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保险欺诈岗位职责(共8篇)

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反保险欺诈岗位职责(共8篇)第1篇:反保险欺诈信息报告xx年度xx中心支公司反保险欺诈信息报告xx年xx中心支公司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严格履行反保险欺诈义务,提高公司员工和营销员的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现将xx年反保险欺诈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领导重视,认真部署。公司领导立即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充分认识反保险欺诈培训活动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成立xx反保险欺诈领导小组。组长由中支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管理部门负责人。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反保险欺诈。(一)宣传培训(二)通过悬挂宣传海报,扩大宣传面。(三)、设电脑屏保界面,

3、法、经验等;保险欺诈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从保险公司内部着手加以控制,还需要外界各方面的努力,为防治保险欺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六、下一年度中心支公司的反保险欺诈工作计划;(一)、完善组织体系。明确反欺诈工作责任部门;(二)、建立制度机制。年度xx中支不断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重视反欺诈宣传不但有利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而且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树立保险行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第2篇:保险欺诈现状及反保险欺诈机制建设的思考从保险业的历史看,保险欺诈一直是影响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毒瘤。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市场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保险产品、保险服务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险欺诈也呈现出专业

4、化、团伙化、虚拟化、复杂化等特征,防范保险欺诈风险已成为现代保险经营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进程来看,防范保险欺诈风险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自发、零散状态。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反保险欺诈机制,已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一、保险欺诈概述(一)保险欺诈的界定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于年发布了预防、发现和纠正保险欺诈指引,该指引将保险欺诈定义为“欺诈实施者或其他当事人获取不诚信或不合法的利益的一项作为或不作为,并将保险欺诈类型分为内部欺诈、保单持有人欺诈和中介欺诈等。此外,还按照保险欺诈是否属于事前谋划,将保险欺诈划分为机会型欺诈和职业型欺诈。目前,我国对保险欺诈尚未形成一个

5、明晰而统一的定义,大致可分为广义欺诈、一般欺诈和狭义欺诈。广义欺诈实质上包含了保险过程中一切不诚信行为。包括:一是假借保险名义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如非法经营类的假机构,合同诈骗类的假保单、非法集资等。二是签订、履行保险合同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如误导宣传、误导销售,拖赔、惜赔和无理拒赔等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诈骗保险金类的骗保骗赔行为,以及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等。三是保险经营过程中各类弄虚作假的违法违规行为。如保险机构虚假承保、虚假退保、虚挂应收、虚列费用、虚假理赔等违规经营行为,以及保险从业人员侵占、截留、挪用公司或客户资金、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一般欺诈主要指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欺诈行为。包括:

6、对保险公司的欺诈和对保险消费者的欺诈。如,投保时不如实告知,出险时故意隐瞒可能导致免赔的原因等。狭义欺诈主要指针对保险人的欺诈。包括投保人、保单持有人和保险中介对保险公司的欺诈,通常称为“保险诈骗。如为了骗取保险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故意造成保险事故等。从近年来我国保险业经营和监管的情况看,保险欺诈主要指利用或假借保险合同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主要集中于“三假类案件,即假保险机构、假保单和假赔案。而保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利用保险业务侵占、挪用保险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暂不属于保险欺诈范畴,应由其他法律法规来规制。

7、本文重点讨论研究以“三假行为为代表的保险欺诈行为,这些行为的主体,或涉及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或涉及保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或涉及第三方。(二)保险欺诈的危害1.保险欺诈直接侵害了保险消费者利益。在第三方为主体的保险欺诈行为中,假机构、假保单等欺诈行为不仅直接骗取了保险消费者的保费资金,还造成保险消费者失去获得合法保险服务的机会,对保险消费者极有可能造成或有损失,即当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责任需兑现时,消费者无法获得保险金。这种情形一旦出现,对保险消费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2.保险欺诈间接推高了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由于假赔案类的保险欺诈大量存在,保险公司为了维持稳健经营,总是将这些额外的

8、损失通过提高保险产品的价格来转移经营风险。美国反保险欺诈联盟的有关数据表明,仅1995年,美国因保险索赔欺诈的支出就高达853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为此支出326.47美元。欧洲保险人联合会(cea)估计25个欧洲国家中涉及保险欺诈的金额至少达到80亿欧元,相当于其年保险收入的2%;年,英国保险人协会(abi)认为3.9%的保险赔款支出(约9.3亿欧元)为欺诈者所得,导致每个被保险人为此多支付了4%的保险费。3.保险欺诈侵蚀了保险公司的效益,甚至危及其生存。据美国的一项统计,美国1969年至1990年之间倒闭的302家保险公司中,30%是因为防治保险欺诈不力。保险欺诈案件的犯罪数较高,世界

