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两端共同催化市场变局重疾险没落终身寿险走俏

连续多年高增长的重疾险终于停下脚步。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2021年重疾险保费收入4574.6亿元,同比下滑6.7%,近六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重疾险一直是保险公司的核心产品,2021年重疾险保费收入占健康险保费收入的52%。重疾险的拐点,正是保险业进入深度改革期的缩影,折射出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重变化。

供给端改革知易行难

保险业务的本质是针对各类风险开发设计保险产品,再将合适的保险产品销售给面临相应风险的客户,保险保障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传统上,代理人是连接保险产品和消费者的关键点。

“增员就是增单”,在跑马圈地时代,保险公司普遍依赖于代理人规模扩张。人员数量增长快的同时,是专业素质提升难、提升慢,这种简单粗暴的业务模式难以行稳致远。“自保件”、“拉人头促新单”等涸泽而渔的做法,导致代理人留存率不断下降。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代理制销售人员590.7万人,相比2019年的高峰数据同比缩减约35%。

由于重疾险等产品设计比较复杂,消费者对于线下面对面沟通的依赖度较高,对于产品和品牌的信赖度也需要长期的高频互动来达成,代理人队伍的大幅萎缩直接导致全行业重疾险保费增速拐点的出现。

熟人营销模式的终结,倒逼保险公司需要尽快完成销售能力的重塑,数字化技术被寄予厚望。但是,寿险业务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直播间可以创造面膜、小家电的单品销售纪录,但这种在标准化产品领域取得成功的商业模式,并不适用于金融属性强,产品复杂度高,客户需求个性化的寿险产品。

依靠吸粉营造网红产品的模式创新也不顺利。网红重疾险、医疗险虽然赢得了一时的流量,但存在低价高保额、短期限等问题,增加了保险公司经营风险,某些条款的设置如大额医疗险续约问题存在缺陷,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在银保监会清理整顿后,大批网红产品已经退出市场。

从并不顺利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可以看出,保险供给端改革必须正确处理“道”与“术“的关系。

真正了解市场、了解需求,打造出符合政策要求、贴近消费者的产品,这是长期发展的根本。转型不是简单地将产品平移到线上,也不是利用技术手段营造一时的轰动效应,而牺牲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长远利益。

需求端出现“三化”趋势

除了供给端,需求端的巨大变化也加速了重疾险的落寞。Z世代为主的年轻人群正在成长为保险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年轻化、高知化背景使得新一代保险购买主力易于接受新事物,保险意识较强,但同时也具有消费精细化的特点,对于产品品牌、产品设计较为挑剔,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单向销售推广,部分重疾险品种在重疾轻症种类、赔付次数等方面的设计存在保障不足等缺点,难以让年轻消费者满意。

同时,近年来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不少行业、企业经营受到影响,居民收入预期下滑,出现了消费降级现象。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8万元,同比增速仅为3%,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重疾险保费成本相对较高,类似汽车、珠宝等可选消费的性质,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对成本更加敏感,因此投保意愿有所下降。

长期型险种开始走俏

为了应对收入预期下滑的焦虑,居民储蓄意愿明显提升,2022年上半年央行调研问卷选择“更多储蓄占比”的比例提升至58.3%,达到2002年以来最高点。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更倾向于财富保值增值。

但是,财富安全保值增值的可选项并不多。资管新规打破刚兑,保本理财彻底退出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遭遇业绩不佳的争议。今年以来,由于股票和债券市场波动,银行理财多次出现行业性大面积“破1”,这让已经习惯了稳赚收益的低风险客户难以接受。而在低利率环境下,即使是获得正收益,收益率水平也难以让人满意。目前6个月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在2%左右,相比2018年高峰时的5%水平近乎腰斩。

市场总是挑战与机遇共存,宏观经济和金融行业环境的变化为重疾险关上门,也为长期型产品,如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等打开了一扇窗。

寿险带来的本金长期安全感受,一直为高净值客户所青睐。招商银行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1年高净值人群财富目标中“本金安全”占比25%排名首位。私人财富配置中,寿险产品的配比在2008年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实际上,年金险、寿险占比提高是发达国家、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有研究显示,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随着65岁以上人口占比的提升,年金险、寿险等产品更受青睐,这为老龄化社会加速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无论是国际市场发展规律,还是国内保险行业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变化,都在预示着保险公司转型窗口期已经打开。近日,i云保举行了保险业首个元宇宙产品IP发布会,以熊猫为主题形象的国民保险产品IP熊保保亮相,为消费者带来康乾2号、开元1号、永乐1号三款平台专属定制化的优质普惠保险产品,树立增额寿险、两全保险、少儿年金险的优质产品标准。元宇宙的创新发布形式,帮助保险公司营造现象级话题,更直接、高效地触达Z世代消费者,并为代理人赋能,推动行业扁平化。正如i云保创始人、CEO李哲在发布会上所说,科技成就保险普惠是一个践行长期主义的过程,i云保需要不断与保险公司反复打磨,深度结合当下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切实的风险保障。

THE END
1.泰康人寿增额终身寿险的优点和缺点二、泰康人寿增额终身寿险的缺点 1. 较高的保费:相比于其他寿险产品,泰康人寿增额终身寿险的保费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该产品提供了终身保障和保费返还等附加服务,导致保费相应增加。 2. 额外条件限制:泰康人寿增额终身寿险在保障期间内可能会有一些额外条件限制,比如要求被保险人每年必须接受健康检查或保持特定的生活...https://www.xyz.cn/discover/detail-taikangrenshou-3270622.html
1.增额终身寿的保额增额终身寿保险优点缺点保险理财你是否曾想过购买一款既能保障终身,又能实现资产增值的保险产品?你是否在选购保险时,对增额终身寿的保额、优缺点感到困惑?你是否想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本文将解答你的疑问,带你深入了解增额终身寿保险的特点、优缺点以及购买建议。 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11-636211
2.我们向ChatGPT提了100个保险问题,留给保险人的时间不多了?但是,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险费用相对较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因此,在选择增额终身寿险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保障需求进行选择,确保购买的产品真正能够满足自己的保障需求。 44. 怎样挑到好的增额终身寿? 如果您想购买增额终身寿险,建议您考虑以下几点: ...https://insurance.hexun.com/2022-12-09/207463306.html
3.增额终身寿险的优点和缺点?分享客户找我投保200万保费增额终身...1、增额终身寿险的作用是什么?其优点和缺点? 2、增额终身寿险怎么算?什么是IRR? 3、增额终身寿险安全吗? 4、资产配置角度来说,咱们买增额终身寿险的意义是什么? 5、咱们应该怎么给家庭买对增额终身寿险? 一、增额终身寿险的作用是什么?其优点和缺点?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13675385&efid=ZSPsfeZ4hDceQBOJ1U6N2w
4.卖10万保险大赚1万,银行人疯狂卖保背后,谁被坑惨了?其实,在今年上半年,增额终身寿险已经被“炒停售”两次了。一次是在4月底,一次是在7月底,银行人老王表示,只是看到了产品下架,不知道这次是不是“狼来了”。 当然了,没有任何一款金融产品只有优点、没有缺点。银行大卖特卖的增额终身寿险,前期流动性是很差的,起码有个五六年的“封闭期”,你要是临时要用钱,要...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0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