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大的焦虑是什么?莫过于孩子和养老。
因为,只要处理好这两件事,就意味着:
1.孩子能考个大学、找到稳定工作、娶媳妇/嫁人,不用咱们操心;
2.手里有一定的存款/资产/现金流,有足够的健康保障,有钱花还不怕生病拖累孩子。
简言之,晚年无忧。
基于这个痛点,保险公司开始以养老金、教育金之名,在各大渠道销售各种年金险。
当然,先说明一个前提:这类产品并不是不好,但它绝对是要满足我们某种需求。
然而,理财产品时而暴雷、存款利率下行、资管新规也即将在2021年底结束过渡期,那我们的钱该放在哪?
同时,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养老又该如何解决?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对普通人而言,就是看收益,然后再去考虑附加功能。
一般来说,年金险可以分为以下3类:
收益固定,且什么时候领取、能领多少、能领多久都明确写进合同,不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
如中荷金生有约(优享版)养老年金,30岁男性,每年缴费16210元,缴费20年。
从65岁开始,每月可领取5000元,作为养老补充,一直领取至终身。
纯年金险的优点在于责任简单,领多少钱、什么时候领、可以领多久,在投保时即可明确知道。
总收益=固定收益+浮动收益,主险年金险收益固定,附加万能账户收益并不明确,但一般有保底利率。
但这类型产品大家要注意2点:
(1)演示利率≠结算利率
演示利率即投保前保险公司想让我们看到的利率,类似于康师傅方便面上“图片仅供参考”。
换言之,保险公司努力想有这个收益,也一直在努力,但不一定能达到这个利率。
结算利率每个月在保险公司官网公布,即万能账户当前实际利率。
换言之,万能账户收益高低完全由结算利率决定,且并不固定。
此外,保险公司会承诺一个保底利率并明确写进合同,一般在1.75%-3%之间。
(2)保费并非进入万能账户
万能账户收益不低,但不要以为交的钱直接进入万能账户,不少人根本没搞清楚这一点。
我们交的钱,是用来买主险年金险,而根据监管政策,万能账户在不追加前提下,前5年不会有任何返还。
换言之,万能账户前5年本金为0,结算利率再高,利息也照样为0。
5年后,根据合同约定返还,不领取前提下会自动进入万能账户累积生息。
考虑长期持有,这类产品总收益取决于主险固定收益+万能账户浮动收益。
其中,主险年金险领多少、领多久在条款明确写明,投保前便可知道,可通过计算内部收益率IRR确定实际收益。
收益浮动,完全看保险公司投资水平,保底利率以上收益都不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账户可分为2大类:年金类万能账户、终身寿险类万能账户。
年金类万能账户,根据监管政策,领取有限制,最早是投保后5年、每年领取金额不得超过已交保费的20%。
纯万能账户型年金险哪家保险公司好,这真没法比较,因为当前结算利率高并不代表以后也高,不稳定性因素太多。
承保公司(影响保险公司投资稳定性)保底利率(决定最少能拿到的钱)账户历史利率变化(反映保险公司投资稳定性)
当然,至于买哪类产品,最主要取决于你对将来整个市场投资收益的预期。
年金主险投资收益是确定的,万能账户收益在保底基础上浮动的,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市场低风险投资收益,比如目前5%左右的收益。
如果你认为将来市场低风险投资收益会低于年金主险的确定收益(3.5%-4%之间),那此时就应该买纯年金险。
如果你认为将来的市场低风险投资收益会高于年金主险的确定收益(3.5%-4%之间),那此时就应该全部买纯万能账户。
如果你不确定将来市场收益会如何变,怎么办?
那就买年金险+万能账户类产品,这是一个折中方案,综合年金主险及万能账户优点,收益始终在三者中居中。
当然,或许还是有人会说“年金险不是只看收益的”,这话也得看对谁吧?
对一个只想每年投三五万补充养老的普通人而言,需求是能多领点养老金,不看收益看什么?
而对每年投三五千万的高净值人群来说,收益高低确实意义不大,他们需要的是年金险的功能,保证安全性前提下,实现财富传承或者享受一些增值服务,比如养老社区。
诚然,年金险并不适合所有人,至少不推荐普通人首选,原因很简单:三五千没意义,三五万又会占用大量现金流,导致无力购买其它保障类保险,甚至造成缴费压力。
年金险哪家保险公司好?建议先理清楚买来干什么以及真正有多少钱可以支配,然后结合收益去选择合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