9、各国对保险欺诈案件的数量并无准确的统计。据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的经验估计,保险欺诈约占保险赔付总额的10%20%。由此保守推算,每年我国保险业因欺诈案件形成的损失达400亿元。4.破坏了保险市场的秩序,损害了保险业的形象。保险欺诈破坏保险行业和经济金融秩序、损害社会信用、败坏社会风气。为骗取保险金,不惜铤而走险,谋害被保险人,还将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具体看,利用假机构、假保单进行欺诈,实质是非法经营,而且不用兑现任何保险责任,对合法保险机构的正常经营将造成极大的冲击。同时,这类骗取保费的欺诈案件增多,使社会公众对正常的投保心存疑虑,破坏了行业的形象。(三)反保险欺诈的意义1.反保险

10、欺诈是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客观需要。从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看,开展反欺诈的首要目的就是要维护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财产安全权,保证保险消费者保费资金安全,以及正当获得风险保障的权利。2.反保险欺诈是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欺诈活动暗流汹涌,损失巨大,是中国这样的新兴保险市场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对欺诈风险做到可知、可控,关系重大。扎实有效地开展保险业反欺诈,挤压不正常的理赔支出,既有利于保持保险资金的充足性,又能够促进保险公司经营数据更加真实、透明,管理更加精细化,使大数法则的基础更加牢靠,保险公司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分散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可以说,反欺诈是保险公司由粗放经营向

12、各国保险监管实践来看,反欺诈监管已经成为各国保险监管的重点内容。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核心原则第27条明确提出:“监管机构应要求保险公司和中介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发现和处理保险欺诈,并且发布了预防、发现和纠正保险欺诈指引,指导监管机构如何开展反保险欺诈监管工作。美、英等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其保险监管部门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国际和国内反保险欺诈工作实践反复证明,加强反欺诈监管,可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更好地维护保险市场秩序,更好地创造保险业发展的环境,有助于树立保险行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更有利于提升保险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当前我国保险欺诈的现状年7月,保监会以打击“假机构、假保单、假

13、赔案为重点,拉开了系统地开展反欺诈工作的序幕。通过专项治理,全行业共发现和查处各类假冒保险机构案件32起,各类假冒保单20万余份,各类虚假赔案16000余件;向公安机关移交并已立案侦查涉嫌犯罪的“三假案件149起,部分案件已经法院判决,追究了有关人员刑事责任,初步遏制住“三假案件高发的势头。近年来,非法经营和合同诈骗类的欺诈行为基本得到了遏制,假机构、假保单类案件几乎绝迹。当前的保险欺诈行为主要为保险诈骗类,尤其是车险业务面临较大保险诈骗风险。从保险欺诈发案的情况看,当前保险欺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机会型欺诈在车险、健康险、政策性农险领域较为普遍。由于这些业务出险概率大,保险公司查勘定损力量

14、不足,一些客户存在挽回历年投保“损失的心理,往往采取夸大损失或诊疗费用的方式,向保险公司超额索赔。在个别地区甚至形成了专为机会型欺诈“服务,制售假病历、假责任认定书的骗赔产业链。二是职业型欺诈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较为活跃。少数不法人员以地缘、血缘关系为纽带,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保险欺诈犯罪。苏、浙、沪等地就存在以车险诈骗、制售假保单等为生的犯罪团伙。年破获的宁波车险“碰瓷团伙诈骗案,诈骗团伙成员均为同乡关系,在受害车变道或违章之际故意碰撞制造事故骗取保险金。三是保险欺诈活动与保险公司管控薄弱相互交织。部分保险公司重业务规模、轻风险防范,核保不严、标的查验不到位,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保险欺诈行为。如少

16、、制售假保单类欺诈案件处置过程中,保险公司出于维稳需要往往垫付资金,但大多难以追偿。如新华人寿湖南永州中心支公司李志勇、吕湘荣假保单案,涉及假保单千余份,涉案金额近_万元。虽然法院已判决,但公安机关仅收缴了两台汽车和部分办公用品,公司垫付的款项无法追偿。五是跨境欺诈案件在东南沿海开始出现。近年来,一些台湾居民在台湾投保后,在大陆制造意外伤害或死亡的保险事故,再向台湾保险公司索赔。如年11月,台湾居民胡某断掌案,经福建警方侦查,系自伤自残行为。据台湾方面反馈,胡某在福建莆田探亲前曾投保保险金额约新台币3000万元的巨额保险。三、保险欺诈的成因分析(一)公司内控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技术和

