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功
从昔日的万科控制权大战,到今日的安邦怒怼胡舒立女士,在被险资刷屏的日子里,地产圈似乎总有被动的感觉。殊不知,如今颇具威慑力的险资阵营当中,早有地产商的身影潜伏其中。
举例说明。与曝光率极高的安邦保险相比,阳光保险的实力被严重低估了,无非是因为,掌门人张维功和这家险资足够低调而已。
到现在为止,阳光保险只做了一件“出头”的大事,就是举牌竞购伊利的股份,是的,就是那个民族乳业旗帜的伊利。
当时恰逢万科控制权大战激战正酣,又有姚振华染指格力电器在后,阳光保险对伊利的举牌,一时也让股权比万科还要分散的伊利无比紧张。只不过,相比姚振华的彪悍,张维功彬彬有礼,说明自己的投资意图,而在彼时的情势下,阳光保险也没再增持伊利。
不过,攸克君感兴趣的是,阳光保险的股东里,地产公司或者地产背景的公司着实不少。
阳光保险集团公司目前一共有25家股东,这25家股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大型国有企业,比如中石化、中铝、南方航空、中外运长航等;另一类是各类投资公司及其民营企业;再有一类,就是开发商或者带有浓厚地产背景的企业。
25家阳光保险集团的股东,至少有三家是地产商,或者说地产背景及其浓厚。在出资比例中,位列第四的是新湖控股有限公司。只关心地产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它,但如果对资本市场稍有熟知,就应足够知晓“新湖”二字的大名。
新湖控股在阳光保险的出资比例是4.06%。这家公司有两个股东,一个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另一个是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后者即是在资本市场上大名鼎鼎的600208,所属行业房地产,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注册地在杭州。
新湖尽管在北方地产界并不知名,但在杭州的房地产市场,角色却不一般。总之,这是一个横跨资本与房地产的重要角色。
如果按出资比例排排坐,在阳光保险集团中,排在新湖控股之后的,还是个开发商。这个开发商的名字一不小心就容易看错——深圳市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这个名字,跟诸君更为熟悉的星河湾,只有一字之差。
更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的投资人中,姓黄的也真是不少。深圳市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两个自然人股东,都姓黄,一个是黄楚龙,另一个是黄德安;两个法人股东分别是深圳市星河投资有限公司,另一个是星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前者的法人代表和惟一股东都是黄楚龙,后者的股东,则是深圳市星河投资有限公司和自然人黄楚龙。
这么一看,地产界,尤其是南国地产界,还真是“黄姓”英雄辈出啊。
除此之外,阳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里,还有一家物业公司。这跟诸君惯常印象里收水费、管停车位的物业公司形象大为不同。这家物业公司认缴出资了1.4亿元人民币。
它的名字叫做北京长安金泰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大股东,是北京美华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美华投资的大股东是王志斌,此人是北京较早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先行者之一,后来也经营酒店。北京美华投资有限公司的业务结构中,即有美华置业。
北京美华投资有限公司还参股投资设立了一家地产公司——北京金达利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并出资设立这家公司的,还有一家名为北京凯利达企划传播中心的企业,这个企业的法人代表,是为王志斌。
值得八卦一句的是,北京金达利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还参与投资设立了金宽利(北京)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贾利华。
有一件久远到2002年的事。这家公司,即是北京曾经的一支甲B球队——北京宽利队的投资人,这支球队后来更名为北京八喜,后来又卖给了北京控股,成为当下中甲联赛中的北控燕京队。
如果你觉得,在阳光保险这家大保险集团中,地产商们的“座次有限”,那么到了相对小一些的保险公司中,开发商的座次明显要往前排,这一点,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最为明显。
这家公司注册成立于2015年2月16日,注册资本60亿元人民币,法人代表密春雷。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共有10家股东,与阳光保险形式上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不同,上海人寿有一个第一大股东,出资比例占到20%。
这位大股东叫做览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股东只有两位自然人,密春雷、密伯元。密春雷也是上海较早一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商人之一。在览海控股参与投资设立的公司中,包括上海中瀛览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中瀛建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宝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等房地产业务平台。
上海的朋友告诉攸克君,密春雷近年的生意做了调整,开始在金融、保险、养老等领域进行布局。
除了在出资比例中占到20%的览海控股之外,在上海人寿的投资人名单中,还包括福州宝龙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股东是厦门华龙商业地产管理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很多人一定应该熟悉——许健康。是的,就是当年在商业领域内号称是“小万达”的宝龙地产。这家公司,就不必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