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种提品质强品牌,河南内黄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花生产业同样如此。随着花生育种技术不断进步,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花生新品种快速涌现,冲击着原有品种的核心竞争力。为改变这种局面,在河南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内黄县以花生项目实施为依托,开展花生品种更新行动,加快品种换代升级,调优品种结构,推动花生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内黄县每年引进试验示范花生新品种50余个,开展品种对比试验、示范,筛选出一批有潜力、有价值、有苗头、有市场的新品种,为品种更新换代升级做好储备。

同时,通过组织品种观摩、市场化引导、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内黄县大力推广适宜加工出口的高油酸品种。近3年来,该县累计示范推广中花26、豫花65、开农1715、易花0910、豫花37、鑫花5号等高油酸花生品种10余万亩,其他专用型品种8万亩以上,全县花生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实现了全县花生品种的更新换代升级。

大力开展绿色提质行动

发展绿色农业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内黄县以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为抓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关键技术、强化质量监管,大力开展绿色提质行动。目前,基地良种普及率、测土配方施肥率、统防统治率均达到100%,基地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在落实关键技术方面,一是选用优良品种,按照“集中连片、合理规划、规模发展”的原则,通过推广高油酸花生品种种植,分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积极开展高油酸花生品种试验示范展示,不断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花生新品种。二是推广普及种子包衣、飞防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病虫害防控成效。三是推广普及种收全程机械化,大型机械播种技术使花生播种效率提高5倍以上,同时通过推广花生种子剥壳、一体化播种机、分段式收获机等机械化技术,基本实现了花生种植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四是集成示范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内黄县众鼎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1000亩花生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区,推广示范增施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复合肥、叶面补施微肥、增施钙肥、增施硅肥等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示范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实现节水增效;探索试验果腐病防治技术,提高花生质量。2021年以来,累计推广播种施肥除草覆膜一体化新技术10万亩次、花生测土配方施肥25万亩次、氮磷钾钙微肥平衡施用20万亩次、生物有机肥9万亩次、病虫害飞机综合防治10万亩次,设置频振式杀虫灯300处。

为强化质量监管,内黄县制定下发《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1.3万余份,基地入户率100%。完善基地路、桥、涵、站、闸等基础设施,提高基地花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强化基地群众质量意识。以乡镇为单位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对地块统一编号,建立电子信息管理档案,建立健全统一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县、乡、村、户四级生产管理体系,实施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为5个乡镇、46个行政村、13681户建立绿色食品原料花生农户管理档案。强化农业执法,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及全程监督管理机制,落实进销货台账登记管理,宣传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农药名单,从源头上严格控制禁用投入品使用,确保绿色食品原料质量安全。

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内黄地处黄河故道,水质条件好,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是特殊的沙壤土质,所产花生果大饱满、油质佳,深受国内外广大客商青睐。

作为优质花生主产区,2011年内黄县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受到河南省政府表彰和奖励。2013年6月,“内黄花生”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同年12月,内黄县10万亩花生基地被原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级花生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近几年,内黄花生种植总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约9万吨,年总产值约6亿元。

为进一步擦亮内黄花生“金字”招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内黄县坚持政府推动和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延链补链强链,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目前,全县培育以花生为原料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0余家,盛康食品、承德乐比乐饮品、宋都老倔厨食品等企业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盛康食品油炸脱油花生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德润粮油公司2021年花生果出口达到3000吨以上,外贸出口量居全省前列。

试点“保险+期货”保障农户收入稳定

为降低花生种植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花生生产风险,保障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助力乡村振兴,在河南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内黄县在梁庄镇开展了2.5万亩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试点。

收获花生

通过试点,农户可利用金融工具有效管理价格风险,保障收入稳定。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内黄县将采取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科技创新、项目带动等综合措施,引入保险、期货等金融元素,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高油、高油酸等新品种,树立“绿色”理念,补齐发展短板,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油料稳定供应贡献内黄力量。

