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由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5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单家银行试点规模不超过100亿元。
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和普通存款相比有哪些区别?
特定养老储蓄产品也属于存款,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种类型,受存款保险保障,但是和普通定存相比有一定区别。
首先,面向群体不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试点范围只有四大行五个城市,有这五个城市的户籍才可以购买。而普通定期存款则没有发行银行、发行区域限制。此外,养老储蓄产品还有一个特殊的规定,产品期限和购买人年龄相加总和需达到55,也就是说,35岁及以上才可以购买,35岁只能买20年期,50岁及以上可以购买四种期限。
其次,期限不同。普通定存分为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这六种期限,养老储蓄产品具有长期性,期限最短为5年,此外还有10年、15年、20年。
第三,利率不同。普通定存利率是固定的,储户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最终能拿到多少利息。养老储蓄产品目前只公布了第一个5年周期的利率,不同城市略有差别,整存整取在广州、成都、西安三地为4%,青岛、合肥为3.5%;整存零取、零存整取在广州、成都、西安三地为2.25%,在青岛、合肥为2.05%。后面的利率要根据市场情况来定,未来利率上涨、持平、下跌都有可能。
但是从产品设计来看,10年、15年、20年的养老储蓄产品利率,应该会比分阶段分别买5年期养老储蓄产品略高一点,也会比普通定存利率高。目前国有银行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不到3%。
可以看出,养老储蓄产品充分体现了长期性、养老性,面向的是中老年群体。至于产品是否值得购买,购买多长期限的,需要投资者自己去评估产品的利率高低及自身对流动性的需求。
近两年,国家一直在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加快推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养老理财产品、养老目标基金也在前不久推出。
养老理财产品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于2021年9月推出,首批试点机构共4家理财公司,试点城市也是4个,经过扩容后,试点理财公司增至11个,试点城市增至10个。
2021年12月,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发行,很快得到投资者的热捧,多家理财公司养老理财产品均比较热销,部分产品很快售罄。
养老理财产品具有长期性、普惠性、稳健型等特点,产品封闭期大多为5年,只有一款为10年,业绩比较基准在4%~10%之间,明显高于其它理财产品,并且引入了风险保障机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净值大幅波动。
个人养老目标基金
11月18日,证监会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名录与基金销售机构名录,首批名录包括40家基金管理人的129只养老目标基金,以及37家基金销售机构,基本上都是行业内综合财富管理水平较强、客户数量较大的金融机构。
养老目标基金作为优先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产品,主要采用FOF投资模式,即投资于一篮子基金,通过分散配置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因单只产品大幅波动带来的冲击风险,适合长期投资以获取稳定收益,而这恰恰符合养老资金天然投资期限长、对短期流动性要求不高的属性。
养老目标基金的期限分为1年、3年、5年三档,分为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两种,前者是按照退休年龄选择产品,后者是按照风险类型选择产品。
但是和养老储蓄产品、养老理财产品不同,养老目标基金配置的权益类资产比例整体较高,产品的净值波动性更大,风险要明显高于前两者,今年股市低迷的情况下,部分养老基金处于负收益状态。
过去老百姓常接触的养老金融产品只有养老保险产品,未来产品会逐渐丰富,可满足各类投资者的养老理财需求。和养老保险相比,养老储蓄产品、养老理财产品、养老基金没有保障功能,只具备投资属性。
个人养老金账户
2022年11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了可以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银行及理财公司资质要求:银行要求一级资本净额超过1000亿元、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规定、具有较强跨区域服务能力;理财公司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已纳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
6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1家理财公司为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
从长期来看,银行要想吸引客户来本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一方面需要有具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产品种类要丰富、收益要有一定吸引力;另一方面银行要加强客户服务,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增强客户粘性。
可以看出,理财公司在养老金融产品发行与设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纳入养老理财试点的11家理财公司在发行养老理财产品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经验,未来还会参与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发行计划,理财公司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