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人省钱”到“跑步买基”,这届年轻人已经看透了消费主义

在一波波购物浪潮中,“不盲从”、“不乱买”的声音开始被看见。中国青年报社发布的《2022十大生活趋势》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看腻了大促的狂欢,消费方式从“头脑发热的剁手”已经转变成“人间清醒式下单”。

一个名为“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的小组,汇聚了33万多“理智鹅”(小组成员自称)。类似的小组还有很多,“如果我们可以通过不消费获得快乐”、“低消费研究所”、“消费主义有效抵抗”、“下单前冷却小组”等,组员加起来近40万。在这里没有人推波助澜,只有劝退消费。

节省一些不必要的花钱,选择一种更理性的消费方式。从长远来看,攒下来的钱进行投资理财成为可能。2020年《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显示,超一半的新基民都是90后。

基于此,时代数据联合马上消费社会价值研究院,根据数据研究与调查在消费主义盛行之下,走近年轻人的另一面,看看他们如何省钱,攒钱与搞钱。

清醒地花出每一分钱

热爱购物是人类的本能。多项研究显示,购物与美食一样可以激活大脑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以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让我们陷入越买越上瘾的循环当中。换句话说,就是加入“买他!”的队伍轻而易举,而想要不买,需要经历一番挣扎。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冷静期’”、“断舍离”等消费劝退的行为越来越多。

他们一边劝其他人不要买、不值得,另一边不断寻找外贸尾货、临期食品、购物平台漏洞,寻找更低价的方式买到精致生活的办法。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021新青年时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近七成新青年时尚消费者在购物时首要考虑性价比因素,消费时更趋于理性,炫耀型消费行为减少。

各类拼团APP、临期超市、采购批发平台等都成为他们淘货的热土。在小红书搜索该类关键词你就会收获几十万的笔记,看到一堆“我被便宜哭了”、“四舍五入不要Q”的高声疾呼以及大量只花上四十几元就能买到一件厚实的冬装,100块钱拿下4个可爱包包之类的实战经验。根据《中国青年报》的统计,64.61%的大学生都有享受过薅羊毛的乐趣,《2021新青年生长力报告》中显示,目前三大电商平台中,拼多多年轻人的比例最高,其中95后的用户比例更是达到了32%。

各种二手闲置平台是他们经常出没的地方。QuestMobile发布报告显示,90后是闲置交易的主要人群,特别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活跃占比更为突出。除了将闲置物品早日脱手赚钱,他们还通过一次次“咸鱼行动”提醒自己,钱换物容易,而物品想要换成钱,到底能够有多艰难。

计算每一笔消费的实用价值,取消没必要的支出,把高端产品换成平价替代品,放弃自己心仪好久的裙子,这些小事看似不痛不痒,但却体现了年轻人在消费观上的巨大转变,尝试在花每一笔钱之前都经过审视,区分哪些是“过度的欲望”,哪些是“智商税”,避免消费主义陷阱,追求更理性的消费。

心无杂念,只想“搞钱”

节省不必要的花销,培养了更理性的消费方式,他们对手上的钱有了更明确的规划。理财热正在感染年轻人。

Mob研究院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仅仅基金这一类理财产品,2020年上半年新增基民突破2000万中,有16.1%在18-24岁之间,43.9%在25-34岁之间。无独有偶,在2020年11月发布的《基民理财心态观察》也指出,18-35岁基民占6成以上。90后已成基民的主要群体。

而《中国股民行为报告》则指出,90后对于投资风险的容忍度较其他年龄层都要高。报告提醒,有9.9%的90后追求资产大幅增长并愿意承担较大风险,在各个年龄层中占比最高。

截图源自豆瓣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组

《基民理财心态观察》指出:当持有基金亏损5%-10%时,基民就开始出现明显焦虑。急性子基民持有单只基金不超过3个月。而95后基民每天要查看基金收益3次。

无论是为基金欢呼雀跃,还是为基金黯然神伤,这大起大落之间,年轻人对于“基金”所代表的理财,或者用更通俗的说法“搞钱”执着背后,是他们对金钱、对工作、对生活方式乃至存在方式的重新理解与定义。

年轻人每月储蓄占收入比例为25%,达到近年最高

在疫情的阴影之下,储蓄的重要性也被更多年轻人意识到。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以及随之而来漫长的居家隔离,让不少人困在家中,无法工作,工资延迟发放或者只发基本工资,有的人前一天还在讨论进行中的项目如何执行,第二天公司就宣布解散了。但是房租还要照交,房贷、车贷照旧扣费,由于各种防疫需要,开销甚至比钱还多。曾经的储蓄成为了救命稻草。

即使疫情结束,“你永远不知道健康危机和职场危机哪一个先到来”所昭示的生活不确信性并不会消失。在危机中体验过风雨飘摇的年轻人们学会了克制欲望,认真理财以及学会储蓄。数据显示2020年90后人均攒钱金额比2019年增加了40%。

《2021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储蓄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2021年年轻人每月储蓄占收入比例为25%,每月平均储蓄金额为1624元。这两个数字都已经是近年最高。

金钱只是虚拟数字,但我们在决定如何使用它们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决定如何安排我们的生活。从省钱、攒钱到搞钱的一系列操作,年轻人的改变背后都是在通过更理性的消费方式,更有觉知的使用金钱,从而获得抵御风险的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面对生活中不可测的风险时,资金的可用性会是一种巨大的帮助。金融产品的出现,帮助人们把“现在的需求”和“未来的钱”之间的矛盾协调好。但需要合理地使用信贷产品,才能有助于年轻人更快实现美好生活。

