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险企将是怎样的力量,工银安盛吴茜称,打破旧有销售逻辑才有真春天险企银行销售银保渠道客户财富增速

质变,从博弈的价值三角到融合共赢的同心圆。

过去

大银行小保险与“低价值三角”

2009年开始,以交通银行入股中保康联为标志,主流银行纷纷通过股权收购方式,拥有了自己的寿险公司。但银行的强势入股,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明明在银保大发展时期进入行业,又在股东、渠道乃至客户资源上占尽优势,但论规模,各家公司的保费虽然较成立初期大幅增长,但多数排名在行业15-40名之间,整体保费只占行业总保费的7.5%,银保渠道总保费的17%;论增速,银行系寿险公司经过早期快速发展以后,2015、2016年的增速已经与行业增速趋同。彼时彼刻,一些激进型、资产驱动型的险企正借力银保渠道实现快速增长,甚至几年内挺进行业前十,对比之下,银行系寿险公司的增速就更显得不值一提。

“大银行小保险”、“坐拥金山却发展缓慢”,是银行系寿险公司一直被股东乃至同业诟病的一点。究其原因,则在于行业规模增长的时代,客户保险观念尚处于初级萌芽阶段,银行与保险各自的底层逻辑虽然大相径庭,在规模扩张上却一拍即合,三者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低价值三角”,不仅制约了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发展,更导致整个银保渠道价值属性的缺乏。

01

客户:保险进程中暂时缺位的主角

02

商业银行:资产驱动负债逻辑下的规模情结

银行人天生有一种规模情结,因为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逻辑,就是资产驱动负债,通过一手做贷款一手吸存款,一手做资产一手做负债,银行以利差为核心获取利润,不同银行之间只是利差大小的区别。由于利差一定存在,只要控制好风险,基本规模越大、盈利越多。

据此,银行渠道销售保险,天然追求的就是保费规模、中收规模的最大化,银行最喜欢的保险产品,一定是能够快速上规模的产品,即客户收益率高、手续费高的类理财型产品。

03

寿险公司:负债驱动资产逻辑下的价值导向

与银行恰好相反,传统寿险呈现出负债驱动资产的典型特征。由于保险产品的复杂性,不同产品负债成本差异明显,那些负债成本低、资本耗用小的产品,往往都是复杂期交产品,不符合大多数银行一线批量销售、规模销售的习惯;在银行最容易销售的趸交和理财型保险,负债成本又往往最高,价值普遍偏低。

对大多数寿险公司来说,发展银保渠道更多只是规模扩张的需要,一些激进型公司把银保作为获取客户或资金的手段,很多传统大型保险公司则从2013年前后逐步淡出银保渠道。

“低价值三角”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客户收益率和渠道费用成为销售核心,保险公司在银保渠道上的成本不断上升、利润逐步收窄。

这也解释了过往银行系寿险公司为何发展受限:在资产端,由于股东对投资品种和风险控制有严格约束,注定做不出特别高收益的产品;在负债端,银行的产品供应商非常多,保险子公司和其他保险公司并无区别,都只是银行万亿中收中一个小贡献者;产品做不出高收益、费用比不上激进型公司,注定了银行系保险公司无法成为银保渠道的主角,而由于依赖银行股东,银行系寿险公司往往只专注发展银保渠道,个险等自己的内生渠道建设严重不足,背靠金山挖不倒宝藏也就成为必然。

迭代

从“低价值三角”到“高价值三角”

规模增长不如预期、集团贡献始终有限、自身地位与银行股东之间显著失衡,迫使银行系保险公司重新梳理自身策略。

从2016年开始,银行系保险公司开始从规模快速增长向规模价值并重转型,从“低价值三角”转向“高价值三角”的第一次迭代期,也在2020年迎来了行业的春天。

2017、2018年,更多银行系保险公司乃至中小保险公司,都看到这类产品在银保渠道的销售前景,开始纷纷跟进,增额终身寿在银保渠道的销售逐步成熟。

此间,工银安盛又开始在银行渠道尝试销售重疾,经过2018年的酝酿试行、2019年的大力推动,2020年恰逢疫情影响,该公司银保渠道的重疾销售接近翻番,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长。

