包,检查通讯设备;收集木盆、木材、大件塑料泡沫等适合漂浮的材料,以备急需时作为救生装置。
撤离准备:熟悉避灾转移(最佳撤离)路线和避灾安置场所,避免受灾时惊慌而走错路;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可做防水捆扎后处置好;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随身携带。
三、暴雨洪涝来临前
1、涉水作业人员该怎么办?
2、农村务农人员该怎么办?
农村务农人员应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若有暴雨,应尽快收回晾晒在外的物品,将低洼处的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等转移到安全地方;召回在室外的畜禽,加固栏舍;检查排水系统,清理沟渠,暂停播种等。在暴雨洪水来临前,提前回家或到安全场所躲避。
3、外来务工人员该怎么办?
外来务工人员应了解当地洪涝灾害情况,向当地居民学习自我防范方法,服从当地防汛防台指挥部的安排。如果居所不安全,应尽快到当地避灾中心或避灾点避险;如果受困,应立即报警,请求帮助。用工单位、房屋出租人及所在地防汛组织都有帮助、解救受困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4、企业主及管理者该怎么办?
企业主及管理者要组织编制本企业防汛预案,并将防汛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责任人。企业的厂房设施和作业场所应达到防汛要求,严禁在危险区域从事生产活动。洪涝影响期间,企业防汛责任人必须到岗到位,组织做好防灾工作。洪涝严重影响期间企业应视情况停止生产,全力保护职工安全,并注意做好与周边单位、附近群众的联防工作。
5、居家人员该怎么办?
6、在校师生该怎么办?
7、户外休闲旅游人员该怎么办?
8、驾车人员该怎么办?
9、其他外出人员该怎么办?
10、处于危险区域人员该怎么办?
11、村(社区)该怎么办?
村(社区)干部负责本地防汛的现场组织工作,应及时掌握周边河流、堤防、道路、山塘水库、电力设施、危房、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的动态,组织开展城镇低洼地带、地下空间等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启用广播室发布防汛信息,通知居民减少外出,做好防汛工作;组织可能出险区域人员安全转移;组织由民兵、青壮年组成的突击队待命,随时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12、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该怎么办?
发布暴雨洪涝预警后,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应开展防汛检查,对小区内建筑物、公共设施、宣传牌、指示牌、易倒树木、照明线路等进行检查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对住户门窗、阳台物品、车辆停放等进行巡查,做好地下车库的防淹管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联系住户,做好安全防范。
四、暴雨洪涝影响时
1、外出人员应注意什么?
必须外出时建议乘坐公交车,并注意路况信息,避开积水和交通不畅地区。行人不要在有积水的道路上行走,尽量贴近建筑物,不要靠近有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盖的水井、地坑。行走时尽量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及附近的树木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以防因为暴雨导致漏电之后触电。在空旷场地,不要使用有金属杆的雨伞和其他物品,也不要拨打和接听手机。遇到暴雨洪水时,应及时撤离到高地或高楼内,不要在涵洞、地下通道、立交桥下等地势较低处、危房里和山崖、危墙、高墙、高压线下避雨。
2、行驶车辆应注意什么?
雨天路滑,注意行车安全,不要冒险赶路。驾车遇到水淹桥涵、漫水路段时,应注意观察、确认安全、低档低速通过;水深未知路段应下车观察,如水漫过车轴就必须绕行,不可盲目强制通行。车辆涉水时要打开大灯和双跳灯,注意与前面车辆保持较大车距,以防涌浪及带起的水花进入发动机,造成车辆熄火;最好沿着前车走过的路线行驶,以免水中遇到障碍。
3、船只人员应注意什么?
4、人员被洪水围困该怎么办?
洪水上涨时,应尽快向楼顶、山坡、大树等高处转移,但不要爬电线杆、泥墙。当已被洪水包围时,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及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时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以求尽早获得解救。充分利用门板、木盆、木床、桌椅、大块的塑料泡沫等制成救生工具逃生,千万不要游泳逃生。发现高压线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5、落入水里该怎么办?
万一掉进水里,要屏气并捏住鼻子,避免呛水,试试能否站起来。如水太深,站不起来,会游泳的就游向最近而且容易登陆的岸边;不会游泳的千万不要慌张,屏住呼吸,然后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口向上方,使口鼻部露出水面,用嘴吸气、鼻子呼气,以防呛水,力争保持身体平衡。找机会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可漂浮的东西。
6、房屋被洪水浸泡该怎么办?
