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储蓄型保险成理财新宠,分红险重回C位迎考寿险保险产品保险公司

当国内主流银行的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存款搬家”现象明显,不少投资者看上了稳健的保险产品。

“3%预定利率保险产品下架之前,我投保了一份增额终身寿险。”广州市民何淼淼(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经历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之后,现在看重终身复利3%的资产保值潜力。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业内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自9月1日起,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由3.0%降至2.5%,而分红型保险和万能险的上限则在10月1日分别下调至2.0%和1.5%;并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

尽管预定利率下调,但传统型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因其提供稳定收益和风险防护,依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沉寂多年的分红险,凭借其“保证+浮动收益”的特性,重回大众视野,并成为不少投资者的新宠。各大险企也在积极响应这一趋势,增加分红险产品的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

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广州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不少银行理财经理正大力推荐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以满足市场对稳健理财的需求。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教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分红险“保证+浮动收益”的设计原理,兼顾客户与保司利益,是低利率环境下负债端调整的重要选择。

“目前,公司的主推方向是分红型的增额终身寿险。为了推广分红险,总公司已经安排精算人员到一线参与并指导培训工作。同时,为了有效预防销售过程中的误导行为,总公司也加强了对分公司所有对外宣传材料的审核和监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某头部寿险公司精算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增额终身寿险走热

近日,何淼淼在与银行理财经理深入讨论了自己的理财预期和投资规划后,选择了购买增额终身寿险。她曾是一位业余的“倒爷”,通过倒卖茅台、奢侈品包包、黄金饰品等商品赚取差价。随着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变化,她发现这种轻松赚钱的方式不再可行。

“现在我渴望找到一种稳定的理财方法,保本是最重要的。”何淼淼表示,增额终身寿险是她长期闲置资金一个稳妥的去处。

在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近两年来增额终身寿险持续升温,成为保险公司“开门红”的主力产品,推动保费增长。如今,银行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增额终身寿险的热度再次上升。

广州某大行理财客户经理海莉(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最近考虑购买储蓄型保险的客户增加,尤其是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咨询量明显上升。长期来看,与三年期定期存款2.15%的收益率相比,预定利率为2.5%的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更有性价比。

海莉解释,除了现金价值明确写入合同、提前锁定收益,为投保人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增值空间之外,增额终身寿险还具备保险保障属性,为投资者在利率下行趋势中提供了风险防护,可以有效满足客户中长期的理财需求。

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广州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理财客户经理已经不再热衷于向客户推荐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而是更倾向于推广期缴的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

在预定利率产品更新换代之际,保险中介公司显得尤为繁忙。保险经纪人麦琪(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在3%预定利率产品退市前,客户咨询和投保热情高涨,8月份增额终身寿险的成交量明显增加。近期,她不仅要应对客户的咨询和投保需求,分析新旧产品差异及其潜在影响,还需参加公司组织的新产品培训,以确保全面理解新产品的保障内容、预期收益和费率构成。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增额终身寿险适合长期投资,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这类产品适合有闲钱且有长期储蓄规划的人群,也适合希望强制储蓄的投资者,以及需要做养老规划和财富传承的中青年人士。

不过,购买增额终身寿险并非稳赚不赔的投资。海莉向时代周报记者提醒,2.5%的预定利率并不等同于投资收益率,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一般在前5年会低于累计所交保费。因此,如果提前退保或减保可能会遭受损失,因此它更适用于有长期储蓄和保障需求的投资者。

分红险重回C位

在理财产品多次出现本金亏损之后,家住深圳的菲龙(化名)才意识到过往的高收益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菲龙是一家SPA公司的合伙人和两个孩子的父亲,在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为3.5%时候,他就曾购买过总保费20万元的增额终身寿险。现在面对预定利率下调,菲龙只感慨当初的配置额度太低。在保险中介的推荐下,菲龙将目光投向了分红型年金保险,希望通过这种既有保证现金价值又有潜在分红的产品,为孩子的教育储备资金。

分红险的结构由保证现金价值和非保证分红组成,前者由预定利率决定,后者则依赖于演示利率,这两者共同影响着投资者的总收益,有可能获取更高的分红收益。

北美准精算师、精算视觉主理人牟剑群(Alex)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9月30日之后,分红险的预定利率降至2.0%,演示的非保证收益按照3.5%的演示利率计算,扣除费用后的实际预期总收益率大约在2.65%到2.75%之间。因此,新政策实施后,分红险的总收益率会下降近1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分红险凭借其“保底+浮动收益”的特性,为追求稳健回报及增值机会的投资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项。尤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日益增强,分红险的吸引力可能水涨船高。

分红险自2000年在我国诞生后,受益于其高演示利率和高度灵活性,被市场广泛接受并且成为保险公司主推险种,在寿险公司产品中的占比快速上升。2011年,分红险在寿险保费规模的占比达到90%以上。但营销乱象也愈演愈烈,出现了集中退保潮。

