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中国太平迎来95岁华诞。1929年,在上海的黄浦江畔,太平水火保险公司宣告成立,一个有着深刻民族烙印的保险品牌由此诞生。
一家保险公司经营近百年而延续不断,必然与国家发展根脉相连、休戚与共。
作为我国持续经营最为悠久的民族保险品牌、唯一一家管理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管金融企业,95载风雨兼程,中国太平参与并见证了一个民族从苦难中崛起并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更在实现金融强国建设中奋楫勇进。
弘扬民族品牌赓续红色血脉
我国的商业保险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颇具规模。今日之中国太平三大源头太平保险、中国保险、民安保险,正是起步于那个年代。
同样是在1929年,时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出国考察国际银行业务,在欧美期间,对保险业所起的稳定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深有感触。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1931年10月31日,发起人创立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公司章程,确定公司名为“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保险”),推选宋汉章任董事长。
1943年,民安产物保险公司(以下简称“民安保险”)在战火笼罩下的重庆召开了成立大会。创始股东广大华行,表面上是西药贸易商行,实际上是中共地下组织。主事者卢绪章是一名中共党员。彼时,创办一家保险公司,可以增强广大华行的经济活力和声誉,同时可以扩大与各行各业的往来,广泛接触上层人士。民安保险成立后的短短六年中,为革命提供了大量经费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民安保险移师香港经营,太平保险、中国保险主动参与公私合营,并于1956年停办国内业务,与民安保险一道,专营港澳及海外业务。
三大品牌渊源不同,发展脉络不一,在时局变迁中坚守初心使命,不断发展壮大。
太平保险专注于吸收外汇资金、发展跨国贸易,并为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提供专业的保险保障服务。1953年出台的《太平保险海外分支机构业务请示报告暂行办法草案》对太平海外分支机构的职责和宗旨有清晰阐述:“以服务与联系侨胞为国家争取外汇为宗旨。”1956年1月,太平保险迁京后召开的第一次董监事联席会即明确公司新使命:“为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服务,为祖国贸易服务,为国家吸收外汇资金。”
截至1960年,太平保险、中国保险、民安保险三家公司的境外保险机构汇入国内的资金合计15619万港元,有力地支援了国内建设。
日月经天,岁月沧桑。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太平保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太平品牌在境内复业。2009年,太平保险、中国保险、民安保险三大品牌整合为“中国太平”。2012年,中国太平列入中央管理,也自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回首来时路,从成立开始,中国太平就自觉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筹措经费的特殊任务,到爱国爱港的央企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代代太平人高擎红色旗帜,赓续红色血脉,为党和国家事业拼搏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民族保险业的振兴发展之路。
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2024年10月24日,香港保险业联会举办“2024年香港保险业大奖”颁奖仪式。中国太平在全港首创的“保险+”综合养老服务方案——“港人湾区养老太平方案”荣获“杰出创意产品/服务大奖”年度大奖、最佳合作项目大奖(年度三强)。
从构思到落地,“港人湾区养老太平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太平对各项资源的整合能力、统筹能力。中国太平统筹旗下太平人寿(香港)、太平产业,联合大湾区医疗集团等机构,创新性地为香港居民提供的跨境理财、跨境养老、跨境医疗、大湾区养老门诊服务、跨境直付等服务。客户购买符合资格的保单后,即可享受中国太平在内地的养老社区服务,并以保单价值直接支付内地养老社区费用,真正做到“享老有社区,服务有平台,照护有资源,支付有保险”,为香港长者提供了北上养老的新选择。
风从海上来,潮涌大湾区。
对中国太平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是其根基所在。1935年,太平保险在香港设立机构,1952年,太平澳门的前身南通银行保险部成立。如今,集团总部和9家主要子公司均在此布局。2023年,中国太平在大湾区的保费规模迈上了500亿元的新台阶,占集团总保费的比重超过了22%。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太平机构、人员、资产最为密集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和优势区域。太平香港在香港保险市场的排名长期稳居前列;太平再保险在香港再保险市场持续领先,跻身贝氏全球前五十大再保险公司之列;太平澳门在本地市场的领先地位长期不衰,荣获澳门特区政府颁授的“工商功绩勋章”。
中国太平坚持“立足港澳、深耕大湾区”的战略方向,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跨境经营优势,积极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首创粤港澳大湾区“一地投保三地通赔”的便捷承保理赔服务、实施“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承接运营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在香港创新推出首款人民币保险产品和首款大湾区养老门诊险、发起设立香港金融交易及服务有限公司并正式揭牌……一系列的生动实践,充分践行了中国太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承诺。
截至目前,中国太平已经在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一级保险类子公司、代表处13家。连同各级分支机构在内,境外保险类机构总数达到28家。依托海外直保和再保的协同优势,中国太平为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风险保障,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保险需求。
连续举办中国太平国际(东盟)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成立东盟保险服务中心,与东盟十国的财产保险公司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了“中国太平——东盟保险共同体”,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太平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多家基建类央企保险管理平台和再保险公司组成了中国太平基建业务合作联盟,组建了中资海外利益业务承保专家小组,并建立了承保决策支持机制,出台了中资海外利益保险业务风险偏好指引,为中资企业的海外利益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险服务。