一旦洪水漫入屋内,需要及时切断屋内电源与气源,把容易浸泡损坏的物品放到高处,尽量采取各种措施排水。如果屋内积水加深,要及时转移,不要在屋内停留,以免有生命危险。
7、遭遇山洪暴发该怎么办?
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被山洪围困时,及时发出求救信号,等待外界救援。
8、遭遇泥石流该怎么办?
在山谷行走或作业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倾听远处山谷是否传来雷鸣般的声响,查看溪水是否变浑浊,如有以上情况,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就要高度警惕。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不可停留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发现泥石流时,要马上向两边(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山坡上爬,绝不能往泥石流的上、下游撤离。
9、遭遇山体滑坡该怎么办?
当不幸遭遇山体滑坡时,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完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逃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可原地不动,或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在滑坡体未稳定前,不要接近滑坡地。
10、遇到水库泄洪和河道行洪时应注意什么?
应密切注意水库泄洪和河道行洪通告,在接到预警信息时,应停止所有涉河活动,千万不要在水库泄洪、河道行洪时进行捕鱼、捞木头、采砂等活动,要尽量远离行洪河道。
11、现场施救应注意什么?
救助被洪水围困人员,一般采用救生筏、救生汽艇,靠近遇险人员后,给所有遇险人员穿上救生衣,对遇险人员进行情绪安抚工作,请老人和儿童先撤离。
救助落水人员,对于游泳技术熟练的施救者,要尽量脱去衣裤,特别是要脱去鞋子,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对于游泳技术不熟练或不会游泳的施救者,要携带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溺水者握住再拖带上岸。
五、暴雨洪涝影响后
1、如何判断暴雨洪涝影响结束?
当气象部门解除暴雨预警,防汛指挥部结束防汛应急响应,表示暴雨洪涝影响基本结束。
2、被转移人员什么时候能返回?
山洪与地质灾害往往滞后于暴雨发生,有时可能在暴雨停止甚至天已放晴后突然暴发。暴雨洪涝过后,转移、撤离人员不要立即返回,应确认危险区域已经安全,或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确认安全后,才可以返回。
3、出行人员应注意什么?
4、受灾地区饮食卫生应注意什么?
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未洗净的瓜果等;不贪吃生冷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食品要煮熟、煮透。喝开水,不喝生水,更不能饮用灾后井水;不使用未经消毒的污水漱口,洗瓜果、碗筷等;饮用水受污染时,要用明矾、漂白粉等消毒处理。
5、受灾地区卫生防疫应注意什么?
洪水退后,水淹地区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理淤泥、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此外,要防止厕所粪便溢出,禽畜粪便也要及时集中清理,粪池、粪坑中加药杀蛆;生活污水要利用排水沟引至远离住地和饮用水源的地方;动物尸体尽可能焚烧或深埋;不要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一定及时就医;病人与带菌者隔离治疗并预防性服药,对病人呕吐物、衣物等进行严格消毒;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6、受灾地区如何开展生产自救?
受灾地区应及时排水排污,修复毁损的房屋、桥梁、供水、供电、交通、通信和水利等设施,迅速开展保险理赔,及时恢复医院、学校等正常秩序。农户应抓紧扶正树木,及时洗苗、补苗、复耕、培土、施肥、防治病害;养殖户应在潮水、洪水退后,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修复养殖设施;企业应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防台风篇》
一、认识台风
1、台风是什么?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它好比水中的漩涡一样,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绕着自己的中心旋转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漩涡。
“台风”、“飓风”、“气旋风暴”、“气旋”等都属于热带气旋范畴,只是在不同地区的名称不同。在东亚、东南亚一带称为“台风”;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东部称为“飓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为“飓风”;在孟加拉湾地区称为“气旋性风暴”;在南半球称为“气旋”。
2、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生成于洋面温度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大气发生的一些扰动,海洋上局部湿热空气膨胀上升,同时周围洋面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上升的空气绕着自己的中心一边按逆时针急速旋转,一边又随着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移动的台风就像一个旋转极快的巨大“空气陀螺”。
3、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世界气象组织第31届台风委员会于1998年12月通过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亚太地区的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柬埔寨、朝鲜、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分别提供10个名字,自2000年1月1日开始按照命名表的顺序循环命名台风的名称。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时,则从命名表中将这个台风除名,换以新名字,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个台风。如2004年的“云娜”台风、2006年的“桑美”、2009年的“莫拉克”台风和2013年的“菲特”台风等,这些名称已在命名表中删除,换成了新的名字。
4、台风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小,台风划分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5个等级。
台风等级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
级
米/秒
公里/小时
热带风暴
8-9
17.2-24.4
62-88
强热带风暴
10-11
24.5-32.6
89-117
台风
12-13
32.7-41.4
118-149
强台风
14-15
41.5-50.9
150-183
超强台风
≥16
≥51.0
≥184
5、台风来临前有哪些征兆?
