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利率下调,寿险如何换挡

6月底,记者来到某寿险公司在北京举办的客户答谢会。“预定利率3.5%的产品即将停售,这几天投保最合适。”在宴会厅内,该公司的增额终身寿险被重点推介,保险代理人一对一地向客户演算该款产品的投资和回报情况。现场座无虚席,成交量也是不断攀升。几天后,该公司一名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分支公司上半年受理标准保费超3亿元,其中仅6月份保费就突破了1亿元。

7月中旬,各上市险企相继披露上半年保费收入公告,同样印证了这一销售盛况。人保寿险、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太保寿险上半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约788亿元、2862亿元、4702亿元、1079亿元、15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8.7%、6.9%、5.1%、4.0%。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表示:“利率的影响使大家将更多注意力转到储蓄类保险产品上,我们预期今年中国寿险和健康险整体保费的名义增速将达到7.5%左右。”

面对同行在朋友圈铺天盖地的“炒停售”营销,北京的保险代理人张淼却没有加入。6月28日,将自己称作“佛系从业者”的张淼发朋友圈道:“如果看到炒作6月30日停售的信息,截图,等7月看。行业依然有的是好产品。”

情况和张淼预料的差不多,6月30日后,仍有不少预定利率3.5%的寿险产品存在于市场上,甚至一些产品在告别市场时还“一步两回头”。当记者在7月中旬再次向前述保险代理人询问时,其向记者透露:“现在是停售阶段,但7月底还会开放最后几天可以购买,之后就彻底停售,改成预定利率3.0%的产品。”

调降预定利率在预期中

追溯寿险预定利率的历次调整可以看出,不同于频繁调整的存贷款利率,寿险预定利率较为稳定。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调整次数屈指可数。最近一次下调发生在2019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该文件发布后,各家保险公司开发的年金保险预定利率上限均下调至3.5%。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SLF)10个基点,五大国有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这些调整都表明我国正处于金融周期的下行期,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都存在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保险资金运用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认为,在金融周期下行过程中,保险业过去隐藏的投资风险将会逐渐暴露,这对保险的资金运用将造成较大挑战,其直接反应就是“利差损”扩大。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已不足以支撑预定利率为3.5%的产品,下调预定利率在预期之中。

根据原银保监会披露的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2022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综合收益率至少连续3个季度低于财务收益率,以2022年第四季度为例,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5.35万亿元,年化财务收益率为3.76%,年化综合收益率为1.83%。直到今年一季度,综合收益率才实现了反超,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6.34万亿元,年化财务收益率和年化综合收益率分别为3.40%和5.24%。

“综合收益率是保险资金运用的真实收益,综合收益率低于财务收益率,意味着2022年保险资金运用整体存在浮亏。”陈辉进一步分析,在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下,预定利率3.5%的产品虽然迎合了消费者需求,但给保险公司带来“利差损”。再考虑到保险销售及维护成本,预定利率为3.5%的保险产品实际资金成本超过了5%。

“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增额终身寿险等保险产品存在两个本质不同:一是期限长,通常会达到10年、20年甚至更长,而常见的理财产品期限多为6个月到3年;二是除投连保险外的储蓄保险都有保证收益,而理财产品近几年打破刚性兑付后可能出现亏损。保险公司推出长期保证收益产品,如果现在不压降预定利率,未来就可能产生很大的经营负担。”深圳华博精算咨询有限公司CEO王晓波说。

除“利差损”风险外,王晓波认为“费差损”风险也是监管机构决定下调预定利率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原银保监会在规范两全险、分红险和商业代理行为的文件中,都曾提出要防范‘费差损’风险,并将预计费差损金额列为重点披露指标。”王晓波介绍,增额寿的保单收益率大致为预定利率与附加费用率之差。其中,附加费用率对应维持保单运作及销售的成本,包括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业务员的佣金、提成、签单手续费等。保单收益率则是刨除成本后剩下的部分,对应消费者获得的收益。“监管机构曾多次发文,要求保险公司及时调整定价,保障附加费用率真实、客观,甚至对于某些险种还设置了附加费用率上限。但目前,保险公司在实操中还很难做到压缩费用率。”

这种情况在海外保险市场并不鲜见,多国保险业也经历过低利率环境带来的挑战。以日本为例,25年前巨额的“利差损”和严重的投资亏损曾导致大批保险公司经营陷入困境,触发退保潮和破产潮。1997年至2002年,日产生命、东邦生命等7家大型寿险公司被清算或被收购。为适应日本低利率趋势,日本寿险业同样采取了调低预定利率、优化资产配置等措施,通过开源节流减少“利差损”。此外,日本寿险业产品结构也受到了影响,健康险、防癌险和长期护理险等业务占比在这场危机之后大幅攀升。

