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之后,3个月、6个月、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大多分别为1.3%、1.55%和1.85%;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2.15%-2.4%之间;3年期和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则多为2.65%、2.7%。
灵活性较差也被当作卖点。该名客户经理表示,低流动性适合长期投资,短期内无法支取,非常适合年轻人强制储蓄以及培养存钱习惯。
而在年金险之外,之前一直不温不火的增额终身寿险以其支取的灵活性走到台前。增额终身寿险是一款在投保人生存期可通过减保领取保单现金价值,以及在被保险人身故时赔偿受益人身故保险金的寿险产品。
以号称“现金价值增长速度属市场第一梯队”的某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为例,一年缴5万元,缴费期十年,在第十年时现金价值(可通过退保或减保拿到的钱)为60.44万元,内部收益率为3.42%。第二十年现金价值为85.19万元,内部收益率为3.47%。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2021年,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是银保市场绝对主流,占据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七席。
不过路淮对于储蓄型保险的抵触态度在最近发生变化。
杨慧则在进一步了解保险后,选择了一款标注终身增值3.5%的增额寿险产品。她告诉界面新闻,保险的一个优势在于能在利率走低的市场锁定目前的利率,且保险仍具有刚兑属性,在市场买什么亏什么的时候,可以保证本金和利息,也能起到长短期投资搭配、分散投资的目的。
同时精算师协会指出,增额终身寿险并非“稳赚不赔”:“据不完全统计,若在投保后第1年退保,将会损失10%-60%的保费;若在第20年退保,收益约在2%-2.5%之间”。
提前还房贷:“人总不能一直打工吧”
在投资市场铩羽而归后,不少年轻人试图追求“无债一身轻,早日退休上岸”。为达成目标,他们将目光投向提前还房贷。
但在投资回报普遍不佳的时刻,普通人依旧很难获得超过房贷的投资收益。因此,有余钱就还房贷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投资首选。
“十一”过后,刚结束长假旅行的路淮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工行办理提前还贷。刚好近期有一笔110万元的理财到期,他毫不犹豫地将这笔钱全部投入了房贷。
路淮算了一笔账:“我本来贷款200万元,总共连本带利要还377万元。现在还了110万元之后,房贷总共就可以少给252万元,省下了超过百万,现在做什么投资也不可能有这个回报。”
不过,因为路淮的贷款没有满足合同上提前还贷的要求年限,需要进行罚息,但他觉得不亏。“罚点钱能省下更多,值!”
在银行办理业务时,路淮遇到了同样来提前还贷的客户,因为需要两个月后才能生效,这位客户非常不满,气得在银行拍桌子大喊,“我要立刻生效!还钱怎么这么麻烦,你们不想要钱吗?!”
在提前还了一笔贷款后,路淮将自己的房贷从30年压缩到了10年,他感到无比轻松,“现在可以幻想一下退休了,人总不能一直在打工吧。”刚过30岁的他感慨。
同为大厂人,熊怡的提前还贷之路却没有这么顺利。工作几年后,她在上海和广州都置办了物业,在发现自己买的各种基金一片凄惨,月均跌没一个名牌包包后,她也将提前还贷作为目前的最优投资策略,然而却在银行那里遇到阻碍。
“以前偶尔我也会线上提前还贷,但是9月开始,建行的APP突然显示正在系统升级,还不了了。”熊怡抱怨道。
和熊怡一样,发现提前还贷变难的人不在少数。
刚从大厂辞职的樊琛表示,以前线上点一点即可的还贷现在一定要去线下办理,并且流程颇为繁琐,需要本人提前一个月到现场预约,一个月后到现场刷卡。农行的办事员还告诉她:“一个月后要早点来,预约你那天还款的人很多哦。”
如果想要缩短年限,还需要准备更为复杂的材料,“以前银行都是希望大家提前还贷的,现在怎么变难了这么多?但麻烦点也没事,能还上就行。”
“人总不能一直在打工吧。”樊琛发出了和路淮一样的感慨。
提前还贷虽然为年轻人节省了不少利息,但能还上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贷款的,依旧是少数人,更多的人还在省吃俭用努力攒钱,凑上当月的房贷。
清华大学经济系副教授韩秀云向界面新闻表示,如果有闲钱还在观望或者无法提前还款的人群,也不要觉得自己吃亏了。
在线上还款受阻重重后,熊怡选择手握现金,持币观望。“虽然说提前还贷能省不少利息,但现在也想多一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对于普通人而言,保持现金流,强壮的身体,不瞎投资,感觉能跑赢90%的人。”
(应受访者要求,路淮、杨慧、熊怡、樊琛均为化名。界面新闻记者曾仰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深度】年轻人理财新姿势:开始“上头”储蓄型保险,被罚息也要提前还房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