除通过卫星、雷达等专用设备仪器可观测到台风外,人们从一些特殊现象也可以判断是否有台风影响本地。例如:
长浪:当台风还在较远的洋面上时,在海边就能看到从台风中心传播出来的一种特殊海浪。浪顶是圆的,声音沉重,节拍缓慢。浪头通常有1-2米高,浪头之间的距离较长。靠近海岸时会变成滚滚的碎浪,常使海岸的水位升高,浪涛汹涌。
海鸣:台风来临前2-3天,沿海可以听到其嗡嗡声,如远处飞机的声响,又如海螺号角或远雷回旋,在静夜尤其清澈响亮。
海火:台风来临前2-3天,可看到海面发出点点、片片的光,不停地闪烁,时沉时浮,实际上这是一些发光的浮游生物在海面浮动时呈现的景象。
高云:在台风最外缘是卷云,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甚高之云,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并渐渐增厚而成为较密之卷层云,此后,云层渐密渐低,常有骤雨忽落忽停,这可能是台风接近的预兆。
鱼类上浮:浅海鱼类在台风逼近时要上浮,一些较大的海洋动物如海豚也往往群集海面。有时还可发现一些上浮的深层鱼类、底栖动物,如海蛇浮上海面缠结成团等。
6、台风一般在何时影响浙江?
7、台风为什么对浙江危害特别大?
我国受台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大的地区是东南沿海,包括浙江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地。比如,浙江省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段,海岸线曲折绵长,河口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全省受台风暴潮影响岸线长达6600多公里,其中大陆岸线1840公里。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发展并向西移行的台风,可直接袭击或影响浙江。沿海宽浅的陆架海域又无阻挡,不仅台风可长驱直入,在浙江沿海直接登陆,而且因特定的动力学环境,为台风暴潮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易增大天文潮的波幅;加上河口、海湾多,且大多呈喇叭状,其宽口窄底的地形集能作用极大,属于强海潮区域。若台风影响时遭遇冷空气和天文大潮,往往就会造成狂风、暴雨、暴潮和巨浪并发的特大灾害。
8、台风有哪些危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它带来的狂风、暴潮和暴雨破坏力很大。
暴潮:台风使海水向海岸强力堆积,导致潮位猛涨。强台风暴潮能使海水上升5-6米。若台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会产生特高潮位。台风暴潮可倾覆海上船只,冲毁海塘、避风港及其他临海设施等,引发海水倒灌,淹没城镇、农田,威胁人员安全。
暴雨:台风是影响浙江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带来150-300毫米降雨,甚至500-800毫米降雨,少数能带来1000毫米以上降雨。台风暴雨强度强、总量大,引发洪水频率高,波及范围大,来势凶猛,可致使大范围城镇、村庄、农田受淹,毁坏水利、电力、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还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员安全。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可以给人类带来丰沛的淡水。有利于气候调节,并可增加捕鱼量。
9、台风影响期间哪些地方比较危险?
海边、江边、河边、湖边、库边,这些地方易发生溺水事件。
易发生山洪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山谷、溪沟、山和山脚等地方。
低洼易淹区域,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下沉式立交桥下、窨井附近等。
二、防台风日常准备
1、防台风为什么要从我做起?
台风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保护防汛防台抗旱设施和依法参与防汛防台抗旱与抢险救灾工作的义务。因此,防御台风,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要学习防台风知识,提高防台风意识,懂得自我保护,并积极参与防台风工作。
2、如何获取防台风知识?
