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发达国家是主要的保险市场,全世界保险费的95%来自于发达国家。
即便是在社会福利制度较为健全、福利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或地区,
商业寿险的需求仍旧保持旺盛的姿态,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67%。
在美国,只要客户有需求,保险公司就会承保;
在日本,没有保险的人会被认为不可思议;
在英国,保险业是金融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那么,我们国家对于保险是怎样的状况呢?
记得十几年前,大家对于“保险”这两个字是非常抵触的,
觉得说,我为什么每年要花几千块钱去买这样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甚至于,只要知道我们身边有朋友是做保险的时候,
每次聚会总会有意无意的避而远之,总是担心他会给我们推销保险。
再加上那时候,保险行业整体还不是特别规范,就这样,“保险”被冠以“传销”这样的恶名。
近两年,无论从国家层面上还是从个人层面上,对保险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随着国人整体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开始有了防范意识。
我们从保险公司近几年业绩大幅地增长也能看出这一现象。
我们发现,当我们想去配置保险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
比如:我们会问,那么多的保险产品,我到底应该买哪一个?
当风险发生时,买多少保额才能将我的家庭损失降到最低?
家里有老人、有小孩、有配偶,最应该给谁买?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梳理一下保险的概念以及保险的大致分类,
在这个大框架下,再去判断到底哪个保险产品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或许会容易很多。
首先,保险分成两个大类,一个是社保,另一个是商业保险;
那社保我们知道,它是由国家负责运作的,而商业保险则是由商业保险公司负责运作的。
社保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社会保险,
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它的作用是解决大部分人的基础保障问题。
而超出基础保障部分的风险,便需要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通俗的解释,就是我们去保险公司进行投保,
与保险公司签署保险合同,同时给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
然后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事项,保险公司决定是赔付钱或是给付钱。
了解了什么是商业保险后,接下来我们看,商业保险到底保什么?
归纳一下,其实商业保险主要保两个方面:
一个是保财产,也就是说约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怎样的损失,保险公司赔付钱;
另一个是保人身,也就是说约定当人发生,比如生病、伤残或者死亡时,保险公司给付钱。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商业保险可以如何分类:
第一种,是基于财产的保险,
比如车子,我们有了车后,需要给车子上保险,
跟车子有关的最重要的保险包括交强险、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
其它的还会有比如风挡玻璃单独险、车上责任险等等。
基于财产的保险还有针对房屋的损毁、水管爆裂等的房屋保险;
以及保家电、家具和财物的家庭财产保险。
说完财产保险,我们接着讲第二种,跟人有关的保险。
跟人有关的保险我们可以归纳为四类,分别是意外险、医疗保险、重大疾病险和寿险。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一一做介绍。
先讲意外保险,
这个保险主要当人发生意外伤残或是意外身故时,进行给付。
第二个跟人有关的保险是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保的主要是在人生病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类的和住院补贴类的,
比如住院一天,保险公司给付多少钱。
而医疗费用类的保险,在国内的实务操作中,门诊类的基本没有,主要因为门诊风险太大,保险公司基本做一家亏一家。
那么,第三个跟人有关的保险则是重大疾病保险,