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投资

展望下一阶段,预定利率3.5%的寿险产品最终退出后,保费会断崖式下滑吗?业内是否存在没有好产品可供销售的焦虑?多位业内人士预测,虽然保证收益型产品的比例可能降低,但是保障型业务占比可能提升,分红险也获看好。“短期来看,利率下调的确会影响寿险保费,但是这也会推动所有寿险公司进行创新,重新思考和设计自己的产品。长期来看,经历转型期后,保险公司会推出更多更适合市场情况的产品,以适应长期低利率环境。”安仁礼说。

分红险是一种新型人寿保险,保险公司会根据分红险产品有关盈利,按照一定比例以现金红利、增值红利等方式分配给被保险人。也就是说,分红险具有保单利益不确定的特征,被保险人每年获得的分红会随该类产品的经营状况而产生波动。因此,在低利率环境下提升分红险占比,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有望缓解刚性负债成本压力;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好的收益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对于消费者来说,怎样合理投资?应当注意,相对银行理财等短期资产,保险是一种着眼长期的资产规划,投资分红险时也应更注重长期收益情况。原银保监会曾于去年发布风险提示称,消费者不宜将分红险等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片面比较,也不应轻信只强调“高收益”而不展示不利信息、承诺保证收益等不实宣传行为。

THE END
1.从2.5%到2.5%保险业穿越利率大周期2013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由2.5%上调至3.5%(年金险允许上浮至4.025%),结束了长达14年的2.5%预定利率上限。此后,3.5%预定利率上限持续了10年,直到2023年下调至3.0%,才宣告结束。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2016年左右,银行存款利率下行至低于保险预定利率的水平,资金开始大幅流向保险,其中4.025%的年金险热度相对较高。http://www.xinhuanet.com/money/20240902/56902d407cb84836abb640b3a9942e76/c.html
2.中国保险预定利率简史:再回首,往事已成空...来自贫民窟的大富翁...中国保险预定利率简史:再回首,往事已成空 第一阶段:1999年之前,预定利率与央行基准利率挂钩 当时把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通常以同期一年期银行储蓄利率作为参照,1982-1989 年预定利率基本处于6%-7.5%的高...https://weibo.com/5698885592/OuyLupPbl
3.[国信证券]: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点评:压降负债成本,政策靴子落地...事项: 8月2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式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金发〔2024〕18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此外,《通知...https://www.fxbaogao.com/detail/4427055
4.保险预定利率调整在即多家上市险企回应利差损风险人身险预定利率将在本周末(9月起)迎来调降,一大波保险产品陆续停售。 保险预定利率调整在即,在新旧产品交接之际,应如何看待预定利率的调整?保险公司如何应对?近两日,多家上市保险公司召开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并就此问题给予回应。 产品全面切换,保险公司做了哪些准备?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8303171840837.html
5.预定利率计算香港保险 保险预定利率 保险市场 2023-11-05 18:43:03 1058 保险知识 香港保险的利率怎么计算,是多少 香港保险的利率通常指的是保险公司提供的储蓄型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的回报率。具体利率会因保险公司和产品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香港保险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回报率往往在2%到5%之间,但这并不是固定的利...http://pawcz.cn/tag/14774.html
1.人身险预定利率2时代储蓄险格局迎变?继人身险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5%后,10月,分红险、万能险正式“换挡”。根据监管要求,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万能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为2.0%、1.5%,利率高于上述上限的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随着预定利率“2时代”的全面来临,保险市场也呈现新的变化。总体来看,增额终身寿险在储蓄型...https://www.jrtzb.com.cn/m/350bx/202410/82634476.html
2.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储蓄型保险热度上升继2023年末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近日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也加入了存款“降息”队伍。据悉,新一轮“降息”后储户“存款搬家”,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产品热度上升。 在利率持续下行的环境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应警惕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下的“炒停售”行...https://news.cnstock.com/news,jg-202401-5172035.htm
3.预定利率下调在即:储蓄险销售火热,有产品开启限售模式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1.5%执行;最低保证利率超过上限的万能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此外,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此前,市场对于预定利率下调已有预期,但监管部门明确相关切换时间后,具有储蓄型保险产品再度引发市场关注。https://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28530378
4.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是指什么?为什么变成了3.0%?说到利率下行对保险预定利率的影响,仍然也不是新鲜事。1999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降到2.5%,我国1年期...https://licai.cofool.com/ask/qa_253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