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即将成为主流,你敢买吗? 在7月31日这天,各家保司的系统都崩溃了。客户都等到最后一天抢着上车,造成了网络拥堵。这样的盛况不亚于春运抢票。随着3.... 

在7月31日这天,各家保司的系统都崩溃了。客户都等到最后一天抢着上车,造成了网络拥堵。这样的盛况不亚于春运抢票。

随着3.5%预定利率的保险正式落下帷幕,分红险的时代再次开启。

为什么用「再」字?

因为分红险曾经也在咱们的保险市场上是浓墨重彩的存在,曾经也红透大江南北。只可惜,分红险自出道以来,就自带有妖魔体质,引起了江湖上后来腥风血雨,纷争不断。具体怎么回事?

新事物的诞生,往往都带着美好的初心,尝试探索新的版图,解决顽症痼疾。

分红险的诞生,是一种偶然,也伴随着一种善意的愿景。

分红保险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的英国,比非分红保险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当时是为抵御通胀和利率波动风险而设计推出的。

1776年,历史上第一位精算师,公平人寿的威廉·摩根在对公司的业务精算评估后发现,公平人寿之前对投保人收取的保费有些高了,就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保险公司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保单持有人。其中就包括一套「复归红利系统」。

1850年,公平人寿设计出了增加保额的分红方式;1863年,英国Homans和Fakler认为应根据死亡率、利息率、费用率产生的盈余对保单进行分红。

2000年,分红险来到中国。9月,中国首张分红险保单在上海售出,因为分红险既有保底收益,又能分红,还有保障功能,一推出就受到市场的认可。后来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效仿。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进入低利率、量化宽松时期,分红险因为投资收益相对稳定,具有风险共担的特征,备受追捧,一度市场份额接近80%(待考证)。

在那段黄金岁月里,分红险是风光无限的存在,只不过在股市、房市的光辉下显得「平平无奇」,大部分人并没有多少感知。

分红险的出道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跻身一线明星指日可待。不过,故事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分红险很快就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受尽冷眼和唾弃。

分红险从备受追捧,到人人喊打,到底经历了什么?

1.销售误导

销售误导曾经几乎是导致整个行业信誉受损的主要原因。在早期野蛮生长时期,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成熟,让很多投机分子有机可乘。

有不少代理人为了成交,闭着眼睛夸大产品收益,隐瞒保险期间,隐瞒退保有损失的真相,导致客户后来发现远远不及预期,大呼上当。

大家之所以有「保险是骗人的」这样的偏见,这群人「功不可没」。

过去的分红险分高、中、低三档演示利率,但实际上只有低档利率是保证的,代理人却常常用高档演示利率去吸引打动客户。

2.5%和6%的复利差距有多大,客户的心理落差就有多大。

1.夸大收益,用高收益欺骗客户;

2.隐瞒保险期间,这款产品保至投保人80周岁,而部分投保人误以为保险期间是10年,这很大程度影响大家对于资金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判断;

3.隐瞒退保有损失。通常保险有一段比较长的回本期,在这期间,如果客户选择退保,是会有损失的。这一点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这一点如果不告知客户,部分客户会认为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随意支取。

2.不披露分红实现率

我们过去的分红险是不需要披露历史业绩的,所以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怎么样,投资能力怎么样,大家无从得知。主打一个你侬我侬,youjumpIjump。

然后大家每个月打开账户看分红,傻眼了,还没有银行的1年定期高。

这种人为制造信息差的非对称交易,完全靠权力一方的自觉。但是,我向来怀疑,不公开、不透明的土壤里能开出优美的人性之花。

3.保障弱,保费贵

分红型保险有三种:分红型重疾、分红型寿险和分红型年金。

除了年金,是更纯粹的储蓄性质保险,分红型重疾和分红型寿险,往往因为兼顾保障,从而导致保费更高而保障更低。既要又要的结果,往往是「既没有又没有」。

不需要考虑从中多赚额外的利益。

而一旦你希望保费也增值,能从中获得收益,也就势必要付出额外的成本。

结果就是,保障不够充分,而增值也不够亮眼。

这样的分红险注定「鸡肋」。

4.在预定利率3.5%的产品阴影下

就算是分红年金。如果有一个产品,给你确定的3.5%的收益(更别提以前是4.025%预定利率),和一个保底2.5%,有可能达到4%以上的收益,你会选哪个?

特别是当浮动收益不公开的时候。极端情况可能是0,也有一定可能5%。你选哪个?

如果是我,我会有种担忧,如果保险公司的收益达到了4.5%,但是他们仍然舍不得分红,怎么办?我怎么相信对方具有大爱,愿意把利润和我共享?

所以,在固定收益的年金险,预定利率为4.025%、3.5%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冒险去买保底只有2.5%,浮动收益不透明的产品。

以上种种,决定了过去的分红险由盛而衰,逐渐被遗忘在市场的角落。

那么,为什么说,分红险接下来还会成为市场主流,重新回到舞台中间?