通过宣传活动学。政府及有关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基层组织发放公众防台风知识读本、宣传册、宣传单、明白卡,张贴防台风宣传图片,举办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大家要留意这方面的活动,积极主动参与。
通过网络学。政府部门的防汛、水利、水文、气象、海洋等门户网站上一般有防台风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大家可上网浏览这些网站,学习防台风知识。
通过媒体学。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有时会播出或刊登防台风方面的宣传内容,大家要及时收听收看。
3、防台风信息从哪里来?
政府及有关部门会及时通过门户网站、广播、电视、报刊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防台风信息,大家要注意收听收看。
村(社区)等基层组织也会直接向当地群众传递防台风信息,大家要主动配合。
4、家里应储备哪些防台风物品?
5、台风有哪些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级别分4级,预警信号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6、为什么要进行防台风演练?
为保证防台风应急工作依法、科学、有序、高效进行,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制定防台风应急预案,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演练,以提高实战能力。防台风演练需要群众参与,才能取得实效。所以,大家要积极参加当地政府及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开展的防汛防台演练,特别要熟悉避灾转移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避灾场所。
7、为什么要参加台风灾害保险?
台风灾害危害大,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通过保险机制,可以提高受灾群众灾后恢复能力。比如,浙江省已出台政策性农房保险、农业保险和渔业互保政策,政策性保险政府扶持,保费政府财政给予补助,这对大家参保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大家要积极参与投保。如果家里比较富裕,财产比较多,还应该考虑参加人身意外和车辆等财产商业保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你家遭受台风灾害后的恢复能力。
8、防台风的要领是什么?
一学,学习有关防台风知识。
二听,经常收听、收看台风信息,不要听信谣言。
三备,根据历史台风对当地影响情况,做好家庭及个人防台风思想、物资等准备。
四察,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一旦发现危及安全的异常现象,应及时躲避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切不可随意蛮动。
六断,台风影响期间,要切断电、火、煤气等灾源,避免因此发生次生灾害。
七救,准备一些必备药品,学会一些急救知识,以备在受灾期间可以自救或救助他人。
三、台风来临前
1、海上作业人员该怎么办?
2、海上和沿海养殖人员该怎么办?
3、农村务农人员该怎么办?
农村务农人员应注意收听收看台风消息,一旦得知台风将可能影响当地时,结合实际,采取相应防灾措施:提前收获成熟的农产品;稻株编结压伏,稻田可灌水;树木可增加支柱、支架,修剪树枝;种植大棚收膜,暂勿播种或插秧;召回在室外的畜禽,加固栏舍;将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等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检查排水系统,清理沟渠等。
4、外来务工人员该怎么办?
外来务工人员应了解当地台风灾害情况,向当地居民学习自我防范方法,服从当地防汛防台指挥部的安排。如果居所不安全,应尽快到当地避灾中心或避灾点避险;如果受困,应立即报警,请求帮助。用工单位、租住房东及所在地防台风组织都有帮助、解救受困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5、企业主及管理者该怎么办?
企业主及管理者要组织编制本企业防台风预案,并将防台风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责任人。企业的厂房设施和作业场所应达到防台风要求,严禁在危险区域从事生产活动。台风影响期间,企业防汛防台责任人必须进岗到位,组织做好防灾工作;台风严重影响期间企业应视情况停止生产,全力保护职工安全,并注意做好与周边单位、附近群众的联防工作。
6、居家人员该怎么办?
7、在校师生该怎么办?
8、户外休闲旅游人员该怎么办?
11、村(社区)干部该怎么办?
村(社区)干部负责本地防台风的现场组织工作,应及时掌握周边河流、堤防、道路、山塘水库、电力设施、危房、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的动态,组织开展城镇低洼地带、地下空间等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启用广播室发布台风信息,通知居民减少外出,做好防台风工作;组织可能出险区域人员安全转移;组织由民兵、青壮年组成的突击队待命,随时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台风预警发布后,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应开展防台风安全检查,对小区内建筑物、公共设施、宣传牌、指示牌、易倒树木、照明线路等进行检查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对住户门窗、阳台物品、车辆停放等进行巡查,做好地下车库的防淹管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联系住户,做好安全防范。
四、台风影响时
1、在港避风船只该怎么办?