转型探索并不只属于工银安盛一家公司,2017年以后,各家银行系寿险公司都开始逐步发力。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7家银行系寿险公司,近4年的期交年复合增长率平均达到23.28%,增速超过行业。

特别是2020年,全行业受疫情影响、期交保费增速下降5%,银行系保险公司的期交保费同比增长了13%,其中银保渠道的平均增速更是达到17%,实现了逆势增长,迎来了银保的春天。

春天的背后,是从“低价值三角”到“高价值三角”的迭代,是银行系保险公司不断深入的转型探索,更是客户、银行、保险三方的升级。

客户:从单一理财需求到综合资产管理

过去几年,不同层级的客户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大众客户的健康保障需求增长,保险需求从被动需求转为主动寻求。当前全国人身险渗透度已达40%,近年来各地惠民保火爆,上海沪惠保上线10天投保人数就突破470万人,也显示出旺盛的医疗保障需求。

另一方面,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升级,并由单一理财向综合金融持续转变。中国的私人财富市场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从06年到17年,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十年增长五倍;高净值人群(资产净值在600万以上人民币)每年增加30万人,马太效应显现、私人财富增长,同样意味着综合性资产配置需求的增长。

银行:从规模情结到综合金融

经济环境叠加客户变化,也给银行经营特别是零售经营带来新的要求。在世界经济进入下行通道,长期利率震荡下行、理财刚兑打破的背景下,传统的银行端产品更多陷入收益率的竞争,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复杂期交保险在长期限资产配置上的独特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银行的认可。

发现保险产品在规模收益之外的价值,恰恰是新时期银保渠道价值发展的基石。

保险公司:从价值中心向客户中心

进化

打破价值三角,融入金融生态

那么,是否可以说,银行保险已经找到了通往量价齐升的道路,银保的春天真的来了?

可能并非如此。从“低价值三角”到“高价值三角”,只是销售产品的迭代升级,并没有改变客户、银行、保险公司三者关系的根本逻辑,保费的提升更多来自于对银行存量客户的深度开发。

如同任何一个行业,迭代永远只是原有逻辑的升级,只是一种量变,其增量永远会遇到瓶颈,只有底层进化,才能真正改变行业生态,实现量变到质变,才能迎来真正可持续的春天。

质变,源于新时代零售金融新格局

当前时代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正在进入超级老龄化和超级网络化社会,金融市场中原有的供需关系、产业经济都将彻底重塑,进而深度影响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底层逻辑,推动整个进化的形成。

1、养老金融成为时代新风口。在超级老龄化社会的影响下,养老金融正成为最近一年来,银行大零售板块最为关心的一个命题。其背后的原因则在于,在养老金融迎来战略机遇期的当下,只有能够完整回答“钱从哪里来”、“钱要怎么花”的问题,才能建立起一张覆盖从养老财富储备到消费的完整生态版图,而谁能够在此生态版图上抢先占据更多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金融领域抢占先机。

2、场景营销成为竞争关键。在超级网络时代,“场景”已经逐步替代原有的“渠道”,成为金融企业获客、活客、黏客的关键,这也给银行与保险的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对银行来说,在网络时代,过去依赖网点渠道的“坐商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虽然拥有多个行业、海量商户的资源,但怎样从做产品到做服务,在场景中提升用户体验,成为银行这几年来重点思考突破的问题。而在这方面,保险公司前期持续探索的“产品+服务”模式、健康养老产业链模式,正补足了银行在养老金融中医养服务场景的缺失,也一定会带来银行与保险之间合作的深化。未来的保险公司,将不仅仅是一个保险产品的供应商,更可能是一个与银行深度融合的合作伙伴。

质变,从博弈的价值三角到融合共赢的同心圆

新的时代,养老金融、场景营销的新需求,正在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保险与客户间的关系,为银行与保险之间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契机。在新的时代,从业者已经可以打破原来客户、银行、保险公司之间不断博弈的三角,形成一个围绕客户的同心圆。

