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和信贷与长安保险合作保证保险业务,导致长安保险现在还在为当初的“冲动”偿债,最近和信贷实控人安晓博、申继君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开庭了。”
4月16日,和信贷实控人安晓博、申继君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开庭。
检察院提请法院判处安晓博9年10个月,判处申继君8年,但现场一审未做最后判决。
庭审内容显示,安晓博、申继君涉案金额400多亿,和信贷未兑付金额为55亿。
但蹊跷的是和信贷报案的人数只有8700多人,报案金额23亿。
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受害者并没有报案,涉及金额30多亿。
一旦查封资产进行退赔,这些未报案投资者很可能无法得到赔偿。
说起和信贷,很多人忘记了,但是长安保险应该很难忘记。
当初就是包括和信贷在内的P2P与长安保险合作保证保险业务,导致长安保险这么多年一直缓不过气来。
所谓保证保险,就是借款人从P2P平台上借款时,需要购买一份保险,一旦借款人偿还不上,就需要由保险公司垫付,然后由保险公司向借款人索赔。
根据和信贷披露的信息显示,2017年长安保险至少应从和信贷平台借款人处获得1.55亿元保证险收入。
长安保险披露的信息,当年其保证险收入为1.77亿元。
和信贷占了长安保险此项业务量的88%。
2019年1月,BonitasResearch出具一份报告认为和信贷伪造财务报表进行有预谋欺诈,其中就引用了和信贷与长安保险合作的数据。
也正是保证保险这项业务,把长安保险拉入“深渊”。
2018年,长安保险巨亏18.33亿。
2017年第四季度长安保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4.1%,到了2018年第四季度,直接降到了-152.6%。
公司净资产变为-6.98亿,直接变为资不抵债。
2019年和信贷宣布与长安保险终止保证保险业务合作。
但此后长安保险一直在为这项业务填窟窿:
2019年亏损0.58亿,2020年亏损1.31亿,2021年亏损1.13亿,2022年亏损4.68亿。
目前,和信贷被查封可退赔的资金只有2000-3000万元,连给投资者塞牙缝的都不够,更不可能轮到长安保险了。
根据长安保险披露的数据,2017年到2022年应收代位追偿款为45.75亿,长安保险把这些借款追回来的可能性由多大?
2023年第三季偿付能力报告披露,长安保险与杭州金投行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杭州市中院对长安保险采取了保全措施:冻结了2000万元存款,查封了四处不动产,冻结持有的上海保险交易所0.4474%的股权、汇友财产相互保险社16.6667%的股权、芜湖芯厚云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0.442%的股权;以人民币370156751.09元为限,冻结了在招商资管睿创F0F57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项下的所有款项。
与重庆星雨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经过二审判决,维持原判,长安保险赔付1400万元。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长安保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2.48%,实际资本为-8.24亿,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
长安保险表示正积极推进增资扩股工作,同时检视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升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