造福“千岛之国”的雅万高铁、拉近两国民心的中老铁路、印尼最大的火电站印尼爪哇电站、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延布炼厂……2024年上半年,中国太平累计承保“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355个,涉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险保障金额4869亿元,书写了“一带一路”共同繁荣新篇章。
秉承家国情怀永葆创新精神
2024年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于9月6日16时20分、22时20分先后在海南文昌市、广东徐闻县登陆,大量用户电力、通信中断,部分房屋倒损,造成严重灾害。
9月7日12时,太平财险海南分公司接到客户车险报案,查勘员通过视频远程查勘,确定损失后迅速赔付。从报案到结案赔付仅用了30分钟,高效完成了台风“摩羯”灾后的首单赔付。
2008年汶川地震、2017年“天鸽”、2018年“山竹”、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2023年北京暴雨……无论是抗震救灾的现场,还是抗洪抢险的一线,中国太平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彰显了央企的社会责任和大爱精神。
有担当之责,要有过硬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太平不断深化数字化经营能力,构建起“保险+科技+服务”的多维能力体系,实现了客户服务的“全场景”和“全流程”覆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提升,以科技力量为业务和服务提质增效。
太平人寿的“秒赔”服务,为客户提供了“先赔”“快赔”“预赔”“直赔”等四种模式,其中“先赔”模式以其速度优势,实现了先赔付后审核的高效流程。太平财险采用“保险+科技+风险管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推出水险数智化项目、农险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全流程风险减量项目,为保险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太平金科通过打造AI智能云平台,集成了超过100个智能化组件,年服务次数超过1.4亿次。“车险哨兵”“健康卫士”“产品师”“瞭望者”等智能工具在保险服务的不同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有担当之责,要有创新之举。
近年来,中国太平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制订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和微创新大赛,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建立创新荣誉体系,营造全员创新氛围。创新推动生态圈建设,整合保险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发起成立医康养生态联盟和金融科技生态联盟。与金融科技优质资源广泛链接、深度合作,推出数据、智能、信息安全、安全可控四大生态和14款科技创新产品,赋能保险主业发展。完善养老社区“东西南北中”区域布局,摸索出“重中轻”相结合、医养康养旅养相配套的模式,推进保险与医康养服务深度融合。
以推进保险与医康养服务深度融合为例,中国太平独特的养老模式已经初具规模。截至2024年9月,中国太平养老社区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25省份56市,共计70家,基本完成了全国性覆盖目标,实现“形态上‘重中轻’相结合,布局上‘东南西北中’广覆盖,功能上‘医养、康养、旅养’差异化”的养老社区布局。持续整合全国优质养老资源,推出“乐享养老”服务品牌,通过“乐享家”“乐享游”“乐享居”三大养老业务,满足客户多样化、差异化、品质化的综合养老服务需求。居家养老方面,2023年末,在苏州地区创新推出“乐享居·安心卡”服务,着力解决当地居民对于陪伴、照护、协助三大居家养老痛点。服务资源整合方面,全力打造中国太平医康养生态联盟,扩大优质医康养服务资源供给,通过强化医康养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全面提升中国太平养老服务品质。
接续创新,持续奋斗,推动中国太平高质量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数据显示,从2021年初至2023年末,中国太平总资产由不到1万亿元增长48%到1.46万亿元,预计2024年底将突破1.5万亿元;净利润、营业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中国太平股东应占溢利60.27亿港元,同比增长15.4%,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举国上下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改革方向、擘画了改革蓝图、明确了改革任务。
之于保险业,将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大力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之于中国太平,将秉承家国情怀,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促进民生保障,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做好科技金融。大力发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等各类科技保险,加大科技项目研发、知识产权、科技转让服务、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等专业领域保险产品开发力度。
做好绿色金融。大力拓展绿色保险,设立绿色保险创新实验室,开发碳汇指数、清洁能源等方面新产品,推动新能源车险可持续、有品质增长,更大力度支持绿色交通项目。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投资力度。
做好普惠金融。聚焦中小微企业痛点问题,加大小微企业标准化产品推广,升级安全生产责任险产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出台支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措施,做深三大粮食作物基础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拓宽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展惠民保、城乡居民大病、特定人群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产品和项目,助力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做好养老金融。积极参与各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持续优化“保险+养老+健康”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养老社区布局,提升养老社区运营水平。大力推广“港人湾区养老太平方案”,助力香港市民改善养老生活品质。
做好数字金融。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深化科技、数据多向赋能,积极构建“保险+科技+服务”的数字金融服务方式。打造智能AI云平台,探索建设自有人工智能大模型,围绕客服、营销、研发、风控、运营、投研、办公七大业务场景,推出“客服助手”等大模型试点应用。
奋进新征程,阔步新时代。
中国太平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践行初心使命,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始终秉承央企情怀、践行客户至上、强化创新引领、坚定价值导向,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保险业最具价值成长的国际化现代金融保险集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