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是一个国家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一环。据公安部统计,截止至2022年3月份,我国汽车保有量为3.07亿辆。在这个庞大数字后面,我们却仍能发现在一些大城市和偏僻地方面临打车难的问题。
为了灵活解决汽车的供需问题,不少厂商和公司推出了汽车租赁服务,为目前还没有购车能力的人群解决用车需求。但随着租车服务行业的不断推进深化,一些关于租客和租车平台的争议事件也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中。
据新车场的消息称,近日重庆一大学生李同学反映自己9月14日在GoFun出行租了一辆车,每天的租车费加保险费是299元,租车第一天发生擦挂,送去平台指定的4s店修理,花费1769元,由保险公司全额赔付。
但后续GoFun出行竟还要求她赔偿车辆折旧费、保险上浮费、维修期间的续租费等合计3000余元。在李同学质疑车险作用的情况下,GoFun出行客服回应称,按平台规定是这样的,如果对费用有质疑,会有专门人员负责处理。
在本次事件中,最受争议的点是“买了保险还要自己赔钱”。在大众认知里,保险就是承担我们遇到突发风险时的一种保障手段。这种理解从概念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具体的保险条例和适用范围上,保险能带来的保障性显然没有我们能想得那么大。
就比如本次事件中女大学生在租车发生擦挂是否需要索赔这一点,Gofun出行的注册及租赁服务协议里就有相对应的情况介绍。如果女生下单时选择的是不计免赔服务,那即使使用了保险偿付,仍需承担条例里面的保险溢价费、车辆折旧费和停损损失费。
从协议角度来看,Gofun出行的索赔是有理有据的。不过也有网友质疑,租车平台的这种保险理赔后仍要个人承担索赔的协议是否合理。对租车平台来说,类似的协议内容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对租赁人来说也可以更好的规劝他们的用车和行车行为。
从法律层面讲,本案与保险公司无关,首先看当事人与该公司的租车协议,该租车协议属于格式条款,该公司应当对赔付款项履行告知义务,否则无法以合同作为依据要求赔偿。
相对的,如果平台方没有其他违法和违背协议行为的情况下,女生是应该根据协议条例进行赔偿的。但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很多人可能也会遭遇这样的情况。
在我们需要某些服务和产品的时候,面对平台弹出的长篇协议,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勾选了事,而不会太过细致地去看协议内容和提出自己的疑问。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存在一定隐患的,对协议内容的陌生可能会让我们违反协议而不自知,进而带来意料之外的损失。在这个几乎任何交易都要签协议的背景下,在我们还未能察觉的时候,协议条目已经增多到一种令人讶然的地步,而我们的契约意识显然还不够强。
对汽车的使用者来说,无论是租赁还是自有,为车辆购买保险的行为都是不能少的。对普通人来说,无论交易大小规模如何,在需要签订协议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查看协议内容,确认无误后再行签订。
如果是碰到非法协议和协议欺骗等情况也不用慌张,可先行与对方协商处理方案,协商不成再进行投诉和举报等操作,这样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