60马力以下渔船人员:服从海洋与渔业部门和当地公务人员的安排,在10级风圈到来前,及时转移上岸。
60马力以上、150马力以下渔船人员:服从海洋与渔业部门和当地公务人员的安排,在12级风到来前,及时转移上岸。
“老弱妇幼”人员:服从海洋与渔业部门和当地公务人员的安排,在7级风圈到来前,及时转移上岸。已上岸的不得返回。
其他养殖作业人员:服从海洋与渔业部门和当地公务人员的安排,在10级风圈到来前,及时转移上岸。已上岸的不得返回。
3、落入水里该怎么办?
万一掉进水里,要屏气并捏住鼻子,避免呛水,试试能否站起来。如水太深,站不起来,会游泳的就游向最近而且容易登陆的岸边;不会游泳的千万不要慌乱,屏住呼吸,然后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口向上方,使口鼻部露出水面,用嘴吸气、鼻子呼气,以防呛水,力争保持身体平衡。找机会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可漂浮的东西。
4、被倒塌房屋压住该怎么办?
被埋压人员要消除恐惧,坚定求生意志,设法使自己离开险境。不能自己脱险时,不要大声疾呼,可用砖石敲击物体,或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努力清除压在身体腹部以上的物体,设法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因吸入烟尘引起窒息。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确保获取安全的生存空间;有条件的,争取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寻找食物和水,创造生存条件。
5、被洪水围困该怎么办?
洪水上涨时,应尽快向楼顶、山坡、大树等高处转移,但不要爬电线杆、泥墙。当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及防汛防台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时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以求尽早得到解救。充分利用门板、木盆、木床、桌椅、大块的塑料泡沫等制成救生工具逃生,千万不要游泳逃生。山洪暴发时,快速向两侧高处躲避,不要沿着洪水行洪方向跑动,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发现高压线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6、遭遇泥石流该怎么办?
在山谷行走或作业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上,离山谷越远越好。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倾听远处山谷是否传来雷鸣般的声响,察看溪水是否变浑浊,如有以上情况,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就要高度警惕。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不可停留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发现泥石流时,要马上向两边(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山坡上爬,绝不能往泥石流的上、下游撤离。
7、遭遇山体滑坡该怎么办?
当不幸遭遇山体滑坡时,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可原地不动,或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在滑坡体未稳定前,不要接近滑坡地。
8、现场施救应注意哪些事项?
现场施救原则:先救多,后救少;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抢救困于建筑物边缘废墟、房屋底层或未完全遭到破坏的地下室中的人员。要耐心观察,特别要留心倒塌物堆成的“安全三角区”;仔细倾听各种呼救的声音,如敲打、呼救、呻吟等。发现遇险者,一定要注意:挖掘时要保持被埋者周围的支撑物,使用小型轻便的工具,接近时采用手工小心挖掘;如一时无法救出,可以先输送流质食物,并做好标记,等待下一步救援;发现被困者后,首先帮他露出头部,迅速清除口腔和鼻腔里的灰土,避免窒息,然后再挖掘暴露其胸腹部。如果遇险者因伤不能自行出来,决不可强拉硬拖。
9、如何开展灾情统计及救灾物资发放工作?
五、台风影响后
1、如何判断台风影响结束?
山洪、地质灾害往往滞后于暴雨发生,有时可能在暴雨停止,甚至天已经放晴后突然暴发。台风过后,转移、撤离人员不要立即返回,应确认危险区域已经安全,或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确认安全后,才可以返回。
3、出行人员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台风过后,水淹地区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理淤泥、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要防止厕所粪便溢出,禽畜粪便也要及时集中清理,粪池、粪坑中加药杀蛆;生活污水要利用排水沟引至远离住地和饮用水源的地方;动物尸体尽可能焚烧或深埋;不要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一定及时就医;病人与带菌者隔离治疗与预防性服药,对病人呕吐物、衣物等进行严格消毒;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及时排水排污,修复损毁的房屋、桥梁、供水、供电、交通、通信和水利等设施,迅速开展保险理赔,及时恢复医院、学校等正常秩序。农户应抓紧扶正树木,及时洗苗、补苗、复耕、培土、施肥、防治病害;养殖户应在潮水、洪水退后,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修复养殖设施;企业应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抗旱知识》
一、认识干旱
1、浙江的水资源丰沛吗?
