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又下调!临近年关储蓄型保险热度攀升增额终身寿“点击率”最高

“增额终身寿是咨询最多的产品,其次是年金险这类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产品”小陈进一步表示。

存款利率再次下调

12月22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国有大行再次集体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一年期及以内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10个基点,两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0个基点,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5个基点。目前国有大行5Y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最高为2%,整体存款挂牌利率进入“1%+”时代。

而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三次银行存款利率的全面下调,今年6月8日,六大行宣布下调各类型存款利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挂牌利率全部降至2.5%以下,执行利率告别“3时代”;9月1日,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行同时发布公告,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1年期下调10BP,2年期下调20BP,3年期、5年期下调25BP,下调后最新利率为,1年期1.55%,2年期1.85%,3年期2.20%,5年期2.25%。

以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调为信号,各大股份制银行紧随其后,纷纷宣布下调存款利率。低利率时代已经来临,面对存款“降息潮”,如何科学规划和配置资产成为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

3.0%预定利率产品依然具有优势

时值保险行业冲刺“开门红”的关键时期,这一消息虽然对广大银行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确实让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将目光转移至储蓄型保险身上。

“咨询保险产品的客户这几天确实多了,问得最多的还是增额终身寿。”一位资深保险代理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保险代理人小陈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在不确定性增加的经济环境下,居民储蓄需求居高不下,上半年3.5%的终身寿产品非常好卖,近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接连下调,也让客户偏向于寻找兼具稳定性和成长性的金融产品。

事实上,今年保险市场同样经历了一波产品预定利率切换,市面上大部分保险产品均受到波及,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在今年七月底全面下架,取而代之的是3.0%预定利率产品。

虽然预定利率下调,但业内人士对3.0%预定利率产品依然具有信心,太平人寿精算部总经理陈建华在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型产品市场吸引力仍在。“预定利率下调,短期会对销售带来一定冲击,但3.0%预定利率的产品作为防御性资产相对优势还在,毕竟市场上稳定的长期资产管理品种并不多见。因此,我们判断传统型产品不会就此销声匿迹,仍然有相当的市场需求和空间。”

3.5%预定利率保险产品的下架确实让后续的八月、九月、十月的保费收入进入了一个下行区间。不过近日披露的11月保费数据显示,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在11月下跌趋缓,有回暖趋势。

国泰君安非银团队认为,受银行再度下调存款利率影响,预计客户对于保险储蓄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尤其在保险公司没有提前预收24年开门红保费的情况下,预计降低存款利率将成为客户购买保险开门红产品的重要催化。

增额终身寿“点击率”最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险企已经推出开门红产品,平安寿险近期推出了御享金尊终身寿险(分红型)保险产品计划、御享金越终身寿险(分红型)保险产品计划、御享财富3.0保险产品计划,以及御享财富3.0养老年金保险产品计划;泰康人寿也已推出泰康尊享世家(增额版)2023终身寿险产品;太平人寿推出了3.0%增额终身寿——国强一号;中国人寿则主推两全险和年金险,搭配万能账户的组合,具体产品为鑫耀龙腾两全保险、鑫禧龙腾年金险等产品。

在产品上,大部分上市险企主推产品集中在3.0%的增额终身寿和年金险上,也有不少险企尝试2.5%的增额终身寿或年金附加分红,来满足更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整体来看,市面上主推的产品主要包括3.0%定价利率产品和2.5%定价利率+分红产品,具体产品类型包括增额终身寿、分红型保险以及短交快返年金+万能账户类产品等。

对于附加分红的产品和未附加分红的产品,哪类更受欢迎,一位资深保险代理人李娟对记者表示,目前来看,附加分红和不附加分红的产品咨询热度都很高,其实要看客户个人的需求,保险公司给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是值得鼓励的。总的来看,增额终身寿的咨询人数还是最高的,年金险对于有配置养老资金意愿的客户来说也有比较大的需求。

在李娟看来,增额终身寿的最大的魅力在于“提前锁定收益”,“很明显,在当前的利率环境下,以后利率只会越来越低,现在看3%的预定利率不高,但几年以后,也许3%也买不到了。”

对于实际投保的人数,李娟持乐观态度,她表示,“仍在积极沟通中,来咨询的人多了,单子自然就来了。”不过她也表示,在整体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客户“下手”整体感觉会更谨慎一些。

贷款公司全国仅剩1家:宁波余姚农商行100%持股

证监会再发重磅规定!倒逼及时信披,遏制业绩、含科量擦线IPO

太唏嘘!“消失的奶茶”上演!年轻人怎么了?

