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核心成员,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卓越的步伐,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光辉历程中,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不仅巩固并不断拓展主责主业优势,更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全局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筚路蓝缕,开启保险新纪元。
自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起,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便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与人民的期望,踏上了保险事业的探索之路。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保险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国家大局为重,勇挑重担,从零开始,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保险服务网络,为亿万中国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同年,中央政府批准组建了国内首家保险公司,由此开启了中国人寿的发展元年。
1958年,国内保险业务全面停办,保险业的这颗星火迎来重大挑战。
1980年,国内保险业务恢复。
1984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立人身保险部,人身险业的火种开启。
1996年,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即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的前身正式成立,进行专业化经营。
1999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正式揭牌,中国人寿作为独立品牌展现在世人面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激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保险业较高的开放程度也吸引了诸多外资机构,共同推动中国寿险业步入高速发展期。
此时的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也迎来自己发展的里程碑:
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加快改革发展步伐,重组改制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2003年12月17日和18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分别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现已从纽交所退市),造就了当年全球最大IPO记录。
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又于A股上市。
随后,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相继开辟资管、财产险、养老险等板块,“规模效应”助推发展;而在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成为广发银行单一最大股东后,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综合金融集团优势确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寿险+”的协同优势也进一步加强。
75年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全局中。从最初的简单产品与服务,到如今涵盖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多个领域的综合保险服务网络,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为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贡献力量,致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75载“顾大局”:深耕市场,服务社会
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站在前列。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通过“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还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业务,织密织牢多层次保险保障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国有大型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己任。通过保险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此外,公司还积极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推动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履行社会责任,传递爱与温暖。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同样不遗余力。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为大学生村官、计生特殊家庭困难高龄老人、两癌筛查妇女等特殊群体提供专属保险保障。在灾难面前,公司更是责无旁贷,迅速响应并开通理赔绿色通道,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有力的保障与援助。这些行动不仅彰显了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更传递了爱与温暖的正能量。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加速养老保险布局,全力做好养老金融,2024年上半年承保老年人群体超9632万人次。
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科技自立自强存量投资规模超3200亿元,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突破4.25万亿元。
在乡村振兴方面,2024年上半年,派驻946名驻村帮扶干部,全力承接1120个帮扶点工作,投入帮扶资金655.77万元,为1.8亿农村人口提供风险保障50.41万亿元,向231万人次赔付80.72亿元。
在绿色低碳方面,聚焦绿色产业客户需求,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2024年上半年绿色保险保额达5729.23亿元。践行绿色投资理念,持续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污染防治等绿色产业的投资力度,截至2024年6月30日,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过4700亿元。
践行公益方面,响应“体育强国”号召,赞助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累计为超20万青少年球员提供保险保障。公司拥有8400余名注册志愿者,持续开展环保、助学、敬老、救灾等公益活动,弘扬志愿精神。
创新驱动,呵护民生
科技创新,赋能保险服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动金融科技数字化工程。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了数字化场景,提升了服务供给和送达能力。无论是线上理赔服务的便捷高效,还是智能客服平台的温暖贴心,都让客户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关怀。此外,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还不断探索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紧扣数字时代脉搏,积极打造金融科技新引擎,人工智能应用向更宽领域拓展,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开放、敏捷、安全、绿色为原则,加快数据中心向极简分布式架构转型,搭建5G网络实验室,实现算力基础设施更加弹性、安全、可靠。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保险场景融合应用,筑牢数字化转型基石。挖掘数据要素潜能,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空间建设,通过产品、销售、服务、运营的全面融合,释放数据要素内在价值,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作为行业牵头单位参与制定了国家数据局首个数据标准,彰显出数据管理领域的卓越实力与行业影响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承办了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70多个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项目和120多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承办400多个健康保障委托管理项目。在大健康大养老方面,国寿大健康平台提供超百项服务项目,并且已在14个城市布局17个机构养老项目,积累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业务准备金近4万亿元。
75载“勇突破”:革故鼎新,价值成长
不断突破,是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近年来发展的最鲜明的特征。无论是不断突破、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的指标数据,还是因时而变、随势而动的公司战略,都是对此最好的证明。
2024年上半年,在保险行业转型攻坚克难阶段,尤其是人身险行业因高基数影响的增速放缓之时,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多项指标均实现高质量增长,展现出头雁转型发展成色。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该公司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超越6万亿元,分别达6.22万亿元和6.09万亿元,二者分别较上年度末增长10.1%、12.5%。内含价值超1.4万亿元,稳居行业首位。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42.16亿元,同比增长23.3%;归母净利润382.78亿元,同比增长10.6%;保费规模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总保费达4895.66亿元,同比增长4.1%;上半年新业务价值达322.62亿元,较2023年同期重述结果同比提升18.6%……
数据大好是当前的阶段性成果,更喜人的是未来清晰的增长预期。业务结构优化、长期期交业务稳健提升,打开了未来继续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同时,渠道改革也成效显著,在深入推进营销体系改革的背景之下,个险渠道不仅实现代理人数量的企稳回升,保费收入、新业务价值均得到强化,且新型营销模式“种子计划”的布局也已初见成效;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后价值贡献加大,增长的双轮驱动更加稳健。
而更深入地看,这其实也得益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具有前瞻性的价值转型,并且在不同阶段战略清晰、打法精准。自2014年起,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就开始了价值转型,进行了包括推行新基本法、优化销售队伍并提升产能、主动压缩趸交业务等系列操作,以规模速度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寿险公司。这一行动不仅在行业内颇具魄力,同样也极具前瞻性,由此多项重要指标得到改善,业务质量、队伍质量均稳中有升。随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迎来多个重要的节点突破,在2016年其首年期交保费占比首次超趸交保费,2017年保费收入站上5000亿平台等。
2019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又发起了名为“鼎新工程”的系列变革,围绕组织架构和经营机制推进业内最大规模的销售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型,有力加强人员招募、甄选、管理,用有效队伍驱动业务发展。同时,对机构分类分级管理,倾斜基层、倾斜一线,实施市场化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鼎新工程”规划一年打基础、二年搭框架、三年见成效,到了2020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保费规模突破6000亿大关,达到6122.65亿元,同时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等指标位居行业第一。
2022年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启动了新经营策略——“八大工程”,涵盖党建、人才建设、销售渠道、综合营销、客户经营、政企合作、健康养老、金融科技等八个领域,全面升级公司发展动能,以期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如今,在中央对金融业进行重新定调之时,保险业的使命和功能更需发挥出来。此时,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正在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践行“三坚持、三提升、三突破”经营思路,聚焦强化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谱写作为寿险行业“头雁”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