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销售误导:拙劣的骗人术

其实从分红险的角度来看,这款产品并没有问题,毕竟除了利息,保险还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功能。当事人之所以感觉上当,极大的可能是当初买保险的时候,被销售人员用高收益忽悠了。

“忽悠”在保险销售领域有个好听点儿的词叫“误导”。误导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保单销售出去。

强烈的求生意识,让有些保险销售人员不择手段。

拉银行做虎皮,保险销售最终露馅

一些保险销售也知道自己的职业名声不好,于是就伪装成银行的员工,但是一连串牛唇不对马嘴的回答后,就将自己“欺骗”的身份暴露无疑。

记者问:“是一款保险产品吗?”对方答:“不是,只是一个‘理财账户’。请问您的地址是哪里?我们派‘理财经理’上门服务。”

记者留下一个地址后,第二天便见到了这位“理财经理”。刚一开始交流,这位袁姓经理(以下简称Y)便拿出了一份保险计划书,左手挡住产品名称,右手直接指向下面的一堆数字。

Y介绍:“这(产品)就是一个银行存款,我们这个银行存款,最低1万起,除了给您一个比银行稍微高一点儿的利息以外,还会给您固定的收益,而这两部分如果您不取走的话,还会有一个每年3.5%的复利。”

所谓的“比银行稍高一点儿的利息”,实际上是指这款产品的分红。销售过程中,Y全部使用最高的假设红利在说明,并表示高档分红的收益为3.75%。数字看起来很美,但他并未主动提起分红的不确定性。

记者问:“分红部分是不确定的吧?”

Y答:“分红不确定,但我们每年固定返还10%是确定的,每年9200元。”

记者问:“什么的10%?”

Y答:“在我们这里‘开户’后,您‘认购’的10%。”

实际上,根据产品的条款,所谓的“认购”就是这款保险的保额,上面说的保额为92000元,60岁之前每两年一次返还保额的10%,而不是Y说的每年一返。有趣的是,在后续的介绍中,Y又改回“每两年一返”了。

记者:“如果我5年以内着急用钱怎么办?”

Y:“您可以拿走80%,而且固定收益和分红都可以拿走。比如说,第五年您着急用钱,你一共交了254000,您可以拿走254000的80%,合同里是能够体现的。”

Y所说的80%,实际为“保单质押贷款”的内容,即可以以贷款的形式贷出现金价值的80%,与所交保费无关。

现金价值在Y呈现的利益演示中并没有体现。当记者提出要查看合同内容时,Y表示要签单后有了正式合同才能查验。事实上,这款产品在8年以内退保,都不能保证没有损失。

记者对Y的身份提出了质疑,Y企图蒙混过关,并出示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从发证日期看Y卖保险至少有半年多了,但他并没有银行的从业资格证。

在Y的整个销售过程中,反复使用“存钱”“利息”之类的词语,与保险有关的概念基本没有说明,甚至对同业其他公司进行了诋毁。在银行身份被揭穿后,Y甚至说起银行的不是:“为什么银行买保险退了会赔钱?因为银行把你的本金和红利都拿走了。”

为了重新赢得记者的信任,Y表示:“您假如按照这个例子的标准办理,我的佣金只有3000元。”

明确表示拒绝后,记者告别了Y。

保险销售忽悠为何盛行多年?

探究其原因,以下几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保险一旦销售成功(过了犹豫期),退保变得很难,即使退保,客户也会损失不小的金额,所以只要“骗”客户签了字,销售就有钱赚;二是每个人一生中会购买的保险数量有限,保险业务员没有必要长期维护一个客户,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所以有机会能骗就骗;三是保险销售需要结识大量的陌生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大量招聘新业务员,会比提升现有保险业务员水平更容易找到新客户,所以保险公司对销售管理的风格也偏于浮躁。

对于“误买”保险的人来说,损失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资金被冻结住了,如果取出来会有不小的损失;另一个是保险的收益率比之前自己希望的低,在通胀面前,多数保险产品显得很无力。但这两点只能说是保险产品的短处,对购买者并没有恶意的伤害,也不构成欺诈或者金融诈骗。多数购买者在被保险公司客服和销售人员踢了几次皮球之后,也只能作罢。

于是,这个不痛不痒、不大不小的“毒丸”,便一直存在很多年。

其实,相比较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保险是最难选购的,因为除了要弄懂保险的专业术语外,还需要对自身的理财需求有清晰的了解,甚至需要对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家庭的未来有前瞻性的感知。这是很多理财者都迫切需要提升的领域。