17、管控机制,是保险欺诈案件多发的诱因一是机构缺位,力量整合不够。保险欺诈案件种类多,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而大多数公司没有专门的反欺诈机构,承保、理赔、客服、审计等部门在防范欺诈方面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反欺诈机制。二是“宽进严出经营理念的影响。大部分保险机构在承保阶段对重复投保、超额保险、是否具备可保利益等关键信息审核不严,导致骗保骗赔的道德风险增加。三是缺乏必要的风险识别技术支持。比如缺乏公民身份查询等信息系统,不能及时查证机动车辆和驾驶证、医疗就诊等方面的信息,导致一些诈骗团伙长期作案但难以发现。尽管公司核保核赔实现了分级管控,但很多保险公司尚未配备专门的反欺

18、诈信息识别系统,无法及时有效识别可疑案件。四是关键岗位的人员管控薄弱。如核保、理赔等关键岗位员工与犯罪分子内外勾结实施骗赔,损害公司利益;销售人员诚信管控薄弱,少数营销员利用高息假保单进行非法集资等诈骗活动。(二)惩治保险欺诈的法律法规滞后于案发形势,不利于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的查处,是保险欺诈案件的外因一是立案难。一方面是由于保险单证未纳入“有价单证或“重要空白凭证的范畴。刑法第177条、第178条等条款,对伪造、变造银行票证、信用卡、有价证券等银行、证券业的“假单证行为都有明确的立案追溯标准,但对“假保单的立案追溯标准没有明确。公安机关认为保单不属于金融票证,不予立

20、骗罪等一般罪名进行惩治。如“假机构和部分“假保单案件。特别是在少数“假保单案件的量刑上,一些单纯制造假保单而缺乏证据证明存在销售牟利的行为难认定为犯罪,多数销售假保单的案件也只能以实际犯罪所得计算犯罪金额,以致此类危害国家保险管理秩序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三)缺乏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和协作机制,为保险欺诈“创造了一定的作案空间一是目前我国保险业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查询平台,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能满足打击保险欺诈活动的需要,不利于防范超额保险、重复投保、多家索赔等行为。尤其在承保、理赔信息共享方面,除少数省份建立了车辆信息平台外,大部分地区还处于空白。各保险公司往往只掌

22、辨不清,不知如何查询保单真伪、理赔情况等重要信息,加之造假者的造假技术日益先进,容易上当受骗。三是消费者风险意识差,对利用保险进行诈骗没有防范意识,有的甚至随意把个人身份证等重要物品交给他人使用。四、当前我国反保险欺诈与iais反欺诈指引的比较(一)关于保险欺诈的界定问题如前所述,iais在反欺诈指引中明确地将保险欺诈界定为:欺诈实施者或其他当事人获取不诚信或不合法的利益的一项作为或不作为。其主要类型包括内部欺诈、保单持有人的欺诈和保险中介欺诈三种。其中,内部欺诈包括:公司员工侵占客户资金、挪用公司资产、虚列费用、窃取公司信息、伪造赔案和商业贿赂等案件。虽然目前保监会对保

23、险欺诈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从年保监会组织开展的以打击“三假为重点的反欺诈情况看,保险欺诈主要指利用保险单证或保险合同,通过虚构事实、编造虚假材料诈骗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从作案手段看,主要包括假保险机构、假保单、假赔案三类,从涉案人员看,主要包括业外诈骗和业内诈骗两种。其中,业外诈骗包括非法经营的假保险机构、以骗取保费为目的的假保单、以诈骗赔款为目的的假赔案等;业内诈骗包括从业人员利用保险单证诈骗投保人保费的非法集资、以骗取赔款为目的的假赔案等。由此可见,在保险欺诈的界定上,我们与iais的界定有一定的差别。iais界定的保险欺诈主要是针对保险人

25、确的要求。首先,明确了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在反欺诈中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评估公司自身的薄弱环节,并辅之以行之有效的制度、高效的流程和完备的内部控制,以防范和化解欺诈风险。监管机构应当提出对保险公司加强内控管理的监管意见,并督促其在内部控制体系的薄弱环节采取最恰当及时的补救措施等。其次,要求保险公司建立系统的制度和必要的措施来防范欺诈风险。如建立员工反欺诈培训制度、疑似欺诈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成立专门的部门统一管理欺诈风险,编发道德行为手册,加强入职遴选、在岗履职检查和内部审计,强化理赔评估和中介业务的管控等。第三,明确了监管机构的责任。要求监管机构配备

