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监会一口气批复了天安人寿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合规负责人等任职资格,其中除董事长兼总经理范小清来自天安保险,其余均是新华保险旧部。原新华保险总裁孙兵也将出任天安人寿发展顾问。
作为成立10年的天安人寿,尚未实现盈利是其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支新的管理团队能否带领天安人寿走出新的征程值得期待。
新华旧部加盟
“虽然新名片还没印好,但新管理层已经各就各位。”郭自光,原新华保险资源管理中心主任,现任天安人寿董事长、总裁特别助理在5月12日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据悉,在目前获批的高管中,原新华保险行政管理中心主任方方担任天安人寿副总经理,负责信息技术、法律合规、审计以及行政办公室等工作;原新华保险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张连庆负责品牌企划、机构管理同时兼任战略规划、人力资源;原新华人寿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毕闯负责运营管理、客户服务;原新华人寿海南分公司总经理朱旭华负责销售。此外,天安人寿的产品研发、人力资源、财务、运营、战略管理部门都有来自新华的人士挑大梁。
此前,由于股权频频变动,天安人寿人员流失严重,公司运营受到严重影响。以上海个人营销渠道为例,最高峰曾流失多达千人,现在几乎停滞;而在机构开设方面,天安人寿目前在上海只有三个营销服务部,错过了跑马圈地的时机。
郭自光表示,目前已经上报了山东、河南的筹建申请,正在等待保监会的批准,接下来希望在江苏、浙江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完成年内开设4~5家分公司的目标。
成立于2000年的天安人寿的前身是恒康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由美国恒康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2004年,加拿大宏利金融有限公司收购恒康,为了避免同业竞争,宏利金融在其入股的两家合资寿险公司中选择恒康天安退出。直到2009年,恒康天安的外资股份方被领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内地企业接手,公司变身为中资保险,改名天安人寿。
在此其间,由于股东投入有限,公司并未走上正轨,即便由合资变身中资,也没有实质突破。保监会数据显示,2010年天安人寿保费收入3.75亿元,同比小幅增长6.8%,落后市场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而同期变身中资保险的光大永明借助股东力量,迅速布局,2010年实现保费51亿元,同比增长近800%。
沿袭新华?
作为一个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牌影响力都比较小的寿险公司,如何迅速打开市场是天安人寿新管理层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公布的2010年报信息中,天安人寿去年依靠银邮渠道实现了83%的保费收入,主要合作对象是邮政储蓄和上海银行。“银行渠道竞争非常激烈,作为一家小公司如何叩开银行的大门比较难,但我们在培训和产品上的优势会是银行渠道认可我们的砝码。”郭自光表示。
据悉,天安人寿已确定一体化营销发展思路,一要保证产品创新,适销对路;其次,公司管理要围绕市场需求来运作,建立后援平台支持产品和服务,实现可持续经营。为此,郭自光表示公司正致力于改造核心业务系统,建队伍,做扎实基础工作。
在这些新的举措中闪烁着新华保险的影子,而郭自光对此并不讳言,“学习新华的经验是肯定的,但不完全是。形势变化很快,作为一个小公司我们难以复制新华的经验,必须不断地创新、摸索,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作为成立10年的天安人寿,尚未实现盈利是其不可回避的问题。据年报信息显示,2010年天安人寿亏损1347万元。面临着刚开始的机构扩展版图,郭自光并没有承诺盈利预期,但是其表示只要打好基础,建好队伍,就能够实现较好的业绩。据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天安人寿实现4.18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保费。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支团队能否带领天安人寿走出新的征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