正是因为不懂,才容易上当。只有购买者的理财水平提高了,保险销售误导的情况才能真正缓解。

和保险销售人员沟通的注意事项

1.要先弄清楚产品到底属于哪一类保险,寿险、分红险还是复合型保险;是什么机构发行的。

2.如果对方大量使用保险专业词语,务必请对方解释该词语的含义,并对应保单上的数据。

3.不排除销售人员会说假话,比如保单里的钱可以提前支取、收益率远比银行存款高等。记下你认为可疑的说法,之后致电保险公司官方客户确认,或者找熟悉的专业人士咨询。

THE END
1.投诉保险公司有什么影响?投诉保险理赔员要注意什么?时讯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保险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保险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投诉保险公司有什么影响 1、自我保护:投诉保险公司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让保险公司更加重视消费者的利益,增加消费者的话语权和安全感。 http://games.cqtresearch.com/youxi/2023/0608/221962.html
2.建设银行和嘉禾人寿保险公司的骗局建设银行和嘉禾人寿保险公司的骗局, 2012年4月21日我到建行存钱20万元,本来是存一年定期的,有个工作人员跑过来说她是大堂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问我做http://www.315online.com/tousu/finance/261861.html
3.华康保险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华康保险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投资者需警惕!华康保险上市骗局 在华康保险公司存钱安全吗? 华康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华康保险公司现状 华康保险中介有限公司 【今买明卖】●【金少超级完美】●捕捉牛股金妖利器【低吸高抛】●波段精品原创设计[金钻指标-技术共享交流论坛] 金少金股 2024-04-07 阅读994872 ...https://www.55188.com/topics-6625475.html
4.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是中国知名汽车变速器关键零部件专业制造商,现在具备同步器、同步环、结合齿、双离合器支撑及主转毂、行半齿、差速器总成、电机轴等关键零部件的集成配套能力,是大众集团A级供应商,MAGNA集团战略合作伙伴,与世界知名变速器制造商—采埃孚(ZF)、格http://cjmp.cn/
5.去银行存钱被忽悠买了保险每年存两万怎么处理?去银行存钱被忽悠买了保险每年存两万,如果是刚买的保险,可以找保险公司要求全额退保。因为投保了保险后会存在有犹豫期,在犹豫期内退保是可以全额退的。另外,如果保险公司不同意,那么可以投诉到银保监局。之后再投诉该家银行,未经消费者允许,将存款购买了保险,要求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毕竟银行只是保险公司的一个...https://www.csai.cn/wenda/976915.html
1.以案说险购买合适的金融产品,警惕“高收益零风险”陷阱某日,他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保险公司“客服经理”的电话,对方声称公司正在推出一款针对新市民的专属保险产品,不仅保障全面,而且投资回报率高,主打“高收益零风险”。张先生被对方的话术所吸引,没有过多犹豫便提供了个人信息并支付了首期保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先生发现所谓的“高回报”并未如期而至,反而接到...https://gt-trust.com/index.php/index-view-aid-6025.html
2.股票群保险欺诈,投资份额疑云重重不过,受害者们也并非全然处于绝境,毫无希望可言。倘若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保存好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关键证据,便可以尝试寻求法律维权的途径,依法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保,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金融市场的汹涌浪潮之中,股民们原本就时刻面临着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而这种炒股诱导下的保险骗局更是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http://176910929.b2b.11467.com/news/9352466.asp
3.人寿一年一万交十年骗局(买保险一年9000交20年骗局)一年一万交三年人寿保险可靠吗 去存钱被忽悠买了中邮人寿保险一年交1万,交三年。期限为六年,这样你要觉得行,你可以连续交觉得不愿意你也可以退保的。这也是看自己的想法了,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六年就拿回本金和利息还挺高的 可以的,大多数都是可以保本的,不过也要看你买的是什么类型的,你可以打他们的客服电话详...https://www.gzzwz.cn/baike/211868.html
4.中英人寿保险骗局保险问答我本来是去存钱结果被银行业务员(估计就是中英人寿的业务员)骗去买了35000元的中英人寿保险,买的时候业务员说到时候退换所有本金还有送50000元的保险,说是买保险比存银行划算。我文化低就相信了,我想银行里怎么可能长期摆摊骗人结果今年我去退保,告诉我账户只有24000元!!什么送保险根本就是骗人的!现在保险公司就...https://m.dby.cn/wenda/detail-26551.html
5.其实保险业内的人很清楚自己是在骗人(保险是怎样骗人的和并不骗人...同时也很清楚保险是怎么骗人的。我随便在网上搜了一个帖子,是一个保险业内的人写的,他很清楚地写出了保险业忽悠人的几大要素,全文如下:请进 认为保险骗人 通货膨胀 理赔不了 保险公司倒闭 这不好那不好的都可以进来看看 欢迎指证首先 很多人认为保险是骗人的 是因为有些业务员忽悠的天花乱坠 而本人又没有防范...https://book.douban.com/review/2986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