26、相应的监管资源,制定防范欺诈风险的指引,采取风险导向型的方法来监督保险公司化解欺诈风险,并向立法机关提出防范欺诈风险的建议。从目前国内保险经营和监管实践的情况看,在防范欺诈风险方面,监管层面建立了司法案件报告制度,要求保险公司、中介机构和各保监局及时报告各类欺诈案件,定期汇总分析案件风险;建立了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包括对欺诈案件的问责;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作制度,与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打击保险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会商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后印发了关于规范阻止保险领域案件责任人员出境工作的通知;以稽查情况通报为平台,及时向保险公司通报典型欺诈案件,提

27、示欺诈风险;为防范公司员工和营销员侵占、挪用保费的风险,推行了零现金制度和见费出单制度等。在公司层面,各公司在核保、核赔、财务核算、单证印章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欺诈案件查办、报告制度;有些公司的分支机构还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理赔环节的管控;有些公司积极与当地公安机关合作,建立了防骗赔警务工作站等;有些公司积极与专业调查公司合作,加大了骗赔案件的调查力度。在行业层面,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车险信息查询平台,为发现和惩治保险诈骗创造了条件。这些制度、措施的建立与实施,对全行业系统开展反欺诈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虽然,在公司管控层面、行业合作层面和监管方面,我们都有相

28、应的制度安排,但与iais的反欺诈指引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在公司治理层面,部分公司对欺诈风险认识不足,未将防范欺诈风险纳入企业责任范畴,在公司发展战略中对如何防范欺诈风险没有具体的规划。二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层面,大部分公司未能将反欺诈纳入全员培训体系,缺乏专门的部门统一管理欺诈风险工作,内部检举报告制度不健全,使用信息技术识别欺诈风险还不普及。三是在行业层面,欺诈信息共享和防范欺诈风险的交流合作不够,缺乏统一、高效、全面的欺诈信息平台,仅局限于车险信息查询平台。四是在监管层面,缺乏专门的反欺诈指引,对保险公司反欺诈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监管不够。五、构建

29、科学有效反保险欺诈机制的思考近年来保险业开展了以打击“三假为重点的反欺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公司将防范欺诈风险纳入风险防控体系。如太平洋保险集团启动了“垂直推动的反欺诈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平安财险着手构建立“三位一体的反欺诈机制。但大多数公司的反欺诈工作还处于零散、自发的状态。反保险欺诈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公共产品属性突出,具有外溢效应和非排他性,存在“搭便车现象,很难依靠单个保险公司单独完成;二是点多面广,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仅仅依靠行业本身也很难完成。世界各国反保险欺诈经验也表明,建立“政府主导、执法联动、公司为主、行业协作四位一体的反欺诈机制,全面动员各

30、方力量,共同打击保险犯罪,才能取得积极的成效。(一)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反欺诈的主导作用一是系统、科学地规划反保险欺诈机制。监管部门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做好整体规划,明确监管者、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在反欺诈工作中的定位,针对非法经营类、合同诈骗类和保险诈骗类的欺诈行为,明确不同主体的职责、工作机制及重点、实施步骤。二是做好反欺诈的协调工作。我国近三年的反保险欺诈工作实践充分证明,联合公安、司法部门,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合作,是打击保险欺诈的有效机制。打击保险欺诈,需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公安司法部门以及消费者共同参与的跨行业的合作体

32、组织机构建设、资金配备、人员安排、培训、信息系统建设、专项调查等方面,加强对反欺诈工作的投入。四是强化反欺诈的技术手段。学_借鉴国际反欺诈的经验,建立各类欺诈行为的关键指标和数据分析平台,为欺诈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建立完备、可靠的反欺诈信息系统。(三)建立行业反欺诈合作平台建立行业反欺诈信息平台和欺诈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共享信息包括从业人员不良记录、投保人、理赔申请人、受益人、中介机构和其他第三方的欺诈信息等。建立反欺诈专项资金,用于打击保险欺诈犯罪为目的的欺诈风险管理、举报奖励、组织开展专业培训、警示宣传以及反欺诈基础设施建设等。(四)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

