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上述两家,实际上,近日已有多家保险中介机构受到了行政处罚。据各地保监局官网显示,7月20日,天津保监局一举下发4张行政处罚单,分别处罚了泛华祥和代理、天津华人保险代理、天津易明保险经纪、庞大保险代理(天津)有限公司。当天,安徽保监局也处罚了大童保险销售安徽分公司。也就是说,三日以来已有7家保险中介公司被罚。
据统计,7月以来,全国保监系统已处罚了10余家保险中介机构。其中,微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受到了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中介的最大处罚,共罚款50万元。据浙江保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显示,微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违法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隐瞒了3829万元的费用用于推广。
半年已点名百余次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保监系统针对保险中介公司开出的行政处罚单为118张,其中保险代理公司84张、保险经纪公司14张、保险公估公司20张,合计罚款超过了1100万元。
而从惩罚原因来看,除了未按时提交报告、临时负责人超过期限、任命不具有任职资格的高管等常规处罚以外,保险中介公司的问题多为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牟取不正当利益、编制提供虚假报表、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等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在所有的惩罚原因中,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牟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为“重灾区”。如2016年10月-2017年3月,天丰保险经纪青岛分公司将阳光财险青岛分公司城阳支公司38笔车险直销业务挂靠在公司名下,并开具中介费发票,涉及车险保费15.59万元、手续费6.17万元;青岛安达保险代理利用业务便利将华泰财险青岛分公司城阳支公司32笔车险直销业务挂靠在公司名下,并开具中介费发票,涉及保费12.02万元、手续费3.23万元。
保险中介成“香饽饽”
在保险中介公司问题频出的同时,不得不提的是,由于保险公司牌照审核越发严格,今年以来保险公司牌照“零放行”,这也致使各路资本均盯上保险中介这一曲线获得保险牌照的方式。有统计显示,在今年国家工商总局预审核通过的近180家保险机构名称中,保险代理、经纪、公估公司等保险中介公司合计78家。
此外,据统计,截至7月中旬,今年以来共有18家保险中介机构获批,包括15家保险经纪公司和3张保险代理公司。而在2017年全年,原保监会一共批复了31家保险中介公司,其中保险公估公司1家、保险代理公司11家、保险经纪公司19家。更早的2016年则下发了69张保险中介牌照。
而从获批的保险中介公司的股东来看,这些保险中介公司的股东不仅来自各行各业,还有不少股东是行业领域巨头。如以BATJ等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已经陆续获得保险中介牌照。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巨头,如美团、中国烟草、中国重汽、吉利汽车等也已在今年拿到保险中介的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