在监管政策引导下,分红险热潮开始降温,分红险占人身险公司保费的比例逐步下降。如今,在新一轮低利率环境下,向分红险转型是大势所趋。

近期,多家上市险企在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后续产品策略将聚焦分红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等大型险企均计划将分红险销售占比提升至50%以上。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副总经理郭晓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应对市场的变化,平安将会对产品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过去传统险的占比大概为70%,未来的产品结构将会以分红型产品作为主打产品,预计占整体销售的50%以上。

在朱俊生看来,分红险的价值在于其能够防止保险公司过度承诺长期来看无法持续的回报率,并确保客户收益与市场投资情况保持一致,有助于行业控制利差损风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稳步推进分红险的推广与销售,同时避免因销售误导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成为摆在险企和营销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上述寿险公司精算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的主推方向是分红型的增额终身寿险,因为这类产品已在行业中积累了深厚的市场基础。一个2.0%保证收益的分红型增额终身寿,加上万能账户演示之后,预期的收益会比较接近之前3.0%的增额终身寿。在收益预测上,更加接近公司过往的实际的资产管理能力,合理引导客户预期。

“近日公司在加强销售人员的系统培训,帮助销售人员深入了解分红险的运作机制、风险提示及利益演示方法等,确保他们能向客户准确传达产品信息。”麦琪向时代周报记者称,消费者可将保险公司披露的长期投资者收益率、历史分红实现率等指标作为购买决策的参考因素。

THE END
1.银行储蓄存款保险条例银行储蓄存款保险条例是中国政府为保障储户利益而制定的法规。该条例规定,银行储蓄存款在银行破产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返还时,储户可以获得一定的赔偿。这一规定有效地保障了储户的权益,增强了人们对银行储蓄的信心。 根据该条例,银行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储蓄存款保险费,并将保险费用计入成本,不得向储户收取额外费用。https://www.xyz.cn/toptag/yinhangchuxucunkuanbaoxiantiaoli-546276.html
2.中国著手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中国银行系统存款余额目前已高达人民币30万亿元(合3.74万亿美元)。监管部门正在为建立存款保险体系加大努力,以防范与金融系统市场化、同业竞争及消费者储蓄意愿减退等因素有关的风险。 银监会在书面答复中说,这一存款保险制度将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制定,但会参考在美国实施已久的模式以及香港即将实施的同类制度。美国和香港...http://www.360doc.com/content/06/0510/12/267_113271.shtml
3.《存款保险条例》覆盖机构的范围:根据存款保险条例,存款保险覆盖所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含外资法人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 覆盖存款的范围:存款保险覆盖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和外币存款,包括个人储蓄存款和企业及其他单位存款的本金和利息,仅...https://www.meipian.cn/2ycvj5nm
4.《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论述题复习资料5、试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 答:1、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对单位缴费(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由国家统筹安排。高收入人群按其收入比例所缴的费用,归入社会养老统筹基金后,不计入个人账号,由国家统筹发放,将使低收入者的退休生活由保障。社会养老统筹的这种管理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https://www.jianshu.com/p/f1ecbb6528c3
1.国际经济法年会论文系列(三十):存款保险制度与我国金融安全网的构建国际经济法年会论文系列(三十):存款保险制度与我国金融安全网的构建 摘要:金融安全网是一国金融基础结构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于金融系统的崩溃将会给社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许多国家都已经或正在建立各种形式的金融安全网。 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以及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一起被公认为金融安全...https://ielaw.uibe.edu.cn/fxlw/gjjjf1/gjjrf/12117.htm
2.存款保险制度保障范围从存款保险覆盖的范围看:1、既包括人民币存款,也包括外币存款;2、既包括个人储蓄存款,也包括企业及其他单位存款;3、本金和利息都属于被保险存款的范围。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机构的存款,不在被保险范围之内。https://m.64365.com/tuwen/nvoau
3.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金融业的分与合储蓄保险制度是一项出于保护个人投资者而制定的制度,《1999年金融服务法》通过设立专业批发金融机构并免除储蓄保险制度的限制,将带有个人投资者风险的零售业务与面向企业的批发业务明确区分开来,目的在于既能够通过储蓄保险制度有效地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又能够通过免除批发业务的储蓄保险费用,给予批发金融机构更多的业务空间。https://www.szse.cn/aboutus/research/secuities/documents/t20040106_531306.html
4.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保障制度的一种,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存款金融机构集体出资设立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被保险人,按照一定的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的制度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政援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其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利益,维护银行信用,...https://www.qwbaike.cn/doc-view-2847.html
5.中国推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专题新闻频道和讯网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公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及说明全文,向社会征求意见。中信证券对此政策进行了解读。中信证券表示:1、存款保险制度驱动储蓄向信誉高的全国性大中 19:49 华泰宏观:中国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将加速 和讯网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公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及说明全文,向社...https://news.hexun.com/2014/ckbx/
6.存款保险制度的方案敲定存款保险制度, 是指商业银行以客户存放于银行的储蓄存款为标的, 向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投保, 以保证在其经营失败或者破产倒闭、不能支付存款人存款本息时, 存款人可以从保险机构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的制度。1933年美国首先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之后, 全球有大约1/3的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其中不仅包括众多的西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c3f9s5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