33、协作配合机制完善案件移交和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建立案件联合督办机制,逐步健全与公安司法部门的反欺诈合作机制。研究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交流互训制度。完善与公安、司法、人民银行、工商、消防等部门的案件信息和执法信息通报制度。探索与医疗卫生部门共同打击医疗健康保险骗赔案件的联动机制。(五)加强反保险欺诈的研究与宣传加强欺诈风险防范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探索适合行业发展实际的经验和规律。积极开展反欺诈区域间合作,稳步推进国际间反欺诈交流,推动构建反欺诈区域监管合作网络。针对保险欺诈开展专题和公益宣传活动,强化消费者反欺诈意识和能力。(六)建立健全惩治保险欺诈的法律体系借鉴国

36、罪集团是职业欺诈者的一种升级。这类欺诈活动获得的资金可用于资助其他犯罪活动。杨波,国外保险反欺诈机构的实践及其启示,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第1期)犯罪黑数又称犯罪暗数或刑事隐案,指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查处的犯罪数量。国际金融危机后,iais于年10月再次修订核心原则,正式发布了保险核心原则、标准、指引和评估方法。新icps体系不再采用版原则、基本标准和附加标准的分类法,将主要内容分为原则、标准,指引三个层次。iais在新的核心监管原则第21条规定了打击保险欺诈的具体监管要求,即:监管机构要求保险公司和中介要采取有效措施,阻止、预防、发现、报告和处理保险欺诈。据悉,iais即

37、将修订反保险欺诈指引,并建立监管机构对反欺诈监管的评估体系。中国新闻网,“保险业打击“三假成效显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新保监罚第34号。证券之星,“新华保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a股)招股意向书摘要。东南网,“台湾居民胡其扬莆田断掌案系自残诈领保险第3篇:保险反欺诈相声剧本:生财有道乙:今年那,咱们举办了奥运、又逢改革开放三十年,真是举国欢庆啊!甲:“含悲忍泪往前走”乙:哎!腊月天的你哭个什么劲儿呀?甲:“往前走”乙:下边我给大伙说段相声甲:“往前乙:我说的是我甲:“往乙:停!甲:吓我一跳。乙:你这不存心捣乱吗。甲:我这不难受吗。“往前”乙:得,得,得,你先来。

38、甲:“只因金融风暴起,害得我钞票难赚到。今天看你不顺眼,真想给你捅一刀。”乙:嗐!有我什么事儿啊?有本事你找小布什去。甲:找谁都没撤,金融危机一闹。这“钱”啊,那是越来越难赚了。乙:对,这个有感觉。甲:最近这个金融危机闹地是挺狠的,哪个的日子也不好过呀。乙:这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奥巴马都拿它没辙了!甲:奥巴马没辙,我有辙啊!乙:噢!你比奥巴马还有能耐?甲:有没有能耐不敢说,不过,挣钞票的本事还是有的!乙:既然这样,美国人民应该选你当总统啊!甲:你还别不信,你看啊,我给你支个招,保你年底钞票装满包,怎么样?乙:有这等好事?甲:有啊,怎么没有?你不是今年才买了一辆本田车吗?乙:是啊,这和发财有什么关

39、系吗?甲:我说你这人怎么那么钝啊,这可大有赚头啊!乙:这玩意儿,我一年养它都得花好几万呢,还有什么赚头?你别瞎忽悠了吧!甲:忽悠?谁忽悠?你不信是吧?乙:不信!绝对不信!甲:我问你,你买车肯定买保险了吧?乙:买啦!不买保险,万一出了事咋办?这年头,你不撞别人,别人可撞你啊!甲:赚钱的机会来了!乙:什么机会?甲: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因为所以,不但而且,也就哈哈哈!乙:什么乱七八糟。你说说怎么个赚钱法呀?甲:不可说,不能说,不必说。乙:哎,你说说吗,要不我赚了钱一人一半。甲:这可是你说的。乙:君子一言。甲:得,看你是真有诚意。我就把天机给你漏一漏。乙:你就说吧。甲:你选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驾上你的

41、一个方法?乙:哎,换一个方法。甲:哦,看你这么有诚意,那就换一个方法?乙:您说。甲:那这样!你不是买了什么“家财一卡通”吗?这也是个难得的发财机会啊!乙:这也跟发财有关?甲:有啊!赶明儿,你选上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乙:我怎么老是在选这么个晚上?甲:竖起你尖尖的小耳朵,睁大你那发着绿光的小眼乙:我成耗子了。甲:这叫眼观六路,耳听_方。乙:错了,那应叫耳听八方。甲:多听点安全。乙:没听说过。甲:见外边没人,你把你家新买的那64寸液晶电视悄悄地抱到我家去。然后,给保险公司说被人盗了。乙:这可不行啊。送你了,我那电视还能拿回来吗?甲:这点你放心,到时候,咱们把保险赔款给分了,不就行了?乙:这事我看也不行