在这个同心圆里,银行和保险不再以费用、收益为博弈的核心,保险公司也不再只是银行保险产品的提供者,而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构建“产品+服务”营销矩阵,探索“场景+金融”客户共拓,通过银行与保险之间更加平等、深入、融合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围绕全生命周期金融供给,建立产品+服务营销矩阵。以客户需求的转变为核心,保险公司和银行的业务合作将从单纯的产品供给、费用竞争转向“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一方面,是和银行合作,为客户提供一揽子养老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将保险产品嵌入到存款、理财、基金、综合服务的整体框架中,并通过专属培训、客户分析等,扮演好保险产品与服务的专家角色,凸显在银行与保险合作中的价值。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通过为银行客户提供基于产品的快速理赔服务、财富解决方案和附加的健康医疗资源,保险公司可以构建出对银行客户的营销矩阵,塑造不同于其他保险公司的服务优势与品牌优势。

2、围绕多层次金融延伸服务,探索场景+金融生态建设。如同前所所论述的,在当今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下,银行和保险都面临着流量获客、新客户转化的难题。基于此,双方完全可以共同探索获客场景的构建。围绕“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基础场景,未来银行和保险公司深入客户生态圈层面进行合作的前景尤为广泛,谁更能取得银行渠道的信任,谁更能提供互利共赢的场景化合作模式,谁就将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优势。

3、围绕最底层养老需求基础,打造银行+保险产业合作。在上述场景建设之外,“钱向哪里去”层面的合作,触碰的是居民最底层的消费需求,也将是银行与保险更加深层次合作的根基。在大零售金融服务的新赛场,能够深度整合健康养老资源链条的企业,无疑将更具有竞争力。在这个角度上,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保险公司而言,重资产全资运营健康养老产业链显然并不实际,和银行合资合作,如能解决双方间的信任和利益摩擦等问题,则可能是更为互惠互利的一种模式。

银行系保险公司一路走来,从规模扩张受挫到期交转型迭代,其实也是监管回归保障、行业转型盘整、银行和险企之间合作深化的结果,是大时代下行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而未来的进化之路,则是新时代新格局下,整个零售金融格局重构的必然,是行业探索进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通往未来的进化之路一定不止一条,但所有这些模式,核心都将在于超越原有的产品+费用的二元竞争,进入商业模式致胜的新领域,这也是无论银保和个险,在新时代、新红利、新格局下的共同挑战。

如同里尔克诗中所说: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将使它一点点地完成。在寿险行业进化前夕,每一条不同路线的探索,最终将汇聚成寿险行业的真正春天。

