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意外险:“打包”投保更划算
“十一”黄金周临近,在打点行装、规划线路的同时,您是否考虑购买一份保险,给旅程系上一根“安全带”呢?“以前觉得保险可有可无,可近来国内外交通事故挺多,还真得好好琢磨一下风险保障的问题。”在北京做培训工作的程颢先生说,他计划“十一”期间去四川玩上一大圈,“飞机、大巴、轮船都要坐,该买什么交通意外险呢?”专家表示,对于经常出差的人士来说,购买1年期的意外险远比单次购买更实惠。目前很多保险公司推出了1年期的涵盖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地铁、出租车、电车各类出行方式的综合交通意外险,保费20元至400元,对应保额40万至几百万元。如果像程颢这样临时出游,可以选择短期交通综合意外险,可保多种交通工具出行,期限以周、月计,保费一般为20元至50元。“打包”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节省保费。例如某公司推出“交通宝”,只需年缴199元,即可获得:保额100万元的民航班机保障,保额40万元的火车、地铁、轻轨、磁悬浮和客运轮船保障,以及保额10万元的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以及私家车保障。相比单次航班20元的航空意外险,便宜多了。
●短期旅游意外险:“后援”功能很要紧
●探险游、自驾游:“特色”保障需加价
眼下不少年轻人喜欢利用假期,进行一些诸如穿越、潜水、攀岩、跳伞等高风险旅游活动。户外探险更需保险保障。部分保险公司推出了蹦极、攀岩、潜水、滑雪这类高风险运动保险,但要在标准保费基础上加收费用,且有一定限制条件。以潜水运动为例,有团体险要求必须是不超过10米的潜水,保费是标准保费的4倍。建议“十一”有自驾游打算的游客,在出行前购买短期全车盗抢险,花100元左右即可投保1个月的全车盗抢险;如果车况不是很好,可以考虑投保1个月的车辆损失险,花费约150元。因为车险中的三者责任险对第三方的界定是不包括本车发生事故时的驾驶员及其家庭成员,还应考虑为同游的家人投保车上人员伤害责任险,每个座位单月保费25元,保额2万元。
责任保险他人投保,游客受益
除了游客自主投保的各类保险,出行过程中还有几种责任保险可以提供风险保障。该险种的赔偿前提是投保者对事故风险负有责任,在保额范围内通过保险赔偿来分担对游客的部分或全部的民事赔偿。
●旅行社责任险:不守规矩难获赔
●客运承运人责任险:公共交通全覆盖
客运承运人责任险也叫“座位险”,是指乘客在乘坐客车的过程中,因车主的责任导致客车发生翻车等事故,而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责任的险种。其中县内的城乡道路短途客运,每个座位最高可赔偿20万元;城市之间的长途客运,每个座位最高可赔偿30万元;快客、旅游客车、高速客车,每个座位最高可以获得40万元至50万元的赔偿。铁路、民航也投保该险种。"7·23"温州动车事故铁路部门的赔偿,性质就是"座位险",只不过它采取了铁道部自保的方式,所以保额只有2万元,在最终赔偿的90多万元中,所占比例很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说。“座位险”保费由车主埋单,不用乘客交钱。目前在国内属于强制险种,覆盖除地铁外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人身伤亡赔偿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计算额度。财产损失也可赔偿,但电脑、现金、票据、有价证券、金银珠宝以及文物古玩、电脑资料等不在赔偿范围内。
●公众责任险:留存“证据”莫大意
“旅游景点、网吧、KTV、商店、电影院这些公众场所,一般都投保了公众责任险。一旦发生火灾、坍塌等风险造成人员伤亡,保险公司都要赔偿。”李慧说。消费者不要轻信责任方编造的缺钱借口,让其拖延甚至推诿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