42、。甲:怎么不行呀?乙:这可是违法行为。保险公司要是知道了,那就麻烦了!甲:你胆子太小了。俗话说得好: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金弹子打不到金凤凰,舍不得娘子也就套不住色狼。乙:什么乱七八糟的。甲:这叫“机遇和风险”共存。乙:说什么也不行,这些可都是我最近新置的家当啊!甲:不行是吧?那我问你,你到底还想不想发财啊?乙:想啊!活这么大,没听说过不想发财的!甲:对呀。你媳妇最近不是打算到千岛湖旅游嘛!乙:诶,对啊,我媳妇旅游关你什么事啦?我可告诉你,少打什么坏主意!甲:瞧你都想哪儿去了?你也不看看你媳妇那样,长得跟“芙蓉”姐姐似的。乙:切!我看你这人也就这点儿损人的本事!甲:哎呀,跟你说不清楚,我是

44、说你出的这些招都太损了,得不偿失啊!甲:我看你这人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这辈子注定也就这样了,啊?乙:不是,你能不能出个不损的招呀?甲:不损的招?行。你儿子刚上幼儿圆对吧?乙:是啊,这你都知道啊?我说你怎么越来越像间谍啊?甲:上幼儿园,那肯定买什么“学幼险”了?乙:不错,我前几个月才交的保险费!甲:买了就好、买了就好,你选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乙:你选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甲:哦,不行是吧?你儿子还搁家睡觉呢。那白天,跟你儿子交代下,下学校楼梯的时候,就不要一阶一阶的往下走了。乙:那怎么下啊?甲:直接从二楼沿着扶梯一刺溜就滑到操场了,那就发大财咯!乙:呸,这招更损了。我说你这

45、人是干什么的?甲:实话告诉你,我是开公司的。乙:什么公司?甲:铜陵市金点子保险诈骗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乙:没想到在这碰到你了啊,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不?甲:不会是同行吧?乙:同行谈不上,不过跟你这行还有点关系。甲:那你是乙:铜陵市保险反欺诈警务室。甲:哎哟,我的妈呀。乙:走,跟我回铜陵去!第4篇:中国保险行业反欺诈指引反保险欺诈指引(讨论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欺诈风险管理体系第三章机构和人员第四章预防、发现和处臵欺诈风险第五章反欺诈监管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保险业欺诈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欺诈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预

47、欺诈实施者利用欺诈机会进行欺诈活动,给保险行业造成经济或声誉损失的风险。第六条基本要素保险机构应按照本指引的要求,研究制定与机构规模、业务性质和复杂性相适应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欺诈风险管理体系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1)董事会对欺诈风险的控制;(2)高层管理人员在欺诈风险管理中应尽的职责;(3)组织架构的安排;(4)欺诈风险发现、识别、预警和控制的制度、流程;(5)处臵欺诈风险事件的制度流程及重大欺诈风险事项的应急预案;(6)欺诈风险监测和评估的技术标准。第七条风险管理框架本着“公司为主、积极协作、加强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行业反保险欺诈体系。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要根据经营情况和特点,

49、与公司战略目标一致的欺诈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和政策;(2)监督欺诈风险管理执行的有效性,审议高级管理层关于欺诈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公司欺诈风险控制在其容忍度范围之内;(3)审议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的欺诈风险年度报告;(4)审议内部审计部门或审计委员会提交的反欺诈执行情况报告。第十一条高管保险机构的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欺诈风险管理战略、总体政策及体系。主要职责包括:(1)在欺诈风险的日常管理方面,对董事会负最终责任;(2)根据董事会制定的欺诈风险管理战略及总体政策,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欺诈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并定期向董事会提交欺诈风险总体情况的报告;3(

50、3)全面掌握本公司欺诈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特别是各项重大的欺诈风险事件或项目;(4)明确界定各部门的欺诈风险管理职责以及欺诈风险报告的内容、频率、路径,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欺诈风险管理职责,以确保欺诈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5)为欺诈风险管理配备适当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必要的经费、设臵必要的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为欺诈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赋予欺诈风险管理人员履行职务所必需的权限等;(6)及时对欺诈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和修订,以便有效地应对由于内部程序漏洞、产品缺陷、业务活动、信息系统和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所造成的欺诈风险损失事件。第十二条管理部门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应设立专门的部门或者指