数看湾企200秒|这家超会“整活”的银行,原来还有这一面

一图看懂广东前11月经济成绩单,这一数据连续7个月保持回升!

南财智库简介

年终特刊智库|《广东海洋城市调研报告(2023)》:畅通涉海“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寻找“海上新广东”发展密码

21健讯Daily|国家医保局回应“居民个人缴费标准每年调增”;BMS斥资41亿美元押注核药

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南财充分发挥主流财经媒体优势

THE END
1.缴付及领取中国人寿(海外)*以港元缴交美元保单的首期保费及保费徵费,请参考「卖出价」。请留意,美元保单以港元缴交其他费用(包括但不限於续期保费及保费徵费、偿还保单贷款)应以相关通知书上的金额或从本公司获取的报价为准。 备注: 「以上汇率只供参考,并会不时调整而不作另行通知。如因汇率变化而出现缴费不足,我们可能会与您跟进补足...https://www.chinalife.com.hk/zh-cn/customer-service/payment-and-collection
2.人寿保险的现金价值是如何计算的?保险频道此外,不同类型的人寿保险产品,其现金价值的计算方式和增长模式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传统的定期人寿保险通常现金价值较低,而终身人寿保险和分红型人寿保险的现金价值可能会随着时间有更显著的增长。 总之,人寿保险现金价值的计算是一个综合多个因素、较为复杂的过程。在选择人寿保险产品时,建议仔细研究合同条款,了解现金...https://insurance.hexun.com/2024-11-29/215865115.html
3.产品供给多元化,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多款保险新品上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再次展现其行业“头雁”的引领风范,加速推进产品供给端改革,推出了多款不同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包括国寿鑫满益足两全保险、国寿鑫益丰年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国寿鑫益传家终身寿险(分红型)等三款产品,以高质量的多元化产品供给体系,用心用情...https://hntvbh.com/shows/15/24947.html
4.人寿理财保险一年交多少钱中国人寿医疗保险一年交多少钱 消费型大病医疗保险一年期保费相对较为便宜,在几百元左右。而储蓄型大病医疗保险一年保费相对较贵,但后期返还可抵充一定的保险费。此外合理的缴费方式也可以减少大病医疗保险保费支出,建议选择年缴,虽然所付总额可能略多些,但每次缴费较少,不会给家庭带... ...https://m.shenlanbao.com/he/1382792
5.香港保险企业限制刷银联卡缴保费,续保缴费短期也受影响目前友邦、安盛、大都会人寿和中国人寿(海外),对于银联刷卡新缴保费都做出了不同的详细限制。东方IC 资料 内地客户想要刷银联卡购买带有投资和储蓄性质的香港保险,短期内将存在一定难度。 尽管银联国际对10月29日传出的“银联将关闭香港保险业务消费通道”作出回应,称仅限制缴费分红型人寿保险、万用险等资产类产品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52663
6.观点教授/研究投资型产品主要有两种,储蓄分红型产品的投资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客户所交的保费由保险公司去投资,客户直接享受保险公司分发的红利,而投资相连类产品的投资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客户所交的保费全部用来购买基金,投资收益取决于客户所选的基金表现。 由于香港保险公司众多,保险行业竞争激烈,香港人寿保险公司的产品几乎大同小...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4072
7.2019年互联网人身险同比增长55.7%价格战仍为互联网人身险竞争...保险行业协会指出,近两年整个保险行业加速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各人身险公司积极调整产品业务结构,加大力度推进发展长期储蓄型和保障型保险。长期保障型产品也逐渐被作为各人身险公司互联网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 与2018年相比,短期产品如投连险规模保费下滑38.8%,交通、旅游意外险等也下滑48.8%,重大疾病保险、定期寿险、终身...https://m.cls.cn/detail/466835
8.2022年人寿保险行业分析商业养老保险有望分享第三支柱增长红利...1)保险公司主要以传统商业养老保险、税延型养老保险 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为主,其中传统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时间较长,整体已经相 对成熟。养老保险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风险水平低,具备更高安全性,但持有期更 长、流动性较差。2)商业银行主要提供养老储蓄产品、养老理财产品等,商业银 行具备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信用优势,更...https://m.vzkoo.com/read/202207224c145761fa73172cf202d4fd.html
9.中国人寿苏恒轩:新阶段新格局新作为推动寿险转型升级再出发黄洪副主席指出,目前不均衡、不充分的保险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更高层次的保险需求仍有明显的差距。这也指明了寿险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2019年,中国人寿根据发展实际提出了重振国寿战略部署,明确“五大重振目标”和“一体多元、双心双聚、资负联动”的战略内核,以及打造“科技国寿...https://www.zznews.gov.cn/news/2020/1020/3519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