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型重疾真的是个坑吗?

我做保险十六年,给自己和家人配置了很多消费型重疾,也拥有更多储蓄型重疾。十六年里,我不断增加保险,从没有因为任何一款储蓄重疾病种少价格高就退保终止,相反还在不断增加,遇见好的能买的,无论是消费的还是储蓄的,都果断出手。

在我看来,两者的组合才是最完美的。它们两个就像八卦的阴阳鱼,都有凹进去的坑,也有突出来的峰,只有结合才会圆满。

消费型的重疾和定期寿险在保障期内如果没有发生疾病和身故,是没有钱返还的,就像汽车保险一样。保费的投入就是沉默成本,有去无回。购买的就是纯保障。好处是保险期限越短价格就越便宜,相同投入能买到更多额度的保障。极致消费型重疾连身故责任都没有,一旦身故是没有赔付的,必须同时配置意外险和寿险才能补上这个缺口。消费型重疾也有保障终身的,我的建议是选择保障期最长的,用到的概率会比短期的大太多了。当然,期限越长投入也越多,但会比储蓄型的还是少一些。

储蓄型重疾是资产,是未来的被动收入之一。是借助保险机构的强大风控,毫无风险长期增值的资产。是家族的底气,不是用来花的。富人思维是不断增加这样的资产,就像土地和房产,就不是用来变现消费的,根本不用考虑值不值,因为消费有消费的钱,资产就是要代代相传。积累储蓄型保险就是积累未来的被动收入,积累家族的底气。是比其他任何投资理财更安全稳妥,更长期确定的投资。

这些都是无知偏激短视的穷人思维,省着省着窟窿等着。越穷的人越没有安全感,越不相信别人,越要把钱放在自己手里赚着,东听听消息,西拖拖关系,最终钱折腾没了。当初纸上谈兵算来算去的收益都化成泡影了。盲目听信他们的人要么是同类人,要么是真的掉坑里了。这个坑更大,不仅仅是保险产品的问题了,是人生思维格局的问题了。

他们永远不明白储备资产,给自己投资的重要性,不懂得借助保险机构控制风险的重要性。天真地以为银行和股市都是他家开的,理所应该一辈子会有确定的收益,甚至静态乐观地把现在的收益率当做未来一辈子的收益率,毫无风险意识,违背客观规律。就觉得全天下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傻蛋。他们相信自己的感觉胜过保险机构的专业风控,他们永远被贪婪、恐惧、随性、冲动、拖延、盲从的致命弱点围困着,要么一次次交着高昂的学费买教训,付出惨痛的代价。要么一直原地踏步陷入贫穷的沼泽无法自拔。

买消费型重疾的人,把保险当做消费,他们的出发点是万一赔付,投入的少获得的多。

买储蓄型重疾的人,把保险当做资产去配置,在拥有保障的同时让金钱永无眠。借助保险公司的风控能力和投资渠道强制储蓄,为家族的将来储备一笔被动收入和免税资产。

只选择消费重疾的非专业投资者,都是及时行乐活在当下的人,大多数很年轻,收入低不稳定,财富观念淡薄,不明白资产和资产配置的概念。还不知道投资与风险有关,风控最好的就是大保险公司。买保险就要用最少的钱,省下的去消费,改善眼下生活品质。他们多数没有能力考虑更长久的未来。

只选择储蓄重疾的人,实力雄厚。他们人到中年,收入稳定有结余,希望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为将来多做些储备,他们懂得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明白保险公司是唯一资产稳健长期投资的机构。他们不把保费看做成本,也根本不考虑性价比,更多保费投入就是更多免税资产的转移和投资。他们懂得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接受保险资产的合理收益,更看重保险资产的长期确定性。配置保险资产就是构筑未来世代财富的铁底。

而我本人,两者都买很多。无论有没有风险发生,我都是最大限度利用好保险功能的人。在我看来,重疾保险既是灾难时的快速高额融资,也是太平无事时的长期稳健投资,是免税资产。人生,谁说得准会不会发生重疾,何时发生呢?如果说不准,有能力的话,就多做一手准备,错不到哪里去。

那些单纯指责储蓄型重疾的人几乎都是互联网保险的推手,写公号,发头条,上抖音……明面上写着不卖保险,一副替天行道的斗士形象,背地里赚着咨询费拿着高佣金。无利不起早,屁股决定脑袋,他们拼命指责的恰恰就是他们没有的,害怕的,嫉妒的。如果有一天,他们也可以销售主流公司的储蓄型重疾,法律允许销售香港保险,态度立刻就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就会为好销售、大品牌的产品唱赞歌。

我们要客观理性对待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化。更深入理解品牌的内涵和力量。能宽容接纳和对待超出他们认知的市场需求。能更全面多角度理解保险市场的丰富和复杂性。不能死守着一头不放,去抨击另一头。