这是历史进程的需要。

3.5%产品的终结就是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的必然趋势。过去10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可以达到平均5%以上,但是去年,投资收益率中位数只有2.02%,这是一个重大转折。

在利率下行的趋势下,固定利率的保险产品给保险公司,包括监管都带来极大挑战。如果利率定高了,保险公司压力山大,如果利率定低了,对于客户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

所以,分红险再次迎来了主宰市场的转机。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还有待市场验证。

理想状态下,分红险可以实现保险公司和客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客户可以在保证收益的基础上,获得一些波动的不保证收益;而保险公司也能寻求更高的长期稳健回报,有一定的空间抵御市场波动,平滑分红,实现「双向奔赴」。

特别是预定利率降到3.0%之后,固定利率的产品几乎没有想象空间。2.5%定价的分红险,分红实现率如果能长期保持50%以上,就有望超过3%定价的普通产品。

两相比较,分红险的优势反而更突出。

那么,问题来了。分红险固有的顽疾呢,有对症下药的方子吗?过去的问题不解决,隐患还是很大。

监管爸爸们比大家更关心市场的稳定性,更在意投资者能获得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所以也出台了一些新的规则。

比如:今年1月出台的《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要求保险公司下调新型产品的演示利率,并且及时披露红利实现率。

如何避免销售误导?

原来的三档演示利率去掉了高档演示,只保留了低档和中档演示,用于演示的利差水平分别不得高于0、4.5-预定利率。

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夸大收益。

而关于人员素质,其实行业里也正在发生一个比较好的良币逐劣币的过程。有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行业,推动行业洗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销售误导。

关于分红实现率

分红实现率一旦披露,大家都自己到账的分红就能有更清晰的感知。而保险公司为了持续吸引客户,分红实现率就不能做得太难看。

而且在2015年的文件《关于推进分红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有说明,如果保险公司连续3年分红水平达不到中档红利演示水平,保险公司必须下调演示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保险公司披露的分红实现率低了,也会直接影响他们卖出更多的保单。

这在规则上倒逼保险公司努力做好投资,确保客户的分红维持在中档水平以上。

另外,为了避免分红险造成保费高,保障低的情况,分红重疾已经被叫停。

所以,像我几年前买的那些「鸡肋」保险,现在也越来越少见了。

从某种程度上,随着保险市场越来越成熟,保险产品的设计也越来越完善,更能贴合客户真正的需求。

分红险目前仅限于年金、终身寿险和两全,对于传承或者终身现金流规划还是比较匹配的。

最后,产品好不好,主要还是看需求能不能匹配,符不符合预期。

保险是一种慢资产,是一种防守资产,适合作为资产配置的底层,避免风险被击穿,同时也适合长期、超长期的财务目标规划。就分红型年金或者增额寿而言,适合规划教育金、退休金,以及未来的一大笔支出。

