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讯】5月即将到来,一大波新规也将随之落地,它们将从钱袋子、出行、住房、教育、打官司等诸多方面影响你的生活,赶紧来看看吧,不要后知后觉哦!
1.上海公积金提取支付房租条件放宽
5月1日起,职工连续足额缴存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上海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可提取夫妻双方公积金支付房租;简化租房提取要件;可每年一次提出提取申请,次年复审;单位提供租用住房的,可由单位集中申请。
2.存款保险制度5月1日起实施:最高偿付限额50万
条例规定银行破产也不怕了,储户最高可获赔50万。据央行的数据,可使99.63%存款人得到全额保护。据悉,存款保险制度核心要素之一是实施强制保险。实施之后,由金融机构交纳保险,储户无需交纳。
那么如果手上有200万元,如何保障50万元以上存款安全呢?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有200万元的存款,可以分在4家不同的银行,每家存50万元,即采用分散存款的方法,根据规定,就能够享受全额保护。
3.5月1日起导盲犬可带上火车
经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研究,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了《视力残障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视力残障旅客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火车。
4.新《行政诉讼法》5月1日起实施“民告官”再也不难
新《行政诉讼法》首次规定了立案登记制度,明确规定对起诉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这意味着,今后“民告官”将是“零门槛”,这将激发公众提起行政诉讼的积极性,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必将出现大幅增加,这对依法行政、行政执法以及行政应诉的能力将是一个巨大挑战。
5.全国税收征管规范5月1日起全面试行
5月1日起,税务总局将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全国税收征管规范(1.0版)》,通过切实规范税务人,更好服务纳税人。
6.5月1日起全国法院将实行有案必立
最高人民法院4月15日印发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该意见将于5月1日起施行。
7.上海新版《教育督导条例》将施行
新制定的《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今年“五一”起施行。条例规定,教育督导机构实施教育督导包括督政、督学及对教育发展状况和教育质量组织开展评估监测;对学校的督导包括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情况等。
8.民间气象预报"封口令"将实行
今后,气象爱好者在网上随意发布个人预测的气象信息,可能会遭遇重金罚款。5月1日起,《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开始实行。该《办法》规定,除气象台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违者最高可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新民晚报新媒体何迪、魏丽英综合整理图片来自网络)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