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份保险是2017年8月10日在平安保险官网购买的。
产品名称为“平安成人重疾险”。
保额30万元,保障期一年,保费321.65元。
保障内容简单明了:30种重大疾病,30万赔偿,合同结束。
到期无重疾的,保费不予退还,合同终止。
之后在2018年和2019年两次续保,价格255.69元(无险,保费优惠)。
直到今年8月9日,这份保险停售,我无法续保。
但这份保险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也算是我第一次接触保险这种金融产品。
为什么长期重疾险(保障到80岁,终身保障)的年保费几千甚至上万,而这种一年期的产品才两三百块?
这种一年期的重疾险有坑吗?
哪个性价比更高?
已经有一年期重疾险产品,还有必要买长期重疾险吗?
今天我就来把这个问题解释透彻,给大家一些购买建议。
保障期是一年还是长期,首先我们得知道自然费率和均衡费率。
这是2013年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当时也叫保监会)发布的全国首个寿险行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病率。
六种疾病赔付率最高: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
很明显,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每个年龄段患严重疾病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
风险越高,重疾险中保费越高。
每个年龄风险对应的保费称为自然费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一年期保险只保一年,所以它显示的费率属于自然费率。
比如我2017年花321.65元买的30万保额的重疾险,意思是:
3岁男,30万保额的保障费用是321.65元。
(严格来说,这个保费还包括一些保险公司的运营费用、利润等。,这里为了简化模型就不展开了。)
由于一年期重疾险采用自然费率,33岁的保费肯定比23岁贵,43岁的保费肯定比33岁贵。
我收集了一份平安目前在售的一年期重疾险(电子健康险),保额30万,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男性:
从0岁到65岁,65年间,总保费支出14万。
记住这个数字,我们以后再对比。
自然费率的特点一目了然。年轻时便宜,年老时贵。
图表只显示了65岁之前的保险费率(电子健康与安全的最大承保年龄)。如果保险公司公布65及以上的保费,估计一年要好几万。
这里有个问题:
年轻时有工作能力,挣钱,保费低;到了老年,收入减少,但保费增加。
自然费率的这种特点容易造成人老了无法享受保障。因此,出现了均衡率。
均衡利率是考虑一个长担保期的所有风险成本,并平均分摊到一个期限进行催收。
除了一年期产品,基本上全部采用均衡费率。
我们以工银安盛人寿的御享为例,这是一款终身保障的重疾险。
缴费年限可以是10年、15年、20年或30年。
0岁男投保30万,每年交20年保费3360元,每年这么多,不会有变化。
缴费20年,保障终身,共缴费67200元,比刚才一年的产品保障期更长,保费更低。
很明显,前期均衡费率远高于自然费率,部分较高的保险公司可以用来投资,会产生不错的收益,一年期产品的保费基本上应该随时准备理赔。
2.1年轻人可以大胆买一年期的产品。
自然费率明显对年轻人有利,对中老年人不利。
20多岁的年轻人,一年两三百块钱就能拿到30万的重疾险。这个杠杆很高。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收入不高,对保险产品了解不够。选择通过一年期产品接触保险,是一个低成本的试错机会。
我还在文末放了E生平安的购买链接。感兴趣的朋友点击延伸链接,自行去平安官网购买(无兴趣)。记得查看健康须知。
2.2尽早持有长期重疾险。
另外,一年期产品的稳定性极差。我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稳定性差的内涵就是你得不到一个长期的确定性保证。
像E生平安这种产品本身就属于保险公司的获客型产品。一旦停止销售,你需要购买新的产品,而更换产品意味着你需要再次被告知你的健康状况。
你的健康不是静止的。一个肺结节或一个升高的肿瘤标记可以使你免于保险。
想想我们买保险的初衷,不就是为了确定吗?一年期的产品是拿不到的。
在身体健康的同时尽早选择一份长期重疾险,不仅价格低廉,还能锁定一份长期的确定性。
至于长期产品,是保30年还是保80年还是保终身,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