这个险种是上个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重疾险起源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
是一位叫伯纳德的医生,为一位妇女成功实施了手术,
但是没过多久妇女却病情恶化去世了,因为妇女有两个孩子,她要挣钱养活她们。
医生很悲伤,说了一句有名的话,这句话是重疾险发明的理论基础,
伯纳德医生说:医生只能拯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不能拯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
就这样,医生和南非的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张重疾险保单。
具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家庭因为得重大疾病而陷入财务困境的比例超过30%。
所以说,重疾险的发明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同时我们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重疾险并非医疗险。
伯纳德医生是意识到病人手术后需要必要的经济支持才能活下去,才发明的重疾险。
所以,重疾险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医疗花费没有关系。
而重疾险属于收入损失险。也是保险里面常说的一句话,收入即风险。
跟人有关的第四个保险为寿险,寿险通常分为死亡险和生存险。
他们之间的区别举个例子。
所谓死亡险,就是约定比如60岁之前如果身故,则给付多少钱,同时死亡险分为定期和终身两种。
而生存险呢,比如约定60岁还活着,则给多少钱。
当然,现在也有两者的结合,我们称为两全险,
比如约定如果60岁前身故,则赔付完之后即保险合同结束;
如果60岁前没有身故,则有一部分钱转化为生存金。
从生存险衍生出来的还有年金保险,
比如说当到约定的年龄后,保险公司每月或者每年给付生存金,直至被保险人死亡为止。
年金保险衍生出来的还有教育金保险,
我们视教育金保险为针对孩子的两全险,另外还有与投资有关的保险,比如分红险、投连险等等。
刚才我们讲了基于财产的保险以及跟人有关的保险,最后我们介绍第三类,基于法律责任的保险。
比如开车时的第三者责任险;
比如展览馆或者宾馆会投保的公共责任险;
还有专门针对幼儿园或者小学期间,有些特别调皮的小朋友,会伤害到其他小朋友而造成伤害的熊孩子保险,
这些保险都是基于法律所判定的责任进行赔付的。
上面的这些分类并非教科书上的照本宣科,其实保险是个非常庞大的,专业性极强的领域,
当然,随着最近几年,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创新类的保险产品也是越来越多,
但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这些基础的类别。
我买过保险。最早是父亲母亲买保险给自己买的95年的国寿重疾,2000年父亲癌症去世赔了6万,后来我结婚06年,先给爱人买了一份国寿的康宁,07年给自己买了,11年孩子出生给孩子买了太平的福禄,13年3月孩子肺炎生病住院,花了3000多赔付2200,13年5月我开始干保险(太平洋)给自己和爱人又添了不少,16年11月爱人脑动脉瘤前期住院,实施栓塞手术,花了15.5万,赔付12万多(心安怡,金佑两个险种)。保险不是没有,而是你想用保险做什么?保险保险就是保障风险,它的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出现风险后进行赔付,每个险种都有它的保障范围,做保障范围之外的事是很难的。而且很多人一开始就是不是想让保险来保障风险而是想让保险来像投资一样生钱,这是个莫大的讽刺!保险可以理财,守住钱,但生钱获利永远不可能像投资一样,而且即使是理财性的保险10年之内的账户金额也很难跑过银行理财产品,但后期优势开始蜕显越来越高,做为守钱,抵御一部分通胀,同时给自己留一份东山再起的资金或者养老还是不错的。保险虽好,但切记买保险时动机不纯,试想一下自身都没搞清楚想用保险干什么,怎么可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除非自己家人干这行。
我没买过,我说说我妈妈的情况吧,07年的时候,因为认识6楼的阿姨,她是平安保险的,一开始就跟我妈妈套近乎,然后慢慢的,诱导我妈妈入保险,入的时候交钱,她直接放包里2000,入了一年我妈才发现合同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癌症去世报销必须得让死者逝世后3天内签字才行,比如骨折一般是不能走路运动才给报,等等不公平荒唐的条件,我妈就去退保,他们工作人员很不愿意,还威胁我妈,我气的带人砸了平安保险的营业厅,才给退保的,工作人员为了怕扩大,上我们家道歉的,不过,好事将近,之前卖我妈保险的那个阿姨50多岁已经得了乳腺癌,命在旦夕,坑人的人必将受到天谴,她好事将近,她奋斗一生的平安保险给她保险去吧