THE END
1.工银安盛人寿:盛世安康保障计划保险理财产品理财频道发行机构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主附险 是否银保产品 是否是投连险 缴费期限 5年 保障范围 保险责任 产品特色 重疾保障 呵护备至 涵盖25种重大疾病,更针对多发的七种重大疾病(B类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等),双倍给付,让您无惧健康杀手; 额外给付 人性关怀 若不幸遭遇身故,则给付等值于...http://money.stockstar.com/productdetail/insurance_107136322.html
2.工银安盛江南团队工银安盛走进江南支行工银安盛走进江南-邕江明珠支行:来到邕江明珠支行,卢行长非常欢迎我们的到来,开门见山,快速进入了主题,希望我们能够安排时间,在网点夕会时做产品培训以及一句话营销的培训。让每个柜员都能了解产品,开口做一句话营销,扩大产品的宣传及出单成功率。 天道酬勤,相信在卢行长的领导下,我们的产品一定会大卖特卖! https://www.meipian.cn/of516g8
3.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已扩容至32款头部险企抢占先机保险就保险业情况来看,2022年11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主要选择资本实力较强、经营较为规范的保险公司参与;保险公司可向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提供符合要求的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等。 2022年11月23日,中国银保信披露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均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https://m.henance.com/index/show.php?itemid=9455
4.工银安盛人寿保险北京分公司银保业务部原副经理卢军严重违法工银安盛人寿保险北京分公司银保业务部原副经理卢军严重违法 5月19日,据湖北黄冈市监察局消息,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银保业务部原副经理卢军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工商银行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监委监察调查。https://m.cngold.org/bank/xw8667734.html
1.工银安盛人寿您可通过我司官网、官微、官方APP、第三方合作平台,或拨打我司全国客服热线95359了解我司产品。若您有投保需求的,可选择在我司官微、官方APP或第三方合作平台在线投保,您也可致电我司全国客服热线,我司将安排专业的营销人员为您提供服务。 2.递交申请 https://service.icbc-axa.com/newesrv/view/ltbzxfwzngx.html
2.工银安盛人寿银保部工银安盛:“三箭齐发”创新银保模式 近日,工银安盛人寿董事长孙持平表示,未来五年该公司将充分发挥股东和公司优势,在精准营销服务、线上线下联通、代理人走出去等三个方面加深与银行合作,打造营销新模式。同时,未来三年,工银安盛将加快完善产品结构,使期缴新业务占比达到25%,保障及健... ...https://www.shenlanbao.com/he/1433603
3.工银安盛资管公司获批筹建银保系资管再添新军保险频道金融界保险频道讯 昨日晚间,中国银保监会正式批复工银安盛人寿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意味着,我国提出加快保险业开放进程以来获批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 据公告显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是工银安盛人寿全资设立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注册地上海。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人民币...https://insurance.jrj.com.cn/2018/05/03071224484138.shtml
4.工银安盛人寿两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正式获批上市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何奎)1月17日,中国银保信个人养老金信息平台公布了工银安盛人寿两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盛享颐年养老年金保险”和“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获批上市。这意味着工银安盛成为国内银行系险企中首家获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公司。 https://news.cnstock.com/news,jg-202301-5008603.htm
5.银行代销保险“潜规则”:专宠“自家孩子”及万能险在工商银行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某网点,《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大堂的宣传栏上贴有一张印有近期理财产品发售信息的宣传单,其中有一行大大的红字非常显眼地写着“工银安盛人寿·鑫如意终身寿险”。 在本报记者走访的另外几家银行网点,各种银保产品也都标注在了大堂的醒目位置。对于这些银保产品的优势,许多银行的理财经...https://yuqing.dbw.cn/system/2016/01/05/001054235.shtml
6.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阳光人寿工银安盛等险企产品入选截至目前,共有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太平养老、泰康人寿、国民养老保险、新华保险、阳光人寿、工银安盛人寿9家公司的12款产品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其中,太平人寿、泰康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均有两款产品入选。 根据银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应符合...https://m.thepaper.cn/api_prom.jsp?contid=21601595
7.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银保理财顾问工作压力大...投资顾问考试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银保理财顾问工作压力大吗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银保理财顾问工作压力大吗 biaocuohei1回答· 8103人浏览 我来答 最佳答案 帮考网答疑老师 资深老师 10-06 TA获得超过8349个赞 这份工作压力中等偏上,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沟通技巧,业绩考核会比较严格。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https://www.bkw.cn/tzgwks/ask/1492333.html
8.最近去银行,为啥客户经理爱给你推销保险?“基于保险公司可持续性的原因,监管机构限制了中短期限理财性银保产品的销售,而要求保险公司销售以长期的养老年金、普通寿险等为主的银保产品。当前利率下行,还可通过锁定长期较高收益来进行销售。未来如果利率上行,如何销售长期保险,仍是难题。”杨泽云说。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27308
9.高收益快下架成销售噱头万能险上演最后疯狂“9月份之后,万能型保险理财产品全部下架,但在此之前,险企可能会通过银保渠道好好卖上一番。”某银行网点负责人表示。 今年5月保监会出台《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简称“134号文”),明确禁止两全保险及年金保险在5年内返还,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险、投连险产品,对已经审批或备...https://www.sznews.com/banking/content/mb/2017-07/05/content_16642865.htm
10.银保开门红战绩:大跌之下,外资险企抄底?保险频道不过行业中也不乏闪光点,合资公司表现颇为亮眼,比如中宏这类以个险见长的公司却“盛产”了超40亿元的银保新单,招商信诺的银保新单也逼近工银安盛,重注银保并推出“Health Banca”的友邦也令人关注… 一面是大厦将倾,一面是逆势抄底。 谁对,谁错?这不重要,也没法回答。但银行系的招商信诺和个险派的友邦在银...https://insurance.hexun.com/2024-02-06/21185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