马上消费价值研究院指出在消费主义的大潮中,各种品类、赛道不断创新、涌入市场,在我们的生活里面,不断地构成各种各样的安慰,还有诱惑。广大消费者应该学会在自己消费能力的承受范围以内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所谓的更理性的消费,既不是让自己的欲望不断扩张,也不是对每一笔钱斤斤计较甚至倡导“不消费”。而是通过消费,追求一种“平衡的生活”。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购买自己值得拥有和足以匹配的东西。确保所有的消费都是建立在有足够收入支撑的前提下,让信用借贷帮助你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让它使你变得负债累累。如果暂时收入有限,应该做的是理性克制消费欲望。

像看透了消费主义的这批年轻人一样,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修正前进的方向,努力做出正确的决定。用积极的行动,健康的消费观念来为自己赢得安心生活的底气和能力。

THE END
1.返还型儿童保险,真的是智商税,割韭菜吗?储蓄性看,孩子百年以后留笔钱给谁?会贬值多少倍? 所以,这种身故后返钱的儿童保险,说是“割韭菜”,也不冤。 但第二种不是。 举个例子,A君,给孩子买份重疾险,投保20年后可以返还150%保费,这笔钱可以拿来做教育金,或者纯粹作为一种储蓄。 这类返还型产品有实用价值,我们只能说产品有好坏,不能一竿子打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708/18/53381537_985707553.shtml
1.商业养老年金是智商税吗?还不懂就亏大了!一、商业养老年金是智商税吗? 商业养老金是智商税吗?当然不是 商业养老年金通俗的来说就是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先交一笔钱,等到我们老了之后,在约定的时间点就可以领取一定的养老金,用于补贴我们的养老生活。很多人把商业养老年金叫做“生存金”,也就是活多久,领多久! https://www.shenlanbao.com/zhinan/1563102818313646080
2.返钱都是忽悠人的?储蓄型保险这么买,省钱又存钱保险保险产品储蓄型...很多人被哄着骗着购入冠以养老金、教育金等各种名义的储蓄保险,花了昂贵的保险费用,却享受不到好处。 久而久之,本该是保障利器的保险成为了“智商税”、“保险骗局”的代名词,大家的信任在这些弯弯绕绕的骗局中不断被消耗,到如今,很多人对储蓄型保险嗤之以鼻。 那么储蓄型保险真的不适合投保吗?如果有这方面...https://3g.163.com/dy/article/GPN7N5QJ0552NGAS.html
3.平安御享财富养老年金是智商税吗?平安御享财富养老年金是一种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它结合了保障和投资功能,旨在为投保人提供稳定的养老金...https://licai.cofool.com/ask/qa_3752705.html
4.买保险到底是不是交智商税吗?人寿险:人寿险,又称“死亡险”,只有小明离世了才会赔付。通常家庭支柱需要,传承需要,或者股东互保也是用人寿险来做。 储蓄与投资:通常是分红理财产品或者基金。 03 平安的保险真的卖不动了吗? 此次关于保险是否为智商税的讨论究其源头还是来自部分投资者对于中国平安的不确定性。在12月13号之前,平安的股价从92不停...http://klstq.com/h-nd-1114.html
5.新海南财经观察保险成年轻人“硬核装备”他们到底在买什么?增额终身寿险之所以成为热门理财选择,因为除了身故保险金,终身寿险的保单还包含现金价值。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都可以复利增值和创造现金流,在市场利率不断下行的情况下,终身锁定利率的特点对比其他跟随市场利率的产品,其长期优势就凸显出来。 采访中,多位银行和保险人士认为,保本保收益的储蓄型保险仍将是2024年主力产品...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3/01/032960862.shtml
6.老司机提醒:汽车买这三种保险就行了,再多也没用,只是智商税现在大家在买车之后都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必须要买车险,这要是在以前,可能部分车主除了国家强制要求买的交强险之外,其他的险就不需要了,他们可能是对自己的车技非常自信,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车主看着如今如此复杂的路况,也是不得不买上几份保险心里才踏实,但是现在市面上的保险险种太多了,一不小...https://www.isolves.com/cj/bx/2021-06-16/40600.html
7.这些“财商课”,是“智商税”吗?一般来说,在20岁至30岁阶段,应以培养储蓄习惯为主,资金多用于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风险较低的投资;30岁至50岁期间,一般从子女教育、健康医疗、退休养老等方面来做理财规划,其中股票等风险性资产一般不超过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50岁以上,理财的目的主要是支持子女的家庭、事业和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应以稳健投资为主...https://m.gmw.cn/2022-05/28/content_1302969578.htm
8.「学习篇6」你想过一夜暴富吗?我曾经幻想过今天有同学说,不投资比投资的风险小。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是纯粹胡乱入市买的话,那确实你还是不投资比较好,这进去完全就是交智商税嘛,风险太大了。可是如果你在懂得市场规律,懂得如何价值投资,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情况之下,其实你是可以学习如何降低风险的。 https://www.jianshu.com/p/22bdd6e7eb57
9.银行实践丨把握理智投资时代的客户思维银行频道月27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601988)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在2021年12月31日结束了过渡期,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银行理财、普通债券、信托不得保本保息,不得刚性兑付,...https://bank.hexun.com/2022-07-06/20630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