THE END
1.IIGF观点“保险+期货”模式在农业风险管理的作用由于保险仅承保可保的纯粹风险,使保险公司保险产品无法充分覆盖农产品的价格风险暴露。因此,保险公司有充分的激励寻求转移风险的渠道。此外,农产品的价格风险管理往往借助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但由于目前我国衍生品市场尚不健全,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不丰富,且衍生品市场存在较高的准入壁垒,我国农民学历普遍不高,对衍生品市场...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6140.htm
2.2015年“金融服务知识进万家”银行业金融知识宣特别推荐(5)记账式国债。记账式国债是指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的可流通国债,记账式国债的券面特点是无纸化,投资者购买时并没有得到实物券或凭证,而是由债券登记托管机构在其债券账户上进行记录。记账式国债主要是针对有现金管理需求和较强理财能力的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而设计的国债品种。 http://www.wsmfcb.com/wsmf/show/show-6.html
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23期(总期73期)在线培训课程据悉,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6月18日表示,证监会将指导广期所开展广泛调研论证,完善合约规则设计,在条件成熟时研究推出碳排放权相关的期货品种。 碳排放权期货是碳交易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碳期货市场有利于提高碳定价效率,满足控排企业等市场主体管理碳价波动风险需求,提高碳期现货市场整体运行质量。高莉表示,当前...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99.html
1.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投资风格的期货品种?这些品种有哪些独特的风险和...这些品种有哪些独特的风险和机会? 在期货市场中,选择适合自己投资风格的品种是成功的关键一步。不同的期货品种具有各自独特的风险和机会,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市场理解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首先,投资者应明确自己的投资风格。是偏好稳健的长期投资,还是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短期交易?对于长期投资者...https://futures.hexun.com/2024-12-01/215890481.html
2.生猪“保险+期货”多地落地2021年1月7日晚间,大连商品交易所对外公布了生猪期货合约挂牌价格。1月8日,我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生猪期货合约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与此同时,在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及推动下,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在全国多地快速落地,对于探索开展“农业保险+”,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https://m.jrj.com.cn/madapter/insurance/2021/01/11093831668297.shtml
3.进一步提升产融结合需求“保险+期货”项目作用大此外,大商所在近几年着力推广的“保险+期货”模式也是本次会议上的焦点之一。安信农保副总经理郑凯表示,随着“保险+期货”模式的成长,国内农业价格险、收入险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帮助企业稳定了成本,为农户则稳定了收入,很好的扶持了项目覆盖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目前,通过“保险+期货+订单”的模式探索,市场已经形成了一...https://mip.cngold.org/futures/xw6746957.html
4.申银万国期货金融赋能美好生活——保险+期货“会宁模式”助力乡村...2023年申万宏源证券联合中金公司,进一步增加帮扶资金规模,计划投入700万帮扶资金,支持当地“保险+期货”业务。2023年计划帮助会宁地区脱贫户保障玉米、生猪、猪饲料、牛饲料、羊饲料、苹果等6个品种的价格风险,目前申银万国期货及其子公司申万智富正在积极对接当地农户需求,定制化设计“保险+期货”方案,力...https://www.cfachina.org/aboutassociation/industrypovertyalleviation/experienceintroduction/202309/t20230907_52252.html
5.常见的投资理财方式有哪些除了以上这几种,还有外汇、期货、保险、股权投资等等多种理财方式。对新手来说最简单的理财方式肯定是银行、其次是余额宝、再次是P2P;黄金和基金的难度接近;股市、期货、股权投资的难度最高风险也最大,信托资产和海外资产更适合中产及以上的家庭。 18、收藏 ...https://www.jy135.com/licai/115727.html
6.期货公司新业务凶猛!风险管理公司收入超2400多亿数据来源:期货业协会 财联社整理 基差贸易规模4827亿,生猪为“保险+期货”热门品种 报告后半部分显示,基差贸易业务方面,2022年现货购销额达4827.55亿元,高于2020年但低于2021年的规模。服务中小微企业次数达28011次,占比为66%,上市公司服务4113次,占比10%。 https://m.cls.cn/detail/1250575
7.郑商所:2024年努力让“保险+期货”更好更多惠及乡村振兴信心2024“保险+期货”,是指农业经营主体,为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向保险公司购买期货价格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通过向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将风险转移,期货公司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的业务模式。 2016年“保险+期货”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当年,郑商所开展“保险+期货”试点,2016-2023年,郑商所立足特色农产品品种优势,持续开展“保险...https://app.dahecube.com/nweb/news/20240304/192431n94d8b5c5f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