同样是汽车

喜欢车的顶级富豪,不仅买多辆大品牌汽车来当玩具,还会买全球限量手工制作的汽车收藏当增值的资产,他们从不考性价比,只考虑要么第一要么唯一。

同样是手机

富人喜欢的就都买,几个手机分工明确,手机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都是赚钱的工具,出新的就立刻买,想方设法用到极致,几天就把手机的钱赚回来了。

穷人和富人彼此可以不懂,但没必要相互攻击。有时,是贫穷、狭隘和偏见蒙蔽了我们看待世界的眼睛。人人都是井底之蛙,只是头顶天空大小不同而已。人人都在盲人摸象,只是摸过的位置多少不同而已。

其实,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人群是多样性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保险产品的未来就是会不断细分,满足不同人群的特定需求。

互联网保险是旧有保险的丰富而不是取代。谁也不能消灭谁,都有自己生存下去的空间和机会,没有必要互掐。一个人处在不同人生阶段,所做的判断和选择是不同的,都在随着年龄增加,收入变化,认知提升而变化。今天你极其认可的,明天也许就变了,所以千万不要静止绝对去看问题。

没钱的时候说房子就是一个居所,租房好,可以不断换地方住。

等你有钱了就会去买房。不想总被迫搬家,想按照自己的喜欢随心所欲布置房子。不想租金白白花了有去无回,想为将来多做些积累。不想住一天算一天整天飘着,想安定下来享受生活。有了自己的房子,一边住着一边还是个重要的资产,紧急时可以作为信用的担保变成现金。

租房就像消费型保险,拥有的仅仅是使用功能。买房就像储蓄型保险,拥有保障的同时还是一笔资产。今天极其认可消费型产品的,也会有一天认可储蓄型产品。你看,想法会变的,都是合情合理的,没有对错。这是个必然的过程。长大了,经历多了,就懂了。储蓄型重疾你可以买不起,但认知要正确。

理解和接纳才是最高智慧,让我们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接纳整个世界。

THE END
1.储蓄型保险靠谱吗储蓄型保险是一种结合了储蓄和保险功能的保险产品。它的主要特点是既能够提供保险保障,又能够积累一定的储蓄资金。对于一些需要保障风险的人群来说,储蓄型保险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储蓄型保险的靠谱程度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实力和产品设计。首先,选择一家有实力的保险公司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保证保险公司有足够的资金...https://www.xyz.cn/toptag/chuxuxingbaoxiankao-546132.html
1.为什么储蓄型保险不能买?储蓄型保险的风险与缺陷解析前言:储蓄型保险的风险与缺陷解析近年来,储蓄型保险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似乎以保险的形式解决了储蓄和投资的问题。然而,储蓄型保险并非适合所有人,其具有明显的风险和缺陷。相比之下,银行存款的收益率可能不差于储蓄型保险。因此,储蓄型保险的转换难度较大。但事实上,储蓄型保险往往不能达到储蓄的目的,因为它与储蓄...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12-594590
2.什么是储蓄型保险,有必要买储蓄型保险吗首先我们来看看适合买储蓄型保险的情况:1、拥有经济实力并需要强制性储蓄的投保人群可以考虑储蓄型保险,既可以存下一笔钱,又可以享受保险保障。2、储蓄型保险有必要买吗?要着重考虑自身条件而定。比如存款不多经济压力大,或者想要追求投资获得高收益的投保人就不适合储蓄型保险。 https://www.cpic.com.cn/c/2021-03-12/1620566.shtml
3.储蓄型保险有必要买吗?保险知识问答储蓄型保险是有必要买的,但此保险并不是国家强制性购买的险种,相关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购买。 对于家庭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还是要慎重考虑储蓄险,如果目前经济方面没有很好的抗风险能力,购买储蓄险可能会加重负担。 储蓄型保险是兼具保险功能和储蓄功能的产品,既具有传统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又能获得储蓄...https://www.51credit.com/wenda/952929.html
4.买储蓄型保险为什么不划算?储蓄型保险的优缺点是什么?说起储蓄型保险,相信不少人都买过国寿、平安的理财险。https://www.naibabao.com/ketang/48264.html
5.储蓄保险是什么,跟银行储蓄有什么区别保险百科说到储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将储蓄金与购买储蓄保险进行比较。当您去银行省钱或购买理财产品时,您还会不时遇到工作人员介绍银行代销的储蓄型保险。那么储蓄保险到底是什么,跟银行储蓄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个整体的对比,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两者都是针对哪些人群的。 https://www.dby.cn/detail-627.html
6.邮政储蓄5万元定期保险,可靠吗?附现金价值表邮政储蓄5万元定期保险,可靠吗? 1、从产品类型上看: 邮政储蓄银行一般是代售中邮人寿旗下的保险产品,这家公司的保险产品很多,财富嘉C那种两全保险分红险就属于其中一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邮政储蓄5万元定期保险”,提供了满期保险金 、身故、全残保险金的保障,而且还提供了保单分红,但是红利分配的额度是不确定、不...https://www.cnq.net/baoxian/3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