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合肥申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中保投资共同出资额高达200亿元;10月,深圳市引导基金公司与太平保险集团以市场化方式合作共设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太平保险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02亿元。8月份,平安人寿与深圳市政府合作设立“平安创赢—深圳市平安重大项目投资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国寿投资公司长江壹号项目落地,该基金总规模100.04亿元。7月,人保资本宣布联合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险,成功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人保现代化产业投资基金;5月,国寿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的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更早前的1月,新华保险宣布与中金资本共同设立规模为100亿元基金。
保险公司纷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背后离不开监管层在鼓励和引导险资开展股权投资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为进一步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的作用,更好支持创业投资,金融监管总局于2023年9月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明确了科技保险适用财产险风险因子计量的最低标准,推动释放更多保险资金进入到科技创新领域。
险资长期股权投资比例不升反降
但在险资一片火热进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背后,险资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整体规模和比例反而有所下降。
近日,投中信息CEO杨晓磊指出,“保险机构对于私募股权投资产品的配置比例略微降低”。这与期盼险资疯狂涌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市场情绪产生了差异。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账面余额32万亿元,其中在长期股权投资的配置为2.43万亿元,相比起2023年第三季度的2.44万亿元略有减少。其中,人身险体量规模大、债务久期长与长期股权投资的特性更为匹配,是险资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主力。2024年第三季度人身险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的配置比例为7.92%,这一数字也明显低于2023年第三季度的9.40%。人身险公司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比例在2022年之前一直在稳定提高,2022年第四季度达到10.27%的最高点,之后呈逐渐缓慢下降趋势。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保险业在股权投资额配置增速落后于资金运用余额的增速。“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在权益类资产中相比起股票和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收益和风险性其实差别并没有特别大,反而是流动性上有明显的劣势,所以从保险公司角度也并没有特别大的动力去大幅增加这上面的配置比例。其实,险资参与到股权投资很多时候是综合其他额外需求来做的考虑,比如说一些战略协同。”曹龙表示。
因此,对于股权投资的配置比例不会太大的变化,大概率会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对比欧美保险企业,在股权投资的资金配置也只有5%左右。比如全美最大的寿险集团大都会人寿(MetLife),截至2023年底其一般账户的4230亿美元投资资产中,股权投资也仅占4%。
稳定、持续才是险资参与股权投资市场的常态
当然,随着市场情况的供给变化,保险公司也会对VC/PE的资金配置比例有所微调。曹龙补充说:“险资不仅对管理人过往业绩、管理规模等各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目前VC/PE的管理人有12000多家,但是真正能和险资匹配的可能只有前1%。另外在基金规模起码要15亿起步险资才值得看,但现在市场的募资情况,比如说哪怕一只100亿元的基金险资愿意出50亿元,另外50亿元GP都凑不来。一级市场的市场整体的萎缩,符合险资要求的产品大幅减少,自然也会适当放慢节奏。”
过去每次保险资金政策松动,鼓励保险资金入市,总会引起不少中小VC/PE机构的欢呼雀跃,但能够获得险资青睐的机构寥寥无几。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国资背景机构受市场影响较小,反而成为险资在市场上为数不多的选择。
总体来看,过去10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都在保持10%的年增长率,只要能够对VC/PE行业的资金配置比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每年也会是一个非常可观的资金增量。也正是险资对市场短期波动较高的容忍度,使得其具备“耐心资本”的天然特性。但同时,稳定、持续的投入,才是险资参与到股权投资市场的常态。
业内人士建议,对于市场上绝大多数VC/PE来说,期盼险资更应该谨慎地乐观。
巨震!俄罗斯卢布“崩了”
“利率调整兜底条款”来了:存款利率调整后客户可选择接受或提前终止协议
2024年小榄菊花会开幕188米“祥龙”创基尼斯记录
一线城市已全部取消!买房能省多少钱,一次性跟你说清楚
“链”上湾企丨成为中药龙头,除了“买买买”,这家企业还做了啥?
7万件造假,涨价近一年,今冬羽绒服还能买吗?
南财智库简介
营商环境周报(第141期)|首批“5G+工业互联网”城市启动试点,重庆加大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力度
营商环境周报(第140期)|运用专项债券资金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提高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