51、定内设机构作为反欺诈职能部门,负责欺诈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指定内设机构作为反欺诈职能部门的,应当设立专门的反欺诈岗位。反欺诈职能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1)拟定公司欺诈风险管理的政策、规划和操作规程,向董事会或管理层报告;(2)建立并组织实施识别、化解欺诈风险(含内部控制措施)的方法和监测评估欺诈风险的标准以及欺诈风险报告程序;(3)组织开展反欺诈调查,协调其他部门执行反欺诈具体操作流程,建立并管理反欺诈信息系统;(4)定期检查和分析各业务部门欺诈风险体系管理情况;4(5)负责为董事会、高管层以及其他部门提供反欺诈培训和培养反欺诈专业人才,开展反欺诈经验交流;(6)负责公司风险状况内部

52、通报、反欺诈信息报送和参与实施行业间反欺诈信息共享等项目;(7)定期向公司董事会、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提交欺诈风险报告。第十三条内部配合保险机构核保、核赔、信息科技、人力资源等部门应在涉及其职责和专长的业务范围内给予欺诈管理部门应有的资源和支持。第四章预防、发现与处臵欺诈风险第十四条欺诈风险管理政策保险公司应制定与业务种类、规模以及性质相适应的欺诈风险管理政策,并应将反欺诈内控制度和流程覆盖到以下环节:(1)产品开发;(2)承保和核保;(3)员工的招聘和离职管理;(4)中介及第三方外包服务;(5)理赔管理。第十五条欺诈信息管理保险公司应对欺诈或疑似信息和案件实行严格管理,保证数据的

53、安全性和完备性,并能准确的传递给核保、核赔、审计等部门。欺诈管理部门应制定欺诈或疑似欺诈信息的标准、信息类型等,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分级保存和管理。5第十六条信息系统各保险机构应当为欺诈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建立完备、可靠的反欺诈信息系统,其功能至少应当包括:(1)识别并报告疑似欺诈客户及交易;(2)支持不同业务领域、业务类型欺诈风险的计量;(3)采用数据驱动型的定量标准和典型案例驱动型的定性标准,评估欺诈风险并进行风险评级,监测欺诈风险管理执行情况;(4)及时、准确地为行业反欺诈共享平台和保险业征信系统提供有效支持;(5)准确、及时、持续、完整地提供欺诈风险管理信息,满足内部管理、监

54、管报告、信息披露和共享要求。第十七条欺诈风险监测保险机构应建立欺诈风险监测机制,科学设臵欺诈风险监测指标和监测警戒线等,综合评价监测数据。欺诈风险监测的内容应包括:可疑欺诈类型、可疑欺诈信息级别、事项等。第_条举报与保密保险机构应当建立欺诈举报制度,并采取有效保密措施保证举报信息不被泄露。第_条报告保险机构应当根据欺诈风险监测的信息,分析危害程度,及时发出预警,并按规定向上级机构、业务主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未经批准,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对外披露欺诈信息。对外发布的信息内容应当真实、准确,无误导性陈述。第二十条处臵保险机构应当在欺诈行为发生时,根据欺诈行为的危害

55、程度,采取终止交易、控制事件发展态势、弥补资产损失和移送公安司法部门等措施。6第二十一条自主评估欺诈风险管理部门应定期分析欺诈风险趋势、欺诈手法、异动指标等,对本公司的欺诈风险状况、制度流程的评估应至少每年一次。根据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结果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调整和更新。第二十二条宣传保险机构应当定期整理欺诈风险监测结果,结合欺诈风险检测结果,通过开展案例通报、在保险单证上印制“欺诈是犯罪”等警示宣传,强化消费者反欺诈意识。第二十三条培训反欺诈管理部门应定期向公司员工提供反欺诈培训,包括初任培训和后续。董事、高管及普通员工的培训应包括:公司内部反欺诈制度、流程有关规定、职业操守以及

56、疑似欺诈报告等内容。针对负责不同业务职能部门的董事、高管,销售、核保核赔、内审等岗位的员工,反欺诈部门还应提供:欺诈监测方法、欺诈手法、关键指标以及内部报告等培训内容。第二十四条信息共享保险机构之间应建立欺诈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共享信息包括营销员的不良记录、理赔申请人,受益人,中介机构和其他第三方的欺诈信息等。第二十五条外包管理保险公司在选择中介业务机构和第三方外包服务商时,应将机构的合法资质、财务状况、内部反欺诈制度和流程规定等作为关键因素考虑,但不得将反欺诈管理责任外包。第二十六条诚信承诺保险中介机构应在与保险机构开展业务前,在业务协议中承诺遵守保险机构反欺诈制度,在业务环节严格执行欺

