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发文进行风险提示。
近期出现了多起私家车在从事网约车业务时遭遇保险拒赔的案例,主要原因是私家车主未按车辆实际使用性质投保或投保后未及时通知保险人改变使用性质。
私家车主应根据车辆的实际使用性质投保。私家车一般属于非营运性质,而网约车等商业运输活动属于营运性质。若私家车用于商业运营,应投保营运车辆保险。
车辆从事网约车,就应当投保购买营运车辆保险。
但近期,不少司机反馈网约车保险费用上涨。
成都一网约车司机的个户营运车,车辆本身目前只值4万,今年投保营运车险的费用涨到了2.2万一年。
成都之外,其他不少城市的网约车司机都反馈今年的新能源营运车保险涨价太多,司机直呼“保不起”“只能买交强险”。
涨价之外,还有一些保险公司现阶段不承接网约车保险,导致网约车司机购买保险保不上、选择少,难上加难。
山西太原网约车司机反馈,有过事故记录的今年保费在1.8万,没出事故的保费在1.2-1.4万,高额的保费导致很多当地司机只购买交强险。
云南网约车保险也涨到了万元以上,司机为节省成本只购买审核车辆要求的交强险。
陕西、安徽、江苏等地网约车司机,也反馈当地今年的网约车保险涨价到了1万以上,司机直指“保费高得离谱”。
面对高额的商业保险,一些网约车司机选择只购买“交强险”。但对于营运车辆,只购买“交强险”就意味着“风险裸奔”,一旦出事故损失更为惨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