浙江多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水资源总量为95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量36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760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降雨年内分配不均,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大,丰枯年间相差2倍左右;人口密度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南山区水资源丰沛,人口密度高、经济要素聚集的沿海和浙北地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如舟山人均水资源仅700立方米。
2、干旱是什么?
干旱通常指因降水减少,或入境水量不足,造成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正常用水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
3、气象干旱是怎么回事?
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内,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4、水文干旱是怎么回事?
水文干旱是指因气象干旱或地表、地下水不平衡造成的江河、湖泊径流和水利工程蓄水量减少以及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缺墒等现象。
5、农业干旱是怎么回事?
农业干旱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因降水不足、土壤含水量过低和作物得不到适时适量的灌溉,致使供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的正常需水,进而造成农作物减产。
6、城市干旱是怎么回事?
因遇枯水年造成城市供水水源不足,或者由于突发性事件使城市供水水源遭到破坏,导致城市实际供水能力低于正常需求,致使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7、墒情是什么?
墒情是指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少的情况。农田土壤水分散失的过程叫失墒。农田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小于作物适宜含水量,从而引起作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干枯的现象叫缺墒。
8、什么是旱情和旱灾?
9、旱情的严重程度怎样衡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旱情等级标准》(SL424-2008)旱情等级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并分别按农业、牧业、城市、区域4类确定旱情指标。
农业旱情指标有土壤相对温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连续无雨日数、作物缺水率、断水天数。
牧业旱情指标有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连续无雨日数。
城市旱情指标有城市干旱缺水率。
在旱期,人们可通过观察水库、山塘、湖泊、河道的蓄水情况,直观地反映干旱的程度;如水库水位已接近死水位,山塘已干枯见底,河道径流量大幅减小,表明已发生严重干旱。
10、干旱有季节性吗?
干旱有季节之分,有春旱、夏旱、秋旱、冬旱或连旱。
春旱指3-5月期间发生的干旱。春季正是越冬作物返青、生长、发育和春播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假如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偏少,发生严重干旱,不仅影响夏粮产量,还造成春播基础不好,影响秋作物生长和收成。
夏旱指6-8月发生的干旱,三伏期间发生的干旱也称伏旱。夏季气温高、蒸发大,需水量多,干旱直接影响作物播种和生长,还会影响到下季作物(如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的生长。
秋旱指9-11月发生的干旱。秋季为秋作物成熟和越冬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秋旱不仅会影响当年秋粮产量,还会影响下一年的春粮生产。
冬旱指12-翌年2月发生的干旱。冬季雨雪少将影响来年春季的农业生产。
两个或两个以上季节连续受旱,则称为连旱。如春夏连旱,夏秋连旱,秋冬连旱,冬春连旱或春夏秋三季连旱等。
11、什么是旱涝急转?
旱涝急转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流域发生干旱时,突然遇到集中强降雨,引起洪涝的一种自然现象。简单的说,就是人们正在抗旱,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或持续强降雨之后,工作重心又必须立即从抗旱转移到防洪排涝上。
12、浙江干旱灾害严重吗?
1949年-2014年,浙江省多年平均农田受旱面积为268千公顷(402万亩),约占全省总耕地面积15.7%,其中受灾面积(减产3成以上)142.5千公顷(213.7万亩),约占全省总耕地面积8.0%;有旱灾的52年,其中受旱面积大于133.4千公顷(200万亩)的有40年,平均0.67年一次,并有发生连续干旱年的情况。1961、1967-1968、2003-2004等年份发生大旱。
12、浙江干旱缺水有哪几类?
浙江干旱缺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资源型缺水,即降水量少导致缺水,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海岛;第二类是工程型缺水,水利工程设施调蓄和调配能力不足,主要分布在浙西、浙南山区和浙中部分地区;第三类是水质型缺水,即河道、湖泊、河网水体受到污染而造成水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分布在平原河网地区。
二、防旱抗旱日常准备
1、防旱抗旱为什么要从我做起?
水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干旱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保护防汛防台抗旱设施和依法参与防汛防台抗旱与抢险救灾工作的义务。《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防御干旱灾害,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节约每一滴水、爱惜每一滴水的意识,自觉学习防旱抗旱知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自觉节约用水,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2、如何获取防旱抗旱知识?