THE END
1.我问下我去年买了一个统筹车险然后现在他们公司我联系不上我可以...你好我问下我去年买了一个统筹车险然后现在他们公司我联系不上我可以报警说业务员属于诈骗然后退我保费吗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0436273.html
2.人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诱骗购买统筹车险要求退款被统筹保险员忽悠购买了统筹合同,购买后才得知统筹不属于车险,合同未生效我要求人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给我退掉,我多次联系保险员和这家公司400全国客服无果!9月18号我提出退掉这个统筹合同到现在10月19日还没给我退统! 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审核通过 2023-10-22 09:26:08 ...https://tousu.sina.cn/complaint/view/17369292259/
1.车险被骗买了统筹免费法律咨询你好,,,https://www.66law.cn/question/49256463.aspx
2....统筹车险区别:统筹车险属于小平台,名字与正规保险公司... 统筹单号:缴费出现“参统单号、被统筹人、统筹金额、统筹期限”字眼,就是诈骗。 正规保险公司:扫码出来的是被保险人、保险金额,而不是被统筹人、统筹金额。 警惕统筹车险陷阱 正规保险公司报价单:正规保险公司报价单不会用统筹单来替代。 统筹车险区别:统筹车险属于小平台,名字与正规保险...https://www.yoojia.com/article/4518851447979153189.html
3.统筹车险是保险还是诈骗?#保险知识#买保险懂车帝用户立斌说保发布了一条小视频,视频内容为:统筹车险 是保险还是诈骗?#保险知识 #买保险https://www.dongchedi.com/ugc/article/7361772725326597413
4.太保汽车统筹欺诈销售太保汽车统筹客服售后投诉维权中心315消费保用户黄某某投诉太保汽车统筹虚假宣传,诈骗,称我于2024年9月13日通过微信进行车险续保询价,福建太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以太平洋保险公司名义,向我沟通车辆商业保险续保并报价,于微信上诱导欺诈本人于9月13日购买了其公司名下汽车服务单,服务单上并未涉及https://www.xfb315.com/tousu/97613858
5.买车险遇“李鬼”平安!网约车司机称遭诱导误买“安全统筹”买车险遇“李鬼”平安!网约车司机称遭诱导误买“安全统筹” 近日,网约车司机赵先生向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称,7月31日,他通过一位自称售卖平安保险的业务员,购买了一份价值7196.07元的车辆商业险。付完钱后,他发现自己购买的不是平安商业险,而是“平安普元交通安全服务”,属于统筹...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04754
6.19楼帮帮团营运保险被平安云尚众合邯郸分公司诈骗还我理赔款...110应该要介入呀 至少是非法经营罪。统筹 有这个险种吗? 应该报110属于诈骗 或者非法经营罪 ...https://www.19lou.com/forum-79-thread-84201720109481868-1-1.html
7.车险知识试题答案(通用7篇)19、下列情形那一种不属于盗抢险保险责任(B)A、保险车辆被盗后追回,发现仅车上CD设备丢失 B、因受他人诈骗但造成全车丢失 C、保险车辆被盗后追回,但发现部分零部件需要修复 D、保险车辆被抢劫后发生碰撞起火 20、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主体包括:(ABCD)A、投保人 B、保险人 C、被保险人 D、受益人 E、保险中介人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te8ez55.html
8.“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不是保险!谨防车险骗局,注意—— “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不是保险! 购买了“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以为有了保障,但事故发生后却陷入了理赔难的困境,只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今年来,12345热线频频接到群众投诉,反映车辆统筹业务经营者假冒知名保险公司业务人员身份,以“xx互助”“xx联盟”为名,与车主签订车辆统筹业务合同,消费者在...https://www.yiyang.gov.cn/yiyang/2/315/322/content_1836486.html
9.汽车服务营销毕业论文(通用7篇)在我国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到至今,车险的欺诈骗赔一直是汽车保险公司非常头疼的问题,在车险理赔中大概有20%属于欺诈骗赔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汽车保险行业的形象,也伤害到了消费者的利益。汽车保险诈骗一般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在投保时诈骗、出险报案时诈骗、索赔时诈骗。这三种形式的欺诈骗赔行为都会给汽车保险公司带来巨大...https://www.yjbys.com/bylw/qitaleilunwen/11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