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有媒体报道称水滴筹将筹划上市,预计估值高达40亿美元。对此,水滴公司回应:公司没有明确的IPO计划,但会保持探索资本市场各种可能性。公益企业也要上市了?
头部互联网捐助平台每个月是有业绩目标的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小灾小病,如果只是简单的磕磕绊绊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可以应对,但是一旦碰到大病或者意外事故的时候,往往会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尽管国家在不断完善医保制度,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这仍然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也因此,过去几年里,互联网公益突然变得火热,水滴筹便是个中翘楚。相信大多数人都遇到过水滴筹的链接,在此不需要过多的介绍。
水滴筹隶属于水滴公司,成立于2016年,公司旗下不光有水滴筹,还有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险商城体系。其中,水滴互助和水滴筹都在2016年便上线,水滴保险则推迟了一年后。
近两年,水滴筹不断遭遇信任危机。在短视频网站上,曝光视频显示水滴筹的一位捐款顾问在各个病房中忙碌着,寻找病人。据说他们每完成一单最多可以拿到150元,有的人每月可以因此赚取1万以上。而这些捐款顾问也面临业绩的压力,一个月内至少完成35单,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有些捐款顾问并不没有详细核实受捐者的实际情况,有的甚至是隐瞒的,从而尽快完成业务指标。这也是为什么多次爆出家境殷实的人通过水滴筹获取不菲金额。
水滴筹不是慈善组织盈利才是第一目的
那么水滴筹隶属的水滴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捐给穷人们的钱到底去哪了?
水滴筹CEO沈鹏曾经表示,他认为网友将水滴公司看做慈善公益组织是一种误解。虽然该公司涉足领域明显具有公益性质,但是沈鹏多次强调水滴是一家社会企业,还是以营利为目的。近期,沈鹏表示,公司已经实现了月度盈利。
要搞明白水滴筹捐来的钱去了哪里,首先要知道水滴公司的运营模式。水滴公司现有水滴互助、水滴筹和水滴保险三条核心业务,而其主要的模式则是通过水滴筹的免费模式收取流量红利,再将得到的流量红利通过一定的手段转化成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险的目标受众。
水滴筹项目的发起者以及捐助者在发起筹款和捐助的同时,免不了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治疗疫情的高昂费用给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规避风险的保险教育课,社会保险需求增大。由于水滴筹本身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在与其他保险平台相比,受益者和捐助者选择水滴保险的可能性就更大,从而带动水滴保险业务的整体上升。
就目前来看,水滴公司的这种模式是相对成功的,“水滴筹、水都互助、水滴保险”的生态闭环的构建使得流量红利的转换非常顺利。水滴公司自称“全平台独立付费用户数超2.5亿”,超过其最大对手之一蚂蚁旗下的相互保。而水滴保险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板块,今年上半年每个月的年化签单保费达到10亿元,这使得水滴在4月、5月实现了单月盈利。
从另一方面,虽然明面上看,但是水滴筹的这种模式却能带来巨大的现金流。根据数据显示,水滴筹平均每个月有5.5亿元的流水,捐款周期为30-120天不等。在没有提现之前,这笔钱在公司的账上面上就形成了相当可观的资金池,也能为公司带来不菲的收益。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水滴公司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其所获得的流量红利是来自于本身带有的公益性质。就公司来说,正当的盈利不可或缺,但是打着公益的名号以老百姓的爱心来牟利那就肯定不可取。对于保险业务,诚信则更为重要。虽然一时的流量红利能够带来不少的好处,但是如果水滴公司不能把自身的形象塑造起来,势必会对其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