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误导一直是保险销售管理中的痛点和难点,其中人身险是重灾区。什么是保险销售误导?李总对其定义做出了详细解答。
保险销售误导是指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保险销售人员在保险销售业务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的方式,对保险产品的情况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的行为。保险销售误导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隐瞒、混淆产品信息、暗藏搭售、夸大保险责任、承诺保证收益等。
保险销售乱象频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点,保险是一种事后显效的无形商品。不到出险时,投保人感觉不到保险的保障作用,这就意味着在销售过程中,客户是无法体验的。保险的这种特性为不规范的销售留下了夸大产品功能的客观空间。
第二点,保险产品出现销售误导概率高。特别是人身险产品相对复杂,动辄几十页的产品条款、大量的专业术语,一般消费者很难看得懂,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出现销售误导概率很高。
第三点,保险销售行业门槛相对不高,保险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诚信水平差异较大,对产品信息传达的完整度、准确度有很大影响。
李总表示,从这三方面原因可以看到,如果可以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养,同时对消费者加强保险理念的宣传教育,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销售误导的情况就会大大降低。
到了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接收到的海量信息鱼龙混杂,难以分辨真假,这让防范保险销售误导工作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提升消费者消费理性、避免销售误导、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一直是中邮保险广东分公司着力推进的重点之一。
对于如何防范“1元保”陷阱,李总表示,这些保险号称“首月0元”“首月1元”甚至是“免费领取”,让不少中老年消费者以为用极低的价格就可以购买一份价值几千元的保险,其实是以“优惠”之名进行诱导,用“零首付”这些套路给人优惠错觉,实际上是将保费分摊至后期,保费交纳前轻后重、层层递增,消费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费优惠,这种现象被称作“套路保”。
二、如何才能避免陷入非法集资陷阱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支公司总经理何兆华
不管是保险业还是其他行业,防范非法集资还有通用的“四看三思等一夜”法。
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对于消费者平时会接触到的保险产品,如何购买可以更合心意,更加安全放心的保险产品,判别保险公司的何总建议有三点:先选公司,再选产品,怎么判别保险公司的好坏,购买保险产品如何可以更合心意、安全放心,何总提醒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保费收入的规模、风险的评级,偿付能力。保费收入是能够体现保险公司规模的指标,从而从保费规模可以看出保险公司背景是否雄厚,也能一定意义上体现其被市场认可的程度。风险评估评级是指银保监会根据经营状况、财务报告等各个方面的评级,进行对保险公司的综合评级,同样能够反映保险公司的稳定程度。偿付能力包括核心的偿付能力和综合的偿付能力,衡量保险公司是否足够资金支持保险金给付,对消费者来说这个指标能够反映出保险公司的可靠性,偿付能力充足的公司更有能力进行赔款。
主办单位: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方式:0751-536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