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要写写创新性存款,本来是想推荐大家赶紧买,因为感觉很快会有窗口指导了,最近果然央行来窗口指导了。
创新性存款产品,其一年或者半年期的利率可以达到4.5%以上,同时又受存款保险的保障,所以几乎成为市场上上下波动、搞不懂到底收益多少的净值化产品的有利竞争对手。
最近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会在12月20日后暂停存入,不过后续应该还会继续存在,只不过价格会有所调低。其他银行也会被限价限量。
其实本质上不是合规的问题,而是中国的金融市场是否做好了利率市场化的准备?目前对经济环境下,估计是没有做好准备,所以这一波的利率市场化的小浪潮估计就这么过去了。(作为客户,此刻心疼100秒)
内文有深度分析其结构,详细往下看。
1、什么是创新性“存款”?
很多人可能对创新性存款,“创新型现金管理类产品”这个名词比较陌生,其实2016年网商银行就推出了定活宝,不过由于利率偏低,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根据富民银行的解释,富民宝的底层资产是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4.8%,如果持有到期,用户可以拿到4.8%的利率,如果提前支取,相当于把存款收益权转让给第三方机构,拿到4.7%的利率。由于底层资产是定期存款,所以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
富民宝推出之后,其它各家民营银行也不甘落后,纷纷推出了同类产品,包括众邦银行的众邦宝、蓝海银行的蓝宝宝、振兴银行的振兴存、百信银行的智惠存、亿联银行的用亿存、新网银行的随心存,最近又出来了一个三湘银行的灵活存。
这些银行中,除了百信银行属于直销银行,其它均为民营银行。
这些产品底层资产很多为3年期或5年期定期存款,大部分提前支取利率在4%以上,少部分定期产品利率更高一点,能达到4.5%以上。
不过由于这类产品推出的越来越多,用户普及度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下半年以来,现金管理类产品利率也纷纷下调,比如富民宝由4.7%逐渐下调到4.3%,蓝宝宝也由4.4%逐渐下调到4.1%。
同时这些产品的利率规则不尽相同,有的是随时取出利率达3.8%,有的随时取出则只有0.35%。
比如蓝宝宝180天,期限180天,满期综合利率4.9%,但提前支取利率为0.35%。亿联银行产品期限5年,满期5.45%,持有不满1年但超过7天,则为1.89%,持有1年到2两年则是2.1%,持有2年到3年2.94%,持有正好3年3.85%,持有超过3年则是5.45%。振兴存120天满期综合利率4.8%,提前支取利率为3.8%。
2、收益权转让是怎么操作的
对这些产品仔细进行了研究,其实它的原理也不是太难。一种是直接利率市场化,比如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没有进行收益权转让,它应该是直接进行了存款价格的相对提价。
而另外一些银行则是采取存款收益权转让。
我以其中一款产品为例,它标志的是一年期,满期5.1%利率。这个背后但逻辑是,客户在银行存款了一笔5年期存款,但同时签订了一年后通过第三方转让存款收益权的合同。也就是说我存了一笔5年期的合同,银行通过第三方在一年后会以5.1%的价格转让收益权。如果其中随时取出,就只有3.8%,那么也是与银行再签订转让收益权。
这个原理可以大概明白,只是我还没搞懂,一年后谁愿意以5.1%的价格买入一笔4年期的存款,谁会愿意支付这笔利息呢?有些猜测说,收益权转让的买方是单一信托计划,其实背后有可能是银行自己借了信托的通道。
但是合同说明的很清楚,这是一笔存款,享受存款保险制度保障,所以理论上还是很安全的。其他银行的对外表述都是,是享受存款保险保障的。
有些银行提前支取的利率非常低,应该基本也就没啥问题。
3、到底合规不?
银行有存款利率自律公约,所以一般存款上浮的范围很少超过50%,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是2.75%,上浮50%之后,实际的利率是4.125%,离5%的利率还是比较远。
由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原因,目前各家银行定期利率也不一样。而城商行、信用社等中小银行,本身就受地域的限制,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吸引存款,“主动”大幅度的提高了三年、五年定期的存款利率,特别是针对大额存单业务,部分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已经达到5.5%,意味着需要在2.75%收益的基础上上浮80%以上。
不过,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央行制定利率政策时,率先取消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理论上5年期利率高到5%似乎也可以。好像民营银行也不在利率自律公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