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跌95%!投港险数十万,账户一夜变负数。公众号后台回复【安盛】获取详细内容。
曾几何时,香港保单对于内地居民而言,是一块投资“香饽饽”,从2012年以来,内地投保人通过各种合法的、非法的渠道购买香港地区保险公司分红产品规模高达数千亿港元,而今当资本项下人民币“进出”依然被外管局牢牢抓紧篱笆的时候,内地投保人想要把香港分红险保单变现,却变得困难重重。
“我的香港保单是五年前买的,分三年缴,每年缴100万港元,2016年缴完,现在我想要保单质押贷款,看到有报道说有其他投保人没办法退保,也咨询了银行无法操作。但是我急需要钱,所以很着急,或许只有通过其他渠道变现。”12月5日,上海一位私营企业主张明(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监管部门早已明发禁令
“因为无知而犯下错误还可以被原谅,但是明知道政策早已经下了禁令仍选择非法将资金转出去,如今难取现就不值得同情。而且涉及到香港分红保单中,其实有相当比例的资金涉嫌到洗钱行为,这一点金融监管部门是非常清楚的。”12月6日,上海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产品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指出。
第二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
第三汇率风险需自担,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2016年10月,中国银联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禁止通过银联通道缴付具有投资分红性质的香港保单。
2016年12月,央行发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实行更严格的外汇管制。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没有下降,但是办法实施后,每人每天只能换等额5万人民币的美元和其他外币,如果跨境汇款1万美元及等值外币也都需要上报。
香港保单的双重“隐患”
“以前是购买香港保单资金出去难,现在则是资金回流难。”某外资寿险公司业务总监李芳(化名)12月7日也对本报记者表示。
李芳向记者举了一个最近发生在上海的真实案例称,其有个客户赵某曾在香港买了很多保险,年缴的保费近百万,夫妻俩买了3000万保额的寿险保单、500万保额的重疾保单;孩子也买了300万保额的重疾险、终身寿险,还给孩子买了一些理财险。
“当时这么大笔的保费缴纳也是费了很多周折,主要是钱出不去,只能通过其他渠道了。但是前年的一天,赵某突然发现银行卡被冻结,里面有400多万的现金、300万的理财产品和200万国债、债券等。只因为他的这张卡曾与一个地下钱庄有过资金往来,而这个地下钱庄出事了,所有跟这个地下钱庄有关的,所有走过的账号全部被冻结,至今已经两年多了还没解冻。恐怕要解冻也是遥遥无期。”李芳告诉本报记者。
在李芳看来,她的客户赵某只是其身边众多买过香港保单的客户之一,他们不仅发愁香港保单缴费难的问题,理赔和合规性问题目前都成为了他们的心头隐患。
11月30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2018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毛保费总额为3883亿港元,与2017年同期比较,上升6.9%。其中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341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8.3%。而在去年同期,香港保监局披露的《2017年首三季香港保险业的市场表现》来看,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录得的101.06亿港元,同比2016年188.91亿港元,下降46.5%,2018年第三季度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也只有119亿港元。
香港监管局统计数字也显示,在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中,重疾险占2018年前三季度各险种件数的62.9%,远高于2017年同期的52.6%。