通过宣传活动学。政府及有关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基层组织发放公众防旱抗旱知识读本、宣传册、宣传单、明白卡,张贴防旱抗旱宣传图片,举办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大家要留意这方面的活动,积极主动参与。
通过网络学。防旱抗旱、水利、水文、气象、农业、建设等政府部门网站上一般有防旱抗旱和爱水节水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大家可上网浏览学习。
通过媒体学。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有时会播出或刊登防旱抗旱和爱水节水方面的宣传内容,大家要注意收听收看。
3、防旱抗旱信息从哪里来?
政府及有关部门会及时通过门户网站、广播、电视、报刊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防旱抗旱信息,大家要注意收听收看。
村(社区)等基层组织也会直接向当地群众传递防旱抗旱信息,大家要主动配合。
4、气象干旱有哪些预警信号?
气象干旱预警级别分二级,预警信号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5、家庭节水应该怎么做?
珍爱水就是珍爱我们自己,就是珍爱人类的未来,节水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节水技巧主要有:
(1)养成家庭节水的良好习惯。放水时用盛器,用多少放多少;水龙头随开随关,出门前、临睡前仔细检查水龙头是否关好,有无漏水。
(2)一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养鱼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洗衣水擦门窗及家具,洗拖把、地板,再冲厕所。充分利用各种使用过的“脏水”冲洗便池。
(3)防止水的跑冒滴漏,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淘汰、改造落后的马桶,将卫生间的水箱里放置瓶装水或砖块等,都可达到节水效果。
6、应急备用水源是什么?
7、非常抗旱期是什么?
当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非常抗旱期,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非常抗旱期,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组织采取下列用水限制措施,并向社会公告:
(1)限制工业、服务业用水,暂停高耗水工业、服务业用水;
(2)压缩农业用水量;
(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4)实行临时性水价制度;
(5)分段分片集中供水;
(6)其他用水限制措施。
8、当地政府抗旱应急措施有哪些?
在非常抗旱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当组织实施抗旱应急供水方案,对水源实施临时应急调度,并组织建设、气象、水利等部门采取下列应急供水措施:
(1)启用应急水源;
(2)临时设置抽水泵站,开挖输水渠道;
(3)应急性打井、挖泉、建蓄水池等;
(4)应急性跨流域调水;
(5)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6)对人畜饮水严重困难地区临时实行人工送水;
(7)其他应急供水措施。
三、干旱缺水时
1、生活缺水该怎么办?
一要千方百计找水源,比如引水蓄水、架机提水、地下挖水和紧急运水等。
二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比如把洗手、洗衣服等的生活用水,经过民用节水器过滤消毒后,再泵入高位储水箱,用于卫生间用水,使这些宝贵的水为家庭服务两次后再排入下水道,为家庭节省水费开支。
2、农业灌溉缺水该怎么办?
采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如改渠道输水为管道输水,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减高耗水作物,发展节水高效作物品种,在严重缺水地区适当采取行政措施限制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建立低耗水、优质高效的农业结构;将污水回收处理后用于灌溉;因地制宜修建水窖、水池等微小型工程,提高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效益。
3、养殖缺水该怎么办?
养殖缺水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2)成鱼养殖塘(水库)减小养殖密度,减少投饲量,鱼达到上市规格及时捕捞上市,避免大量压库压塘现象。
(3)做好病害预防。由于水体没有新水注入,水质严重老化,容易滋生细菌、寄生虫,因此,鱼塘鱼库要进行杀灭寄生虫和泼洒消毒药物,同时利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分解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
(4)适时增氧。由于在投饵喂食后,鱼类不能充分利用饲料,产生的粪便和池底有害物质需要发酵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因此,晴天中午每天开启增氧机3-4小时,增加水体溶氧量。
4、工业生产缺水该怎么办?
采用先进的工艺降低用水量,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加强管理,杜绝水资源浪费。
5、服务业缺水该怎么办?
服务行业要严格执行用水节水管理制度,采取节水措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多次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洗车、洒水要尽量少使用自来水,多用雨水或中水;餐饮业不要过水洗菜、过水化冰;旅馆业要减少床上用品换洗率;洗浴业要合理利用洗浴废水;游泳及水上项目要应用非满型定水位补水方式补水,采用循环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