我本人没有买过保险,十年前孩子三岁时朋友介绍抹不开面子买了中国人寿的国寿英才险,当时说的特别好,上大学可以拿钱,成家可以拿钱,创业也可以拿钱,当时每年交1030元。现在仔细看了条款我只想说~~~我勒个去,要交16年,孩子18岁上大学可以领4000元!够不够俩月生活费?23岁创业还是4000~~~~然后成家可以领一万二好像,反正总共两万元!你说我16年交了将近一万七到头来才能领两万,真觉得坑人不掉渣!但是我姐当时买了康宁险,现在交了10年了,每年也是一千多保费,去年检查得了甲状腺癌做了手术理赔给了四万,说还有两万等人去世以后才能领!所以我觉得保险公司真的让人望而却步~~~
我在97年给自己买了两份平安长寿险。之后,又给自己买过重大疾病、癌症险和万能险,其中包含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险。近几年我的身体不好,冠心病,腔梗,支气管和肺感染等等住了好多次院。先医保报销,然后保险公司理赔,自己几乎没掏钱。13年住院,腰椎安了两个钢板,花了8万多。医保报了2万多,保险公司理赔2万多,自费3万多。(钢板是进口的,医保和保险公司不付)
总之,我觉得自己是保险的受益者,否则,这些年花在医院的钱,让我的家庭难以承受。我真的挺感谢为我做保险的专管员,她并未刻意的推荐保险,只是把利害关系讲的非常透彻,让你量力而行,她的付出和辛勤工作,让我受益良多。
我做过保险电销,但我从不给身边亲戚朋友推销,即使有人问,我也不愿意卖。不是说保险不好,相反,保险确实是可以解我们的燃眉之急。但是,我总结的,分红这类保险,收益不稳定。而大病和意外这类,不是得缺胳膊少腿,残疾,就是得治不好的病或者死翘翘才赔,但很多人觉得,我买份意外,随便摔一跤,缝几针都赔。所以保险是真的,得看买的人是真懂还是假懂。
14年买的商业险、年交大概6000,重大疾病理赔那种、之前认为保险纯属瞎忽悠钱、现在身边案列太多、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得癌症或意外伤亡的提多,说一个真实的事情:我一个大姐,关系很不错:32左右,也就大我个5、6岁,09年查出胃癌,双方家里淘光了钱,医了至少八,九十万无果,只是我这朋友性格一直超级开朗乐观,以一个阳光乐观大姐的形象教育关心我们这些弟妹,心肠超级好的一个人,可怎么就出了这档子事、我们差不多13年结识,半年之后我才听朋友说她有胃癌,简直惊呼不可能,一起吃喝玩乐高高兴兴大半年的大姐,居然有胃癌、?至此之后,我跟老婆一起买了保险,也是大姐极力劝说下,现在也觉得买个安心,我不稀罕保险公司赔我那钱,我就要的是一个心安,加上自己常年开车、我他倒是遵守游戏规则了、红灯除了我谁他妈不会闯?都是说不准的事儿、有能力的情况下,建议他家都去买一份适合自己的保险.
我家也买了。最初是妯娌刚卖保险,有几次完不成任务,我家主动帮她凑数的,没想用到。但也知道万一有用瞎不了钱。后来是她主动来找我家。直到我家把每年的固定且稳定的收入都花在交保险上。三口人再没有适合的险种。
买保险有用,但别执着太深。用不到更好。我家妯娌多,五弟妹当年也被考虑在内,可是她没给总出门在外的堂弟买,给自己买了份。其实真没什么,可是那个堂弟半年后被意外杀死了。那时亲妯娌刚卖保险,接受她推销的人不多,都是亲戚帮忙的多。从那个冬天开始,她的任务都能稳稳完成。
又一个邻居碍于脸面,买了份一百元钱的意外险。结果是,他在街边门市窗外被水泥罐车撞死了。当时新闻上的报道说的特惨不忍睹。别被我带偏了,险事多的是,十多年下来有几十件。可是就她俩买保险了。买保险的多了去了,就他俩死了也赔了钱。
不是因为有用才买保险,是你买了保险后出了险情时用得到。交够年限了没出险就当银行存款了也不瞎钱。
买过。真的有用,人呀,不出现生病,意外永远不懂保险的重要性。
大约在16年初的时候,卖保险的给我推销一些意外呀大病的保险,说心里话当时我还很抵触。中国人嘛有时候忌讳,别人说病呀,意外事件呀。我老婆呢她觉得很有道理,就给我买了份意外保险。我呢虽然抵触商业保险,但是农村合作医疗我每年还是按时缴纳的,我觉得即使我不用,交点钱做点贡献啦。
每个人呀,保不准哪天就突然得病,这里不是诅咒得病呀,我没有恶意。我呢过正月15突然倒下,我平时呢身体健康,从来也想不到我会倒下。进了医院检查,低血钾,甲亢,当时我还不服气呢,我怎么会甲亢呢,我去了两家医院做检查结果一样。
首先说,门诊,保险是不报销的。住院报销,根据保险你购买的当时合约按照比例报销。
甲亢这个症状不是什么大毛病,吃药就行,16年我反反复复,进医院好几次,花销账面的钱1万多,因为买了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在百分之五十,我大概花了6000块其中门诊部分不报销。
住院期间,可以感受到,钱跟流水一样,要是没有保险真的,一月的工资顶多支持一两天,你的钱就不是你的,有了保险就不一样了,交点保证金,你不出院,医院也不催你交款,合作医疗跟社保,是在出院的时候,直接扣除,你只要交很少的,报销比例之外的钱就行了。买保险多的人,住院就是在做理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