如果你希望5年内就用这笔钱,那这笔钱绝不应该买保险。以目前的预定利率,保险更适合10年以上的财务目标规划。

最后的最后,还是那句话,没有绝对差的产品,只有不合适的产品。每种产品的出现都有其自身逻辑。

THE END
1.储蓄险巨变!年化超3.5%吃一辈子利息的存钱新神器来了储蓄险巨变!年化超3.5% 吃一辈子利息的存钱新神器来了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蓝色海边 山西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五湖:女兵斗胆要批斗院长,下秒院长拿出一堆红本本,女兵认怂了 小敏爱街拍 5951跟贴 打开APP 海上最大的基地舰,双层甲板,排水达9万吨,077基地舰远超福特 丽沙看世界 101跟贴 打开APP ...https://m.163.com/v/video/VPH8R1EGE.html
2.八张“名片”诠释国寿寿险75载价值成长企业信息资讯公告2003年,经重组改制,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同年的12月和2007年1月,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分别完成境外和境内上市。 岁月荏苒,作为专业化商业寿险公司的先行者,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心系“国之大者”,不断增强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财富管理、社会...http://www.darongcheng.com/news.php?id=923
3.新阶段中国保险预定利率简史3、条款约定现价或返还金额的储蓄型保险。 在收益性和安全性的双重作用下,市场资金开始流向保险。 随着售出的保单不断增多,悬在保险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利差损,再次发出警报。 阶段四 (2019年8月至今) 2019年8月,保险监管部门规定年金保险的预定利率不得高于3.5; ...https://www.meipian.cn/56ifr938
4.新快报保险代理人的卖力营销之下,保险产品掀起了销售热潮。“成交的保单很多是年交10万元的,交费时间多为三年、五年。”一大型寿险公司代理人陈海(化名)透露,6月末已出现一轮储蓄险投保高峰。7月延续销售,行情依然火爆,月底是冲业绩的好时机。 寿险保费的强势增长在市场意料之中。6月,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平洋人...https://ep.ycwb.com/epaper/xkb/h5/html5/2023-08/07/content_1514_591848.htm
5.中国人寿3.5增额终身寿中国人寿3.5增额终身寿 重点提炼:中国人寿推出的3.5增额终身寿险,保障期限长、增额分红高,涵盖意外身故、疾病身故等多种风险,提供豁免保费、重大疾病加倍赔付等附加保障。保费合理,缴费方式灵活。是一款优秀的保险产品,值得关注选择。 华贵大麦甜蜜家2024定期寿险(互联网专属)...https://m.xyz.cn/toptag/zhongguorenshou-550461.html
1.恒安标准传世金升C款终身寿险怎么样?2.5%年复利收益有多少?恒安标准人寿最近推出了一款全新增额终身寿险,名为恒安标准传世金升C款。该产品的有效保额每年以2.5%的复利递增,适用于最多70周岁的投保人,缴费方式灵活多样,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 恒安标准传世金升C款终身寿险的保障内容 产品介绍 - 投保范围:28天至70周岁 ...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12-637259
2.人保寿险“鑫享福”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荣获今日...近日,由行业知名大V今日保主办的“2024今日保年度保险与康养服务评选”的结果正式揭晓。人保寿险旗下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鑫享福”系列两全保险凭借其全面而细致的保障功能与高灵活度的个性化配置等特征,以及广泛的市场认可和高度的人气,荣获今日保“年度人气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奖项。这是继“活力人生”“暖心岁悦”“关...https://www.cet.com.cn/xwsd/10139700.shtml
3....岁悦风华”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无忧养老新选择中国人保寿险银保渠道推出“岁悦风华”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为您的金色年华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让您在岁月的长河中无惧风雨。 岁悦风华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产品特色: 长寿养老 乐享无忧 岁月悠悠,愿您晚年生活如诗如画。岁悦风华不仅提供稳定的养老年金,更融合了身故保险金的保险责任,让您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235060
4.1.2中间业务清华大学太阳卡怎么办理“中国人寿鸿泰两全(分红型)保险”是一种分红型人寿保险,为投保人提供死亡风险保障,保险期满时除 获得满期保险金外,还可获得红利收益,凡出生后满30日以上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人,均可作为被保 险人。交费方式分为趸交、年交、月交。 1.2.3.5 代理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寿险产品 ...https://blog.csdn.net/zengjibing/article/details/3878833
5.香港保险企业限制刷银联卡缴保费,续保缴费短期也受影响目前友邦、安盛、大都会人寿和中国人寿(海外),对于银联刷卡新缴保费都做出了不同的详细限制。东方IC 资料 内地客户想要刷银联卡购买带有投资和储蓄性质的香港保险,短期内将存在一定难度。 尽管银联国际对10月29日传出的“银联将关闭香港保险业务消费通道”作出回应,称仅限制缴费分红型人寿保险、万用险等资产类产品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52663
6.金融·保险(2009年)盘锦年鉴(2009年)在储蓄存款方面,开展旺季营销竞赛活动,推行了储蓄存款营销配比奖励机制,调动各网点营销的积极性。以代发...在人身保险领域,各机构积极致力于发展人身保障型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健康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并...由中国人寿和人保健康险公司联合开办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累计承保58万人...http://www.panjin.gov.cn/html/1810/2011-05-05/content-66872.html
7.2018年保险行业年报综述:行业严监管,龙头险企的优势渐现风险提示:保障型产品销量不及预期,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报告正文 1.营收同比+5.5%,归母净利润持平 2018年五家上市险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1,981.74亿元,同比增长10.8%(平安、国寿、太保、新华和人保同比增速分别为25.6%、4.7%、14.3%、11.9%和4.7%),合计营业收入26...https://www.gelonghui.com/p/259060
8.2023年中期金融行业展望:基本面企稳向好,行业改革深化疫情的消退带来线下展业的恢复,叠加居民对储蓄型产品的旺盛需求,险企在负债端呈现复苏势头。财报显示,一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的新单同比增速分别为27.9%、16.6%、-5.2%、-11.7%(见图18),整体呈现改善态势。同时,在新单的拉动下,主要上市险企的NBV(新业务价值)增速由负转正,中国太保、中国...https://news.hexun.com/2023-07-11/209256547.html
9.今日数据精选:今年6月底或是第二波疫情高峰;多地网约车运力基本饱和其中,剧本娱乐经营场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0%,消费人次超400万、同比增长480%。另据美团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剧本娱乐市场规模环比增长47%,表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中国新闻网) 3.5%利率产品将 “绝迹”,银行推销储蓄型保险的窗口期还有多久? 随着存款利率不断下行,存款“搬家”迹象隐现,不少储户正寻找新的...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615256.html
10.寿险“人财”兼备杀入“开门红”主打预定利率3.5%产品从寿险公司2020年“开门红”的产品看,预定利率4.025%的终身年金产品已不再是主力,转而主打3.5%的产品。此外,太保寿险推出的“至尊鑫满意年金保险(分红型)”还是其布局养老社区的专项服务产品。 11月,在首届寿险总精算师论坛上,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贾飙表示:“目前,所有